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老媽的心情,就跟帝都的天氣一樣,陰晴不定,起起伏伏。
因為她每天帶娃下樓遛彎,都會碰到幾個流著鼻涕泡、不停咳嗽的小寶寶,她不停地追問我,要不要給糖糖吃點感冒藥預防一下,萬一被傳染了怎麼辦?
每當我拒絕,她老人家看我的眼神就像看「白雪公主的後媽」——「深惡痛絕」......
我真冤枉啊,感冒藥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吃的,而且很多成分對孩子有害,比如下面這些。
一到秋冬季,家長們就做好了與兒童感冒「直面對峙」的準備!
畢竟,你若敢來,我自有各種各樣的藥來治你!
不過,建議大家還是仔細檢查一下自家的藥箱,尤其是含有下面這些成分的感冒藥,可別給寶寶吃。
1 含有金剛烷胺類的抗病毒感冒藥
部分感冒藥中會添加金剛烷胺的成分,用來抗病毒,但它主要針對甲型流感病毒,對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是沒有用的。
且目前研究也都表明,金剛烷胺對流感病毒耐藥率很高,使用不久就會出現耐藥,即對流感病毒也不再有效,因此也不再作為治療流感病毒的首選藥物。
此外,抗病毒類的感冒藥,是採用破壞病毒複製的方式來達到抑制病毒的目的。但在破壞病毒複製的同時,也會導致正常細胞的複製出現問題,可能會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副作用。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明確表示,1歲以下的兒童禁用含金剛烷胺成分的藥品。
2 抗組胺藥
在臨床上治療變態反應性疾病,抗組胺藥是最常用的藥物之一。
抗組胺藥主要分為第一代和第二代。
由於第一代抗組胺藥(例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具有抗膽鹼作用,可以緩解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症狀,也經常被添加到感冒藥裡。
不過這些成分會對寶寶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例如苯海拉明會導致部分寶寶尖叫和易怒,撲爾敏會擾亂兒童睡眠結構,還有一些藥物會引起兒童胃腸功能紊亂等。
國內新生兒和早產兒禁用氯苯那敏、賽庚啶、苯海拉明,國外相關部門也規定2歲以下寶寶禁止使用。
所以,若發現寶寶的感冒藥裡有第一代抗組胺藥,儘量別給寶寶用。
使用第二代抗組胺藥物時,也一定要謹遵醫囑進行服用。
3 減充血藥
一旦感冒,鼻子一般都會跟著「遭殃」,鼻塞不通氣,流鼻涕,甚至還會影響正常呼吸,大人都覺得難受得不行,更別說孩子了。
這是因為感冒的時候,鼻腔黏膜中的小血管會充血腫脹,所以會影響正常呼吸,而含有偽麻黃鹼、麻黃鹼等成分的減充血藥能夠讓血管收縮變細,也會有效改善鼻塞的情況。
聽起來很不錯是不是?
但是,也要謹慎給娃使用,因為這些藥物可能引起神經興奮,可能導致心率快、失眠、焦躁、興奮、眩暈等問題。
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TGA)規定,不推薦6歲以下兒童使用含有減充血藥的複方感冒藥。
《英國醫學雜誌》(BMJ)也曾刊文稱,不建議6歲以下兒童使用減充血劑來緩解感冒症狀,12歲以下兒童也應謹慎使用。在2歲以下兒童中還可能導致驚厥、心跳加快、死亡等嚴重不良事件。
4 含可待因成分的藥物
咳嗽也是感冒的一種常見症狀,每次遇見它,家長們也是如臨大敵,有時候會出現病急亂用藥的情況——例如給孩子使用含有可待因成分的藥物。
這些藥物都是強鎮咳藥物,具有鎮咳和鎮痛的作用,但若長期服用則可能會上癮,產生藥物依賴,損傷中樞神經,甚至可能會出現手抖、失眠、抽搐及行為失控等情況。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8年發布的《關於含可待因感冒藥說明》的公告中就指出,要求含可待因藥物需在「禁忌症」及「兒童用藥」一欄中,必須修訂為「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禁用」。
所以,家長們在給寶寶選用該類藥物時,一定要仔細查看藥物名稱及說明書。
西藥中一般會在藥名或成分表中體現「可待因」3個字。
此外,還要小心成分中含有罌粟殼、阿片粉、樟腦酊等的中成藥,這些成分中也含有可待因或可待因類似物。長期不規範使用,一樣會引發成癮或其他不良反應發生。
還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儘量避免給寶寶服用複方感冒藥,因為複方感冒藥成分很複雜。
一般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上文中提到的那些成分:例如解熱鎮痛的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緩解鼻咽部充血腫脹的偽麻黃鹼等等。
服用這些藥物有著嚴格的年齡限制,若服用不對,很容易加重孩子的肝腎代謝負擔,或者帶來其它危險。
當孩子出現感冒時,更推薦使用單一成分的藥物,進行對症護理和用藥。
感冒藥並不能縮短病程,只能緩解相應的症狀,這樣的功效其實通過正確的護理和服用單一成分藥物也能達到。
發燒
孩子的腋下溫度沒有超過38.5℃,且精神狀態比較好,可以先不吃藥重護理。
比如適當提高室內溫度,減少孩子的衣物;讓孩子多喝水,水分代謝的過程也能帶走一部分熱量;用溫溼的毛巾給孩子擦額頭、頸部、腋下和四肢等,毛巾的溫度控制在37℃左右。
如果孩子腋溫超過了38.5℃,且精神萎靡,可以遵醫囑使用單一成分的退燒藥,比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首選對乙醯氨基酚,兒童日常每次最大劑量為每千克體重15毫克,每4小時一次,一天最多5次;
服用布洛芬時,兒童日常每次最大劑量為每千克體重10毫克,每6小時一次,一天最多4次。
鼻塞流涕
可以使用生理鹽水滴鼻或者海鹽水噴鼻劑,清潔鼻腔,保持通暢,同時有利於促進分泌物的排出;也可以用溫熱的毛巾敷在鼻根部;晚上睡覺時將床頭墊高30°,都可以緩解鼻塞。
對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含單一抗過敏成分的藥物,比如氯雷他定糖漿或者西替利嗪滴劑。
咳嗽
使用加溼器控制室內溼度在50~60%之間,55%最適宜,要保證呼吸道溼潤。
6月齡以內:
多吃母乳,通過增加液體攝入稀釋痰液,緩解咳嗽。
6月齡以上:
除了多喝奶以外,也可以多喝溫開水、米湯、稀釋的蘋果汁等來增加液體攝入。
霧化吸入生理鹽水也能很好地緩解咳嗽、鼻塞等症狀,若咳嗽有痰,可以遵醫囑選用單一成分的化痰藥物進行霧化,比如乙醯半胱氨酸、氨溴索等。
雖說感冒並不是一件壞事,但作為新手爸媽而言,真見不得孩子生病,我們總想讓他們在第一時間好起來,總是迫不及待地想用藥幫他們緩解各種不適。
但我們希望家長們在用藥前,可以學會一些基本的用藥知識,避免錯誤用藥給孩子身體帶來負擔和危險。
也希望在這個感冒高發季節,這篇科普文章能夠幫到大家,解決大家的困惑。
覺得有用的,記得留下你們的轉發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