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內遭小偷光顧6次 「麥客」衣食住行不離卡車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駕駛室成了麥客睡覺的地方。

麥客們在泥濘的稻田裡收割。

  微風拂過,茂名市高州東岸鎮回盤村數十畝金黃的稻田蕩起了層層稻浪,遠處幾臺收割機正在稻田中穿梭。機器的轟鳴驚起無數躲藏在稻田深處的飛蟲,引來了附近大群的燕子。十幾名村民正散落在田間,挑回剛收下的穀子,每張樸實臉上都寫滿了豐收的喜悅。

  每年7月初,廣東水稻成熟時,駕駛著收割機的農機手們都雲集於此,進行「收割大業」。他們大多來自外省,被人們稱為「機械麥客」、「鐵麥客」或「現代麥客」。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水稻也已經成為「機械麥客」的主業之一。

  「機械麥客」(下稱「麥客」)一年中至少有半年時間都風餐露宿,如同候鳥一樣追隨著農作物成熟的腳步,與收穫的時令賽跑,從黑龍江到海南島,從山東到新疆……他們不遠萬裡踏遍大半個中國,尋求著那一片片豐收的金黃色。

  雖然在途中麥客們會面臨許多困境,對未來的忐忑也常縈繞心頭,但他們大多熱愛這份自由的職業,懷揣著各自不同的夢想,在異鄉編織著自己的遷徙人生。

  風餐露宿的生活

  每年4月底之後的半年,他們開著卡車,從江蘇到山東、河南,再南下安徽,後至廣東,又西行到廣西,然後北上四川、新疆,最後再匆忙趕回江蘇收割完當地的最後一季稻穀

  記者與李福治帶領的麥客車隊在高州市郊區G207國道旁一家加油站相遇。加油站能給他們提供免費自來水,可洗衣服、洗澡,燈光也較明亮,因此不少麥客都會選擇在加油站過夜。

  正是晚飯時間,車隊裡的一家人——錢厚林的女兒錢芳正收拾著一把蔫了的空心菜,不遠處她的丈夫已經架起了自帶的煤氣罐和煤氣灶,準備煮麵條。「出來能省一點是一點。」錢芳說,不少麥客都會跟他們一樣,自帶廚炊具,有時也會在路邊小飯店中解決。

  對於跟著丈夫李福治出來跑了三四年的羅英來說,豐收的場面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李福治開了11年收割機,這個新疆漢子早年帶著妻子離開家鄉石河子,現在一家三口生活在江蘇省姜堰市大倫鎮,「我原來是幫我姐夫開收割機,前年找親戚借錢,加上銀行貸款,終於買下了屬於自己的收割機和卡車。」李福治說。

  每年4月底,江蘇小麥逐漸成熟,這意味著李福治和羅英又要離開兒子,開始長達半年的「遷徙」。在這半年中,7歲的兒子會被寄養在老師家中,這對夫妻則會帶著一名僱用的工人,開著卡車載著收割機,從江蘇到山東、河南,再南下安徽,後至廣東,又西行到廣西,然後北上四川,收割完四川的水稻北上至新疆,最後再匆忙趕回江蘇收割完當地的最後一季稻穀,此時大概是10月底。在家的半年時間裡,夫妻倆會找些臨時工作,等待著下一個成熟的季節。

  與此同時,河南駐馬店的黃得力和安徽阜陽的任登才也正整裝待發。在他們老家,許多人以開收割機為生,其中多是親朋好友。為防各種突發情況,麥客們不會獨自出發,基本以家庭為單位,一戶人家一輛車,親友相靠。在麥客的遷徙隊伍中最少的有兩輛車,多的有幾十輛,每臺車上都有三四人。

  同樣來自大倫鎮的錢厚林與女兒、女婿一起,終於在今年買下收割機和卡車;去年為李福治「打工」的四川小夥楊勇,今年也下血本買下了一套設備。加上李福治家的收割機,這3戶人家今年組成了一支車隊——3輛車、3輛收割機、10個人,5月初從江蘇出發,收割完江蘇、山東、河南的小麥後,7月初趕到廣東,前來收割第一季的水稻。

  此時,廣東各地正待收穫的農田裡,已經布滿了從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前來跨區作業的收割機。

  出門在外,麥客們最害怕的就是小偷。「沒被偷過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出來跑的,我印象中最誇張的一次,在2個小時內小偷來了6趟,那晚我們乾脆沒睡覺。」李福治說,為了保護車輛,麥客們的衣食住行幾乎都不會離開卡車。他們在卡車上架起一個「鐵皮箱」,能住一兩個人,加上駕駛室也能睡2人,即使遇上下雨天,麥客們也不用擔心。

  艱辛勞累的工作

  一天工作下來,王梅經常累得連飯都不想吃。「收水稻還乾淨點,如果是收麥子,那灰塵大的,一天下來只有眼睛和牙齒是白的。」

  早上6時,車隊中所有人都已起床。簡單洗漱後,大家一起在加油站旁的大排檔吃了早飯。經過十幾天的忙碌,到了7月中下旬,廣東的水稻收割已逐漸接近尾聲,但距廣西稻穀收割還有兩三天的時間。不過,李福治還是決定朝著廣西方向開進,「路上有活就做點。」

  順著導航儀或記憶中的路線,李福治帶領著車隊儘量沿著有稻田的縣道、村道朝著廣西方向開去。行至高州市譚頭鎮五村時,正在路旁田裡收割的村民招手攔下了他們。「村子裡有幾十畝地,能幫忙收嗎?」

  雖然雙方語言有些不通,但這並不妨礙村民與麥客的溝通。很快大家就談好了價錢,三輛履帶式的收割機從車上卸下。

  「本來前兩天就該收割了,但一直等不到收割機。再等下去怕下雨,稻穀被打落,我們這才自己動手收割。」攔下車隊的村民開心地說,「這下不用那麼辛苦了。」

  楊勇的妻子王梅拿著手機大小的GPS測量儀,繞著農田走了一圈,「1畝4分!」這臺GPS價值800多元,繞著農田轉一圈,農田面積會立刻由衛星返回到測量儀中,這也是麥客們經常使用的「高科技」產品之一。

  王梅收好錢,楊勇就將收割機駛入田中。只見他站在收割機上,身體微微向前傾,駕駛著機器向前走;另一名工人邵彬則站在側面穀粒裝袋的鐵板上,掛好了編織袋。

  隨著楊勇的「指揮」,收割機如同小坦克一樣來回在稻田中穿梭,所過之處只留下短短的稻樁和已脫粒被打碎的稻禾。掛在機器側面的編織袋開始鼓起來,邵彬一看裝滿了,便會示意楊勇停下來,將裝滿穀子的編織袋堆放到田中。

  5分鐘後,一塊4分大小的稻田就被收割乾淨,一袋袋稻穀堆在田裡。「這不算快的,如果地裡不是這樣的爛泥,還能更快,10分鐘不到我們能收完1畝地。」羅英說。

  與去年90元/畝的價格相比,雖然今年機器收割的價格漲到了130元/畝,五村村民黃森仍願意採用機器收割:「我家有1.5畝稻田,如果純人工收割,五六個人要割兩天才能割完,請人的話大概要每人100元/天,天氣又這麼熱,所以還是機器來收割比較划算。」

  聽聞有收割機來了,家中有田仍待收割的村民紛紛拿著編織袋圍了過來,盛夏悶熱而安靜的村莊突然熱鬧了起來:村民們有拾稻穗、擔稻穀的;有騎著摩託來看收割機收得是否乾淨的;有坐在田埂等著輪到自家稻田的;孩子們也享受起這份熱鬧,在大人的照看下跑來跑去……豐收的笑容印在每個人的臉上。

  一天工作下來,王梅經常累得連飯都不想吃,車隊裡所有人都被太陽烤得黑紅黑紅的。「有時候在外面幹活,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都沒空停,只能找村民要些開水泡麵吃。」羅英說,有時候村民會邀請他們到自家吃飯。「收水稻還乾淨點,如果是收麥子,那灰塵大的,一天下來只有眼睛和牙齒是白的。」

  不可避免的糾紛

  雖然絕大部分村民很講道理,但不愉快仍時有發生。「比如我們用GPS測出來這塊地是1畝3分,他非說只有1畝……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都遇到過。」

  在麥客們的遷徙中,總會遇到各種糾紛。這種糾紛有時候來自車隊內部,有時來自同行間的競爭,但更多的時候發生在與當地人的接觸中。

  談起車隊內部的問題,李福治夫婦有時候很頭疼,「三家人一起出來,大家總要賺得差不多吧,我們把他們兩家人帶出來,總要負起責任。」為了平衡三家的收入和隊裡的人際關係,李福治和羅英心中總要橫著一桿秤。

  相對而言,外部來的糾紛遠多於內部。53歲的黃得力來自河南駐馬店汝南縣老君廟鎮,開收割機已有10年。今年他和親戚家一共三輛車,也來到了高州參與收割。

  7月11日,黃得力正在高州市東岸鎮石陂村的農田裡收割。因為田裡都是爛泥,又有部分稻禾倒伏,收割難度大,機器損耗也更大,黃得力臨時向村民要求加錢。

  「我不割了!不要割了!」對於加錢的要求,村民牴觸情緒非常激烈。「明明說好價格,老是加錢加錢!去年才90元/畝,現在你還要130元/畝!」最後雙方協商了一下,爭吵消弭。

  雖然遇上的絕大部分村民很講道理,但不愉快仍時有發生。「比如我們用GPS測出來這塊地是1畝3分,他非說只有1畝地;還有地裡都是爛泥,收割機一下就會陷下去,但對方硬要下機……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都遇到過。」羅英說,「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山東,村民開價比我們成本價還低,我們不肯,結果幾百個人圍著我們三輛車,不割不讓走。」最終羅英他們妥協了。

  黃得力則遇到過更為危險的情況。他說,2009年,他們車隊剛到廣東某地,當晚就被幾十個拿著砍刀的混混打了一頓,所有車輛的玻璃都被敲碎。「我們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後來聽警察說,這幫混混打錯了人,他們要找的是另一幫開收割機的。」當晚得到了1萬元賠償後,他們連車都沒顧上修,立刻開上高速「逃」走了。

  「還有去年在四川某地,晚上我們住鄉政府的門口。結果半夜一個喝醉了酒的人開著車就朝我們撞。」後來,黃得力和親戚沒讓這個人走,並要求對方「給個說法」。「最後對方賠禮道歉了,摔壞了我一個手機,又賠了我一個新手機。」黃得力說。

  但並不是所有的麥客都有化解糾紛的好運。根據媒體報導,今年6月份,山東夏津一麥客因20元小糾紛,在與村民追打過程中致人死亡;7月7日,據高州警方通報,幾名河南籍人員在收割時撞傷了一名當地村民,因不滿派出所處置,當晚打砸了祥山派出所,並強行帶走了2名民警。

  對後面這件事,高州的外來麥客們都聽說過。「有句話說的是『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們出門在外,能忍的都儘量忍,和氣生財。」羅英說。他的態度得到了黃得力的認同:「所以我出來開了十年機器,沒出過什麼事。」

  與同行之間的競爭相比之下文明許多,「也就是價格戰吧,你100元我80元。其實還是比較體諒對方的。」黃得力說。

  此外,地方路障也成為容易引起糾紛的問題之一。據媒體報導,某些地區為了保護本地收割機,以種種手段阻撓、抵制外地麥客,甚至會下文件禁止外地收割機進入本地區。

  愈加艱難的未來

  2006年以前是麥客的黃金年代,那個時候收割機數量少、市場大,幾個月就可以回本。2006年開始,國內收割機數量猛增,同時油價、人工都在不斷上漲

  開著卡車不遠萬裡,風餐露宿,不少人都在疑惑:這樣辛苦的麥客真的能賺到錢嗎?

  如果時間倒回四五年前,這個答案在絕大多數麥客那都能得到肯定的答覆。但現在,他們會告訴你,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今年很可能會虧本。

  黃得力給記者算了筆帳:路費成本1元/公裡,因為有收割機跨區作業證,所以上高速不用交費,但油錢也要好幾萬元;機器每年損耗約4萬-5萬元;請工人的話平均一個月要五六千元,6個月就是3萬多元;加上路上吃飯等,一年算下來如果收入沒有15萬元那絕對是虧錢的。「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六七千元也有,不好的時候一分錢都沒有,去年差不多剛保本。看今年的情形,不虧本就不錯了。」

  而購買一臺質量好的進口收割機,除開國家補貼外,仍要花費十幾萬元。此外,卡車還要大約要7萬元,一套設備算下來,自家最少也要出20萬元左右,所以許多麥客仍欠著高額外債。

  黃得力去年借了十幾萬元買設備,如今他還欠著親戚朋友10萬元。「情況會越來越糟,我打算今年把收割機賣掉還債,用卡車去搞運輸。」

  在黃得力的印象中,2009年之前是收割機最賺錢的時代。「那個時候開收割機一年能賺二三十萬元。我們家那邊有老闆開著寶馬,後面跟著幾十輛收割機浩浩蕩蕩全國跑收割。」看見有人賺錢,一傳十十傳百,家裡只要稍有經濟實力,家裡都開始投資收割機。

  安徽阜陽市阜陽縣郜臺鄉徐羅村的任登才對此深有體會:「前年我們村收割機只有幾輛,去年發展到了20多輛,今年都快有40輛了。」

  但這些收割機目前沒有一輛是賺錢的。「一是收割機數量太多了,每年都翻倍漲;二是現在種水稻的越來越少了,廣東好多田都種樹了。今年最差的時候,我5天才收了60元錢。現在還欠著10萬元外債,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任登才說。

  收割機數量的暴漲並非近兩年的事。據相關資料顯示,2006年以前是麥客的黃金年代,那個時候收割機數量少、市場大,一個月就可以賺好幾萬元,幾個月就可以回本。2006年開始,國內收割機數量猛增,近些年國家又出臺了不少發展農機的優惠政策,收割機的數量仍在不斷上漲,市場已趨於飽和,同時油價、人工都在不斷上漲,麥客這一職業如今愈加艱難。

  李福治和羅英因為是新疆人,加上全國跑的歷史長,所以有著自己的「秘密基地」。「廣西、四川有些地方都是我們收了十幾年的了,他們不會再找其他地方的機器。新疆那邊去的機器少,我們也有定點聯繫的幾家農場。」羅英說,因為廣東定點聯繫的少,只能臨時找活,所以在廣東是幾乎賺不了錢的。「去新疆比較好,一個月能收入好幾萬元。」

  不是所有的麥客都有李福治這樣的「秘密基地」,麥客經濟已然走到拐點。「暫時還能先做著。其實我們也知道,這樣的日子不長久,也希望能早日安定下來。」談起未來,羅英說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南方日報記者 張婧 實習生 楊潔 發自茂名  統籌策劃:胡念飛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肖雄

相關焦點

  • 蘇州一超市老闆沉迷遊戲 不知小偷光顧十幾次
    有人在偷竊(白圈)有人要付錢,金某(紅圈)仍在悶頭打遊戲警方供圖蘇州常熟一超市老闆,因沉迷玩網路遊戲,毫不顧及店內情況。一名小偷進行盜竊,甚至在老闆身後翻箱倒櫃,老闆居然也不曾發現。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小偷一共作案十多次,整條整條地盜走香菸。直至半年後,老闆才發現。8月31日,常熟東南開發區警方接轄區一超市老闆金某報警,稱當天凌晨他發現店裡的香菸好像少了,於是查看監控錄像,發現有一名男子趁其背身玩遊戲之際,用手裡衣服做掩護,將整條的香菸偷走。
  • 超市老闆沉迷打遊戲 小偷光顧十幾次他頭都不抬
    現代快報訊 蘇州常熟一超市老闆,因沉迷玩網路遊戲,毫不顧及店內情況。常常是有人來買東西還繼續玩,待結帳收款時,拿出一個手機供對方掃碼支付,全程頭都不抬。這些都被一名小偷看在眼裡,他利用老闆的這個特點,開始堂而皇之進行盜竊,甚至在老闆身後翻箱倒櫃,老闆居然也不曾發現。
  • 結婚紅包放家中 遭賊光顧
    N海都記者 陳麗明 海都訊 新婚住新居,本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可莆田陳先生近期卻無法開心起來,在婚後第二天,他家中遭賊了。「朋友給的紅包都還沒來得及去存起來,現金和結婚首飾都丟了!」昨日,陳先生告訴海都記者,他所住的中暉小區是秀嶼區較大的一個住宅小區,可由於小區並不封閉,平時外來人員較易進出小區,小區差不多每個月都有小偷光顧。
  • 小偷深夜接連光顧同家飯店,只為練炒菜,老闆:走前還把鍋也刷了
    提起小偷,給人的第一感覺就十分不好,特別是遭小偷光顧過的人,那是巴不得將小偷都抓起來狠揍一頓,才能化解心頭之氣啊,不少網友表示:像這種人有手有腳的,為什麼非要幹這種偷雞摸狗的事情呢?不過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這個小偷卻有點另類,甚至在老闆看來,還有一點可愛,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小區居民第二次遭竊 物業禁裝監控鐵窗遭質疑
    講述正看電視小偷溜進家業主已第二次遭竊昨晚9時許,陳大爺一家4口正在客廳看電視,忽然聽到「咔咔」的聲響。當陳大爺推開臥室房門時,赫然看見一個黑影。陳大爺告訴記者,去年6月歐洲杯期間,自家就曾「受害」,「夜裡2點多,我看完球睡覺了,第二天醒來,包都被挪到了廚房,丟了幾百元。」住在對門的鄰居郭師傅向記者證實此事,並稱自己當時也丟了1塊手錶、4部手機和4000多元現金。
  • 《舌尖2》"回鄉麥客":不割麥了 想去打工(圖)
    涇源農民上了《舌尖2》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一集剛剛播出,便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很多觀眾都通過微博、微信點評,以情感為紐帶的《舌尖2》不光讓人流下「口水」,也讓人流下了「淚水」。特別是那些「回鄉麥客」,讓人動容。  「剛才看舌尖上的中國我看見了寧夏固原,儘管是只說了兩句話,但還是被深深地觸動了。」
  • 意機場安檢處遭小偷光顧 兩信封現金不翼而飛
    該視頻記錄了一名男子的可恥行徑,他排隊過完安檢後順走了兩個裝有約9000美元(約人民幣6.2萬元)現金的信封,並藏在了機場洗手間的手紙盒內,隨後安然自若地離開。他注意到一個明黃色託盤內的兩個信封,鼓鼓的樣子勾起了他的好奇心。該男子環顧四周後,快速拿起了這兩個信封,並在取完自己的物品後鎮定地離開。從畫面中看,這位身穿白襯衣的中年男子表現十分冷靜,臉上沒有一絲慌張的神情。
  • 麥客電臺#37 | 面對GAS費暴漲,麥客存儲逆流而上
    大家好,歡迎收聽麥客電臺第三十七期,我是你們的朋友KK,下面我將與您一起回顧近日要聞和行業大事件,為您一一解讀眾多信息背後隱藏的脈絡。 Filecoin已上線了一個多月,一路平坦但最近Filecoin全網算力增長加速,24小時新增信息超過100萬條,導致全網交易過於擁堵,進而影響GAS費暴漲。
  • 超市為防盜竊張貼小偷照片 網友稱小偷也人格權(二)
    好狡猾衣服內藏自製口袋幾分鐘後,民警趕到了現場。他們從幾名女子的身上發現了幾十包鳳爪、滷豬蹄等零食。這些零食都是這幾名女子從超市貨架上拿的。
  • 成都:五賊三次「走」夜路
    成都:五賊三次「走」夜路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訊昨日下午,王小姐給本報打來熱線電話稱:二環路東一段天倫花園內,一群小偷上星期天晚上「光顧」園內的12家住戶;次日晚上,又有七八家住戶遭了黑手。
  • 美媒:美國奧克蘭華人超市老闆抓小偷 反被對方誣告搶劫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奧克蘭華埠八街魚肉王超市東主馮泳恩(Finnie Fung)表示,超市小偷泛濫,一年被光顧至少上百次,損失上萬美元。有小偷被抓現行,還惱羞成怒和他先生打架。此前一華人竊賊被當場抓住,店鋪要求罰款500美元,對方也乖乖就範,但隨後報警反咬一口說被搶劫。
  • 夏收「麥客」忙
    6月16日,在山東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官路東村,「麥客」王小昌駕駛收割機在收割小麥。夏收時節,在素有「魯南糧倉」之稱的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活躍著一大批來自本地或周邊地區「麥客」。  6月16日,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官路東村,「麥客」王小昌將剛收穫的小麥交與麥農。新華社發(張春雷 攝)
  • 女子在家睡覺,遭小偷光顧趁機發生關係,小偷:我看她挺享受
    俗話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大家的印象裡,小偷都是偷錢,偷東西,但是有的小偷不僅偷錢還偷色。小偷的存在對人們的生活已經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已經危害到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現在有些人的膽子越來越大,什麼都偷,主要是一切能偷的都偷,所以,大家無論是在外出還是在家裡,都必須要提高安全意識。
  • 女孩見義勇為被誣為小偷同夥 遭打2記耳光
    雲南網訊(記者彭錫)公園遇見女子手機被搶,在昆工作的貴州女孩湯小姐幫忙追搶匪卻反被誣陷為同黨,遭該女子父親毆打。所幸經民警調查後討還了公道。但是被搶女子及其父母並沒有對她道歉。不過,湯小姐稱自己並不後悔,並表示如果下一次再遇到這種情況,還是會挺身而出。
  • 一招滅了開鎖神器 小偷鼓搗兩小時打不開一把鎖
    陳先生家住東陽市城南東路一別墅小區,幾天前,他家遭到小偷「光顧」。  小偷姓劉。說起來,這個劉某為了這次行竊,還很是做了一番準備。他先是花100元從網上買了一套開鎖工具,然後,看了一星期的教學視頻,還拿自己家的鎖練手,「試驗」成功了才找目標下手的。
  • 麥客CRM 從表單開始客戶管理
    文/趙梓雯 在科技行業的女創始人並不多,李卉是其中之一。她笑稱,其實女性創始人的優勢很多,比方說對細節天生的敏感,還有在很多時候比較討巧。但是,她也說,市場是不認創始人的,只有真正做好產品,才能通過市場的檢驗。「做一款好產品」是李卉的座右銘。
  • 監控實拍孕婦服裝店偷衣 下手熟練原是二次光顧
    德州:二次光顧服裝店 孕婦下手狠熟練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警方前線》  齊魯網12月10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警方前線》報導,這兩天,在德州德城區步行街某服裝店打工的小劉挺鬱悶。因為她碰到賊了,而讓人更鬱悶的是,對方還是一個三番四次光顧的淡定賊。
  • 致力改善山區孩子教育環境 南京麥客的麥田計劃
    一位山區教師的遠行     彭紹福為了坐車去南京,整整步行了三個小時。     彭紹福是湖南吉首市古丈縣斷龍鄉沿家河村小學的老師兼校長。這個學校,只有彭紹福一名老師,他兼教語文、數學、體育、音樂和美術,還兼做了這所學校的校長。整所學校,也只有7個學生,2個一年級,5個二年級,三年級的學生因為有了生活自理能力之後,到鎮上的一所學校去了。
  • 小偷水族館偷鯊魚 還將其偽裝成嬰兒
    3名小偷海外網7月31日電 對於小偷來說,似乎所有值錢的東西都可能成為他們的目標,然而竟然真的有人膽大到打起了鯊魚的主意。近日,3名盜賊就從美國得州的一家水族館內偷了一隻活鯊魚,甚至還將其偽裝成嬰兒,放在嬰兒車內帶走。整個案件十分離奇,就連當地警方都表示,他們在接到報案後還懷疑整件事是一場惡作劇。綜合《紐約郵報》等媒體30日報導,這起離奇案件發生在當地時間28日下午3點左右。包括2名男性和1名女性在內的3名小偷從聖安東尼奧水族館一個敞開的水箱中,偷走了一頭近0.45米長的角鯊。
  • 「老鼠」愛大米三個月偷600多斤 光顧多家店鋪
    三個月已偷走20多袋大米  小偷「作息」時間規律,一般都在14時左右「逛」糧油店  沒油沒米了大多數人都直奔超市或糧油店購買昨日,禪城數家糧油店表示近來被同一男子「光顧」,該男子前日在三分鐘內先後兩次在同一店鋪「拿走」花生油,近三個月已經偷走20多袋大米、超過20升花生油,總價值超過3000元。  大膽:光顧多家店鋪 偷600多斤大米  1日下午,位於禪城區金魚街的嘉惠糧油店迎來一位不速之客。他穿著黑色外套、牛仔褲,背一個挎包,腳蹬一雙沙灘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