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大學專業和就業
我國財經類高校數量還是很多的,其中16所高校具有較高的學科發展水平、人才培養優勢,就業前景也不錯。
尤其是6大財經類傳統高校——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和東北財經大學,人才培養質量最高,在財經、會計、管理行業有口皆碑,就業形勢更是看好。
如果就學科發展水平來看,具體排名情況如下:
一些非傳統財經高校也引人注目,比如江西財經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財經大學、雲南財經大學和南京財經大學等等。
中央財經大學的應用經濟學連續10多年保持優勢,理論經濟學有所提升,工商管理和統計學尚可。總體而言,央財比較偏科,經濟學強,管理學較強。
上海財經大學是國際化水平最高的財經類院校,因地理位置優越,海歸學者較多,薪資排名第一的上財已經超過了眾多985,僅次於清華。
6大財經大學之一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該校國際貿易專業全國排名第一,小語種就業也很好,尤其是近年來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就業非常緊俏,幾乎就是100%就業。這類高校地處北京,就業的地域優勢非常明顯。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也是6大財經大學之一,該校人才培養、就業形勢不錯的專業有會計學、金融學、財政學和法學,這幾個專業全部都是國家重點學科,法學全國排名第8,名副其實的財經和法律齊頭並進,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
作為央行長子的西南財經大學,業內口碑和學術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尤其是金融學科,一般國際金融學家來華報告演講必會不辭辛苦先跑去西南財經。
東北財經大學的統計、金融、審計、財務管理、財務會計和會計理論方面有優勢,產業經濟學和會計學和財政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和理論經濟學有博士點。就業好的專業有會計、金融和財政學專業。
財經類專業在專業報考中備受關注,招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在經濟穩定發展的當下,各行各業都需要財經人才,職業發展前景廣闊,不僅可以在內外資企業中從事專業工作,也可以在政策部門、研究機構中進行分析研究,在金融資本領域財經人才的薪酬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所以說,財經類專業以及以此專業為優勢專業的財經類高校持續獲得考生青睞,未來的良好就業前景吸引了大量優秀青年。
冷絲提醒的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並催生數字經濟、創意經濟、共享經濟、智慧經濟等新經濟形態,新製造、新零售、新金融、新商業也頻頻出現。同時,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正在不斷重塑教育形態,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的關係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在此背景下,我國財經高校迎來了新挑戰。
教學之中,實踐這一塊顯得較為薄弱。財經高校的專業特點之一就是實踐性強,很多用人單位在招收畢業生時,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實習後才能確定錄取對象,原因除了對於畢業生進行嚴密考察外,更反映出書本知識與實際應用是存在差距的,單位需要通過實習了解畢業生真正進入工作環境後的學習與適應能力。低年級的財經專業學生經常會有迷茫,因為學習大量專業知識卻不知如何運用,這種迷茫會隨之衍生對於就業的錯誤認知和就業壓力。
課程與考證相互之間的關係並不密切,這是財經高校普遍存在的又一問題,源於專業實踐性強特點。
在財經高校中,考取證書伴隨了大學時光,除了大學生普遍參與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外,銀行從業、證券從業、期貨從業、法律職業等都需要通過資格考試,金融分析師、註冊會計師、精算師也是具有高度含金量的證書。財經專業學生在參與學校的教學安排同時,往往需要大量時間準備不同時間的各個類別考試,課程偏重理論而證書考試偏重實務,兩者一定程度的分離讓學生無暇兼顧專業深度和廣度。
所以說,進入了這些優秀的財經大學,如果沒有掌握真正的本領,就業形勢雖然看好,也並非有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