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的話,你這孩子真是隨你媽媽,或者隨你爸爸,脾氣倔得很。其實這都是在說,遺傳因素對於孩子的影響。
雖然父母的遺傳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但是伴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還有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個性造成影響父母不能忽視。
表哥家有兩個男孩,大一點的11歲,小一點的如今5歲了。表哥和嫂子都是那種脾氣比較暴躁的類型,對於孩子的教育方面,他們雖然關注,但是有些時候是比較溺愛,有些時候則比較嚴厲。
老大小一點的時候,非常活潑,但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二胎弟弟的出現,性格逐漸變得內向起來,有些時候即使家裡來客人了,自己也不願意多說話。
而老二出生之後,就是家裡的活寶,一度受到父母的寵愛不說,即使自己犯了錯,憑藉自己的撒嬌也會得到父母的諒解。
兩個男孩,小的時候都是比較活潑的,但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為何一個安靜內斂,另一個調皮搗蛋,為何會出現這樣大的差距呢?
其實這兩個孩子先天都受到了父母遺傳基因的影響,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後天生長的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蠻大的。
有一項調查顯示,在未上學之前,孩子本能的表現出來的一些情緒,諸如比較愛發脾氣等方面大多與父母的個性有關,一般自我控制力越差,情緒越消極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也更容易出現情緒問題。
日常,有些時候,我們個性的某些方面也會與自己的父母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其實這些部分都是遺傳在作用。
除了遺傳方面對於孩子個性的作用,從2歲左右開始,孩子的個性方面逐漸形成差異性。3歲前,母親的影響更大一些,而3-6歲,父親對於孩子個性的影響更大。
而到了6-12歲,這個階段往往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一般到了12歲左右,孩子的性格逐漸形成。
一:家庭環境因素
一般來講,不同的家庭環境裡面長大的孩子,一般個性方面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性。
在那些家庭比較溫暖,家庭成員之間比較和諧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一般孩子的性格更為開朗,通常也會性格更為外向、自信。
而在那些家庭環境比較差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一般來講個性方面可能會出現自卑、叛逆、等心理問題。
二:教育方式的差異
每一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同的,這些方式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個性。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較溫溫和,採取的方式更為靈活、民主,一般而言,孩子也會處事更為積極,個性更為直率。
如果父母在日常的教育方面更多的是採取的高壓教育,同時對於孩子的控制欲會比較強,那麼孩子性格方面會更為怯懦下,且長大之後容易沒有主見。
三:外界環境的影響
如果孩子因為受到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外貌等因素的影響,比如,有些孩子從小因為外貌不佳被別人嘲笑,或者因為家庭因素被別人排斥,那麼孩子的個性潛移默化中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除此之外,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個性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性。
比如,北方人個性更為豪爽一些,而南方人心思更為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