華僑華人注意了!不是所有「特產」都能往中國帶

2020-12-20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中國僑網

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越來越多的海外華僑華人都經常回中國探親。可好不容易回一趟中國,兩手空空也不合適,於是不少華僑華人都會帶一份「伴手禮」,當地的特產或紀念品往往也是他們的首選。

但是,「土特產」的挑選也很講究,如果不清楚中國海關禁止攜帶的商品數類的話,有可能挑著挑著……就出事了……

1

自2018年1月1日,美國加州正式允許全州居民以消遣方式使用大麻,大麻多被用在「食物」、「醫藥」等方面,尤其是大麻類助眠產品、大麻零食和大麻電子菸,廣受青睞。

美國洛杉磯的蔡先生表示,自己長期有失眠症,在加州時就用大麻類產品助眠,每次回中國都希望能帶一些回去。

由於大麻電子菸和普通電子菸看起來基本沒有區別,煙油密封在煙彈裡面也沒有氣味,且外形隱蔽便於攜帶。因此他一度想將大麻類助眠產品帶上飛機,但卻一直不敢冒這個險。

有這個想法的不止蔡先生一人,不少華僑華人想將大麻「周邊產品」作為「特產」,攜帶去中國。

在美國或加拿大的網絡論壇上,有人問怎麼或可否攜帶大麻產品乘飛機回國,也有人詢問想要給國內患有癌症的親友帶含大麻的藥品。

可殊不知這些「特產」一旦進入中國境內,都屬於違禁物。

所以,對於那些想要帶大麻的華僑華人們必須注意了,大麻目前仍是聯合國禁毒公約規定的嚴格管制品,並不像加州已對大麻除罪化,目前在絕大多數國家攜帶、吸食大麻仍屬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也明確規定大麻屬於毒品。

一旦帶大麻入境時被中國海關查獲,無論數量多少,都不屬於「非法持有」,而是「走私」行為,屬刑事犯罪,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在此,小僑特別提醒準備到中國的海外華僑華人們,千萬不要因為大麻,讓自己觸犯相關法律哦!

2

辛辛苦苦在國外務工多年,如果在選「伴手禮」過程中,因為自己無知誤把違禁物帶回中國境內,到時家沒回成反倒先被關進小黑屋,豈不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蔣先生就曾遇到過這樣一件麻煩事。

56歲的蔣先生出國務工,在奈及利亞一家家具廠上班。由於待人寬厚,一些奈及利亞工友經常拿當地的「特產」贈送給蔣先生。

這些「土特產」大多是穿山甲的外皮組織和鱗片。

在當地,買賣、食用穿山甲及其製品在沒有嚴令禁止而且極為常見,所以被很多人視為地方「土特產」贈與他人。

第一次到國外打工的蔣先生回中國想給親戚朋友們帶點特別的禮物,聽說穿山甲鱗片有治療風溼關節炎的功效,於是把外國工友送給他的穿山甲鱗片帶了回來。

由於當地沒有禁止穿山甲製品的買賣,奈及利亞海關對蔣先生攜帶的東西並沒有提出質疑。

雖然穿山甲鱗片在當地屬於合法物品,可在中國海關那裡可是違禁物。

結果,蔣先生剛回國下飛機例行檢查時,因所攜帶的「特產」違反了中國法律規定,已涉嫌犯罪。

但海關鑑於他並未對穿山甲製品進行偽裝,其行為有別於其他走私犯罪行為,所以只是將違禁的穿山甲鱗片查扣了。

可4個月後,蔣先生突然被警方帶走批捕,理由是涉嫌走私珍貴動物製品。

據了解,穿山甲是一種十分珍貴且處於瀕臨滅絕狀態的動物。

當你郵寄或攜帶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進出境,必須持有國家相關部門出具的證明並主動向海關申報,否則海關依照相關規定予以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所以,小僑提醒出國務工人員,回中國前要對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多做了解,不要像蔣先生一樣無意間觸犯法律,好好的探親落得一場空。

3

問候親朋好友,不少人會選擇養生保健類產品,考慮到較好的保健效果,燕窩向來都是華僑華人熱衷首選的「土特產」,但這也觸犯了中國海關禁令。

由於境外燕窩產地中很大部分是禽流感疫區,攜帶或郵寄來自禽流感疫區的燕窩具有傳播疫情的風險,因而被明確禁止進境。

雖有明文規定,但仍有人抱著僥倖心理,辯稱所攜之物為「土特產」,企圖矇混過關。

南京機場檢驗檢疫局執法人員曾對一趟來自峇里島的航班進行查驗時,從兩名旅客的行李中發現了一批燕窩。

這兩名旅客將燕窩以錫紙、黑色塑膠袋精心偽裝,不規則地擺放在兩個旅行箱內,在通過X光機時,箱內物品乍看上去與服裝影像非常接近。

即使偽裝的再好,仍逃不過海關的「火眼金睛」。

當檢疫人員例行詢問時,攜帶人辯稱攜帶物為「土特產」。但經過開箱檢查後才發現是燕窩。

據了解,兩名當事人均為南京本地導遊,受同行所託企圖非法攜帶燕窩矇混過關,沒想到心思費盡,最終還是被檢驗檢疫人員給識破了。

在此,小僑提醒各位,千萬別受人「慫恿」,抱著以身試險的態度在法律的邊緣試探,因為你所有的偽裝,都將會在中國海關那裡無所遁形!

華僑華人長期在海外生活,對中國法律了解不是很清楚,若是在回國探親途中,挑選到明令禁止攜帶入境的「土特產」,一旦被中國海關查獲,後果則不堪設想。

所以小僑在此提醒各位,進入中國境內前,最好事先了解中國相關法律法規,不是所有「土特產」都能往中國帶,東西被扣事小,若是一不當心一腳踏入違法深淵,那才真是得不償失……

相關焦點

  • 華僑華人子女競相回中國求學
    2020-08-05 06:43:2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雛鷹歸巢」 熱度不減華僑華人子女競相回中國求學睿 加 董雅惠近日,中國高考錄取分數線陸續公布,有一群特殊的求學者成功入讀中國大學。作為華僑華人子女,他們自世界各地回到中國接受大學教育。
  • 華人、華僑或者華裔,應該如何區分?到底哪個才是中國公民
    於是就會有很多中國人在海外,他們就會有不一樣的身份,有些人成為了華人,有些人成為了華僑,而有些人是華裔,那如何區分華人、華僑、華裔呢?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中國人?一、華人在中國,人們自稱「炎黃子孫」,也自稱為「華夏兒女」,華人、華僑、華裔中的華在古羌語中是「英雄」的意思。
  • 印尼華人華僑發起行動支援國內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工作
    人民網雅加達1月29日電(記者 徐偉)近日,隨著國內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相關輿論傳播到印度尼西亞以來,印尼華人華僑和在印尼中資企業等紛紛自發組織開展募捐和採購醫療用品等活動,支援國內抗擊疫情工作。記者29日了解到,在印尼首都雅加達,截至1月28日,正式成立僅3天的「印尼華人華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災委員會」已籌集到人民幣捐款逾14萬元人民幣,印尼盾捐款IDR 707.930.000(約折合35萬元人民幣)。該委員會秘書長王文振對記者介紹說,籌集的所有資金都將用於購置和向國內輸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所需醫療物資之用。
  • 遊仲勳教授與華僑華人研究
    在著名學者宮下忠雄教授的指導和鼓勵下,遊仲勳選擇了「華僑經濟研究」作為研究方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當時的年代,無論日本也好,世界其他國家也好,涉足研究華僑問題的學者大多都是社會學、歷史學學者,研究領域也相對集中在華僑社會和華僑歷史等方面,有關華僑經濟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見,加之華僑經濟研究在理論、方法和資料收集上所具有的難度,能作出這樣的選擇是需要勇氣和眼光的。
  • 尋根探底,「華人」與「華僑」的區別原來在這裡
    「華人」一詞的由來 「華人」一詞有廣義及狹義之分。 廣義的"華人"指所有中華民族的人,包含中國境內各大小民族,以及這些民族在海外的後裔。所以廣義的"華人"就是具有華夏民族血統的人,與國籍無關。
  •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恢復參觀,《華僑華人海外生活篇》等版塊展示
    2020年7月30日,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恢復參觀。因防控新冠肺炎而臨時閉館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於7月28日恢復開放參觀。恢復後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將展出《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歷史》、《華僑華人海外生活篇》、《華僑華人海外貢獻篇》、《華僑華人與中國發展》等版塊內容。
  • 2018年,歐洲華僑華人這樣走過
    在旅歐僑胞看來,高層會面能「立竿見影」地使經貿往來更加密切,給華商創造新的機遇。另外,高層互訪能促進當地政府、商會及相關機構與華僑華人的溝通,推動一些合作項目的發展,幫助當地華僑華人更好地融入歐洲社會。  四.
  • 印尼華人華僑捐款捐物助戰「疫」(圖)
    鍾欣 攝中新網雅加達1月31日電(記者林永傳)31日凌晨3時許,廈門航空公司駐印尼雅加達國際機場站長李大聖就開始忙碌著,又一批印尼華人華僑捐贈的緊急醫療物資將通過該公司早上8時從雅加達起飛的航班直飛運抵中國福州。
  • 華裔、華人、華僑用英語都怎麼說?
    有的小夥伴可能並不清楚華裔、華人、華僑的區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並介紹一下它們的英語表達。
  • 戰「疫」每日觀察丨雖是一句玩笑 但華僑華人打全場真心不易
    疫情暴發初期,國內同胞安危深深牽動著海外華僑華人的心。全球多地的華僑華人通過當地同鄉會、商會、華人企業等各類社團向國內同胞捐贈抗疫物資,傳遞愛心。「一人,103件行李,米蘭飛往溫州」,就是其中溫暖刷屏的感人故事。一月下旬,義大利溫州籍僑胞緊急組織籌集了10萬個口罩與2000件防護服,準備捐往國內。可一打聽,快遞手續非常繁瑣,不知何時能到。他們迅速決定,以個人行李託運的方式將捐贈物資「人肉」帶回國。
  • 海外華人圈都在傳!剛剛張文宏為海外華僑華人支招防疫抗疫!
    就算不是為了錢,那就是增長自己的見識,不一定能大富大貴,但會擁有更多的選擇。我們都應該為自己謀一條後退的路,多一個方便的選擇,陪你一起醒著。我們能遇見的,一定都有原因。所以每次遇到對的人,都像久別重逢。所以兜兜轉轉,我們都在等能一起欣賞世界的那個人.
  • 華僑華人暢談年度「關鍵詞」(僑界關注)
    希望全球華僑華人在留根、築魂、圓夢的道路上,譜寫新時代的新篇章。「忙碌和充實」2017年,對於海外華僑華人來講,他們的工作、生活都有什麼變化?如果用「關鍵詞」來形容2017這一年,他們會怎麼描述?是忙碌、奮鬥、努力,還是充實、回報、自豪?
  • 特寫:南非華僑華人的「心願單」
    宋方燦  「我受到過習近平主席的兩次接見,我兩次都坐同一個位置他都記住了。」  12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南非首都普利托利亞,開始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對於習主席的來訪,南非華僑華人倍受鼓舞,並且列出了自己的「心願單」,表達對中南、中非關係及對民族和個人未來的美好期冀。  11月初,全非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剛剛主辦了2015年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會長李新鑄表示,自己很高興在大會開幕前一天看到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
  • 「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在廣東汕頭舉辦
    ·「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嘉賓在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考察。12月11日,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下文簡稱「創業中華峰會」)在廣東省汕頭市舉辦。海內外知名僑領、僑界企業家、創新創業人士、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代表和雙創聯盟代表等近300人參加峰會。活動由中國僑聯、廣東省僑聯、汕頭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僑聯經濟科技部、中國僑商聯合會、汕頭市僑聯、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管委會承辦。
  • 塞席爾華人華僑慶中國58周年國慶 中國大使出席
    中國僑網消息:據外交部網站報導,2007年9月29日,塞席爾華人華僑聯合會舉行招待會,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58周年國慶。塞席爾副總統貝爾蒙、教育部長山姆萊、中國駐塞大使耿文兵等出席。  華聯會主席岑紹仁在致辭中說,祖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旅塞的華人華僑與13億同胞心連心,無不為此感到自豪。
  • 中國行動支付拓展海外市場 華僑華人同享便利
    中新社北京5月9日電 (記者 付強)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行動支付,近年來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受到華僑華人廣泛關注。聽聞這一消息,孟加拉國華僑華人聯合會會董楊建石深感欣喜。他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很羨慕中國的行動支付環境,沒想到竟也能在住在國體驗。「期待行動支付給生活帶來的改變。」  相比於此類普惠金融服務,中國行動支付在出境收付業務上布局更快。據媒體報導,微信目前已進入25個國家和地區,支付寶則已接入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商戶。
  • 「雛鷹歸巢」熱度不減 華僑華人子女競相回中國求學
    「雛鷹歸巢」 熱度不減華僑華人子女競相回中國求學近日,中國高考錄取分數線陸續公布,有一群特殊的求學者成功入讀中國大學。作為華僑華人子女,他們自世界各地回到中國接受大學教育。近年來,「雛鷹歸巢」的趨勢一直熱度不減,已形成新的風向。
  • 2020中國公益年會︱喬衛:華僑華人在公益慈善事業中發揮著獨特作用
    他們賑災、修橋、鋪路、辦學堂、建善堂、開辦機械加工廠、修築鐵路等等,不一而足,湧現出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慈善家(善人)。現在遍布廣東、福建等僑鄉的學校、醫院、敬老院、文化設施和橋梁、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不少都是來自海外華僑的捐贈。不過,我之所以稱華僑華人為中國近現代公益慈善事業的引領者,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公益慈善事業在時間上的開拓者,而是因為他們是公益慈善事業在理念上的先行實踐者。
  • 成就振奮人心 夢想凝聚力量——海外華僑華人暢談中國夢
    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夢的深情闡述,也正是海外中華兒女的心聲。海外華僑華人近日紛紛暢所欲言,講述自己心中的中國夢。  解讀中國夢百感交集百年夙願今朝揚帆,全民振奮共圖夢圓。
  • 華人華僑子女競相回國學習:中國的月亮也開始變圓了?
    近日,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隨著中國高考錄取分數線陸續公布,一批華僑華人子女,他們自世界各地回到中國接受大學教育。而近年來,「雛鷹歸巢」的趨勢一直熱度不減,已形成新的風向。海外華僑華人生活作為接收華僑華人子女歸國學習的典型代表,華僑大學表示自2018年至今,在校華僑華人學生數量已從不到2000人增長至目前的3000餘名。對於這一現象,網上褒貶不一。有人說,這是中國的月亮開始變圓了,華人華僑歸國學習是因為覺得中國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