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拜訪黃大發尋味天渠,三道「貴州菜」為何難住大廚?

2020-12-20 騰訊網

貴州衛視《詹姆士的廚房》「進山」了

詹姆士大廚這次離開錄製棚

開啟探尋原生態美食旅程

目的地——樂耕甜農旅基地

它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團結村

這裡有個老人——黃大發

一生只做一件事

愚公做的一件事是「移山」

而黃大發做的事是「引水」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時任村支書的黃大髮帶領村民用36年時間,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實現了村民的夢想,結束了團結村「滴水貴如油」的歷史。

黃大發也被譽為「當代愚公」,當地群眾以他的名字給這條渠命名為「大發渠」

今天詹姆士就去拜訪黃大發老先生

聽聽他的傳奇故事

84歲的黃大發精神矍鑠,平易近人。每年大約有5萬人來團結村聽他講課,黃大發總是不厭其煩地給大家講述當年帶領村民修渠的艱辛經歷。

黃大發因為修渠的壯舉,入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如今,團結村在各級政府以及中天金融集團的精準扶貧幫扶下,一棟棟裝修精緻的農房錯落分布,農特產品正在走出大山,金融活水,灌溉鄉村夢想

團結村

團結村民宿

團結村農特產品——「樂耕甜」

詹姆士大廚也深受「大發精神」鼓舞

準備用天渠水灌溉出來的天然健康食材

以當地的口味給黃大發老先生做幾道菜

表達我們對他36年堅持精神的最高致敬

但是問題來了,黃大發老先生的口味偏辣、偏鹹、還是偏淡?這個問題難住了大廚,還好有神秘嘉賓助陣,一切準備就緒,開火吧。

在團結村的院壩裡,黃大發與詹姆士一同共進晚餐,祝願老先生身體棒棒的!

美食本沒有地域界線之分,堅持好的食材才能烹飪好的料理,這也是一種美食精神,跟著詹姆士大廚學烹飪,好的味道一起分享給最珍貴的人吧

貴州衛視《詹姆士的廚房》

今晚21:30走進團結村

用地道食材 做特色料理

向堅守致敬

撰稿:趙泳松 | 視頻:詹姆士的廚房、李俊志 |圖片:鄒景峰

主編:熊懿| 編校:趙泳松| 審發:潘源

相關焦點

  • 中天金融攜手貴州衛視《詹姆士的廚房》三代「韌」真的人齊聚團結村
    1958年黃大發成為草王壩的大隊長,為了實現吃上大米飯的夢想,他下決心要讓村裡的生活變個樣。1962年草王壩村開始建設引水工程,黃大髮帶領村民們用鐵錘和鋼釺,一錘一釺開鑿。1995年,這條總長近10公裡,地跨3個村10餘個村民組,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懸崖的「生命渠」終於通水了。
  • 黃大發先進事跡報導 - 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的無悔人生_新聞頻道...
    [詳細]老支書黃大發: 36年絕壁鑿"天渠"莽莽黔北深山裡,藏著一條生命渠--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在大山之間蜿蜒盤旋。這條修建歷時36年之久,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水渠,滋潤了祖祖輩輩乾渴貧窮的村莊。修建這條生命之渠的領頭人,便是81歲的貴州省播州區草王壩原支書--黃大發。
  • 《偉大的轉折》《花繁葉茂》《吉他兄弟》《出山記》《天渠》等...
    原標題:《偉大的轉折》《花繁葉茂》《吉他兄弟》《出山記》《天渠》等精品迭出——高質量影視作品講好遵義故事   最近兩年,遵義的影視作品火遍全國螢屏。
  • 尋味青巖狀元宴「開席」 首次推出三道主菜惹人垂涎
    原標題:尋味青巖狀元宴「開席」 首次推出三道主菜惹人垂涎 4月21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巖狀元宴在文凡狀元別院開席,玉帶鴛鴦魚、石板蒜香骨、招牌炸酥肉三道主菜率先亮相,讓首批食客有幸一品盛宴。
  • 這4道中國菜,難住了米其林大廚,蘭州拉麵排第2,網友:我驕傲!
    這4道中國菜,難住了米其林大廚,蘭州拉麵排第2,網友:我驕傲!到底是什麼樣的中國菜難住了米其林大廚呢?他們選出了這4個,其中蘭州拉麵排第二,中國網友笑著說我驕傲!第4道:北京烤鴨其實要說做法的話,米其林的大廚還是有些技巧的,他們做出來的烤鴨,味道和北京烤鴨各有千秋,但是讓他們稱奇的是對於烤鴨的切法,要知道中國廚師的刀功可是非常厲害的,一隻烤鴨能片多少片兒那都是有定數的,並且中國廚師將烤鴨的吃法,分的非常詳細
  • 北京衛視《暖暖的味道》尋味成都,看大廚訪遍四川美味
    《暖暖的味道》是一檔老牌日播美食節目,由北京衛視傾力打造,開播四年收視率同時段一直穩居全國前三。這次的成都行,以旅行為契機、以特色食物為窗口,在全國各地尋找最美味道。普通人做宮保雞丁的步驟都比較簡單,而郝大廚的做法則非常細緻,比如很多人在給雞肉上漿時一般只會加入鹽,料酒,蔥姜水,郝大廚則提示大家一定要加入三分之一的雞蛋清,這樣可以確保食物裡的蛋白質不被流失。
  • 中天金融推進消費扶貧 樂耕甜入駐「詹姆士的廚房」電商平臺
    貴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神奇秀美的山水資源,大山的阻隔在帶來隔絕與窘困的同時,也保持住了原生態的綠水青山。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就是這樣一塊藏在大山裡面的瑰寶。這個村落因為一條歷時36年建成的「天渠」而讓世人熟知。因產業凋敝,人口外流,這個46.2平方公裡的原鄉山村,是貴州省深度貧困村之一。2017年4月,中天金融結對幫扶團結村,踐行農村「三變」改革,發展農旅產業,誓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 中天金融推進「消費扶貧」「樂耕甜」入駐「詹姆士的廚房」電商平臺
    貴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神奇秀美的山水資源,大山的阻隔在帶來隔絕與窘困的同時,也保持住了原生態的綠水青山。  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就是這樣一塊藏在大山裡面的瑰寶。  這個村落因為一條歷時36年建成的「天渠」而讓世人熟知。因產業凋敝,人口外流,這個46.2平方公裡的原鄉山村,是貴州省深度貧困村之一。
  • 中天金融推進消費扶貧 「樂耕甜」入駐「詹姆士的廚房」電商平臺
    來源:金融界網站貴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神奇秀美的山水資源,大山的阻隔在帶來隔絕與窘困的同時,也保持住了原生態的綠水青山。 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就是這樣一塊藏在大山裡面的瑰寶。這個村落因為一條歷時36年建成的「天渠」而讓世人熟知。因產業凋敝,人口外流,這個46.2平方公裡的原鄉山村,是貴州省深度貧困村之一。2017年4月,中天金融結對幫扶團結村,踐行農村「三變」改革,發展農旅產業,誓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得益於中天金融集團的精準施策、精細幫扶,深度貧困村正在成為美麗新農村。
  • 承諾——記「大山裡的老愚公」黃大發
    螺絲河是理想水源,卻相隔三重大山。黃大發對村民們承諾:「我一定要把螺絲河水引過來,讓大家喝上乾淨水、吃上白米飯。」沒有技術和設備,黃大發就帶著村民們攀巖走壁,靠原始方式確定等高線,用鋼釺、鐵錘打通了116米長的隧道。經過13年的艱辛施工,水渠完工了,但由於工程缺乏科學的技術指導,終究還是沒法把水引過來。
  • 湖北誠功房地產董事長黃大發和他的金錢帝國
    而讓黃大發一路順風順水奪得地區首富美譽的,是他的三個兄弟:黃大財,黃大慶,黃大貴。當武漢市老百姓口語相傳誰炒房賺到錢了,身價過億了,快成當地首富了的時候,如果你信以為真,你就上當了。因為在人們耳熟能詳的所謂地區富人榜上,你根本找不到「不動聲色」的黃大發身影,因為他並不「活在」普通老百姓的視野中,即使他在1996年出任武漢市洪山區洪山鄉井岡山村黨委書記的時候。
  • 黃大發登上貴州衛視講述脫貧攻堅《關鍵時刻》,為中天金融再次打CALL
    ▼遵義市播州區團結村曾是一個大山深處不通水、不通路的貧困山村,如今已經82歲的原村支書黃大發,從20世紀50年代起,花了36年的時間帶領團結村村民,用鋤頭、鋼釺、錘子和雙手,硬生生鑿出了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綿延近10公裡長的水渠。
  • 畢節:後山聯盟天渠(紅旗渠)奠基人—陸久明
    曾加錄 攝 聯盟天渠,原名聯盟大溝。因修建時地處原金沙縣沙土區後山公社聯盟大隊境內,又稱聯盟大溝。其工程堪與河南省林縣的聯盟天渠媲美,故被譽稱為後山聯盟天渠。2015年,國家出資將尖巖懸巖段渠道邊緣修建了欄杆棧道,聯盟天渠棧道也成了亞洲山地競速挑戰賽的賽道(2014年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精品賽道)。凡是到過該渠道的人,無不讚嘆該工程的「巨」、「奇」、「險」。巨:該工程打通五座峭壁懸崖,工程量浩大。奇:該工程完全靠人工開鑿而創造的人間奇蹟。險:該工程從筆陡的峭壁懸崖近百米高的半腰打通,可見施工時操作人員的險境。
  • 《美食大篷車》詹姆士美食 開啟創意中國菜時代
    ­  每期節目,臺灣創意料理名廚詹姆士將與國際搭檔喬莉娜走進一座城市,用創意中國菜替代搭檔心目中的世界菜譜!­  這將是一檔有專業、有文化、有溫度的美食節目。­  「專業」——在於節目潛心美食,強化「美食+娛樂」,不同於其它美食綜藝節目是「娛樂+美食」。­  「文化」——在於中國味、世界範!
  • 《詹姆士的廚房》教「吃貨」為扶貧出力
    《詹姆士的廚房》麻江藍莓推薦篇在首期推出「麻江藍莓」後,還將有「織金竹蓀」、「興仁薏仁米」、「天柱甘溪功夫菊」等陸續亮相貴州衛視螢屏,這也是貴州衛視踐行「文軍扶貧」媒體責任的又一次實際行動。《詹姆士的廚房》是貴州衛視原創的一檔高品質美食節目,節目邀請臺灣資深大廚詹姆士為嘉賓,以「透過美食看世界」的理念,為觀眾介紹世界各地的精緻料理和美食文化。
  • 讓米其林大廚都倍感無奈的6道中國菜,這三方面,中國廚藝仍領跑
    中國美食這裡並非誇大其詞的來捧高我們的廚藝水平,而是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為何到了如今我們仍可以這麼說,或者說仍敢於這麼自信的下定義;所謂三方面,其實是手法外國廚藝三方面我們分六道菜,其中我們需要先了解,外國廚師一般火候的掌控靠著是精密的電子設備,刀功上的體現更多的則是他們鞋帶多種不同的刀具,而手法這點較為模糊
  • 《詹姆士的廚房》:用心做菜
    「詹姆士的廚房」當然屬於詹姆士,這個地域味道很濃鬱的洋文名字證明他果然來自寶島。本名鄭堅克的他,50剛剛出頭,做廚師當主持,都是最出彩的年齡,金牛座帶來的丈夫相也頗符合宅男本色的廚師身份。他曾留學日本加拿大,專長日式法式意式創意料理,擔綱《型男大主廚》《美食風味》《食在有健康》《美食大三通》等節目,令他以料理達人而知名,還得過金鐘獎綜合節目主持人獎。
  • 《尋味東莞》:尋味酸甜苦辣 細品百味人生
    為何選擇東莞拍攝這樣一部紀錄片?美食紀錄片如何拍出新意?如何打造美食IP的產業鏈?美食紀錄片為何青睞廣東?……帶著這些問題,羊城晚報獨家專訪了《尋味東莞》製片人李潔。《尋味東莞》:「通過食物展示東莞鮮為人知的一面」2017年2月,李潔和團隊第一次到東莞調研,了解基礎信息後敲定了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