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愛美之心自古有之,上到王公貴族的小姐太太,下到平民百姓家的女人,也是用化妝品的。
當然,有錢人家用的是高檔貨,也有韓國原裝進口貨,當然還有楚國進口的,齊國進口的,秦國進口,西域進口的,波斯國進口的等等。窮人家的女人大多只能用些山寨貨了,沒有正規生產廠家,或者乾脆就地取材,自己製作了。
可以說,中國女性是人類最早學會化妝的群體之一。早在先秦時代,那些秀外慧中、體態優雅、舉止自然的美女們便開始化妝了。《楚辭·大招》描述女人:「粉白黛黑,施薌澤只。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中這兩句堪稱經典。其中的粉和黛其實是兩種東西,粉主要是用來護膚的,黛是用來化妝的。
粉
「粉」字是米字旁,最早的粉底就是用米做的。《齊民要術》記載了「古代粉底」的製作方法:將米磨成細粉,淘洗至水清,然後沉於涼水之中發酵,直至發出腐爛臭味。發酵後將米粉沉澱濾出,並研磨成漿,等米漿幹透就製成了粉餅。削去粉餅四周粗劣的部分,將中間雪白光潤的部分留下,稱之為「粉英」。用刀將粉英削成薄片,放在太陽下暴曬,曬乾後揉碎成粉末,粉末越細越好,這就是最後可以化妝用的「粉底」了。高檔貨還會在裡面加點添加劑,比如油脂,花蜜什麼的。愛美的女同胞們,記下了嗎,自己可以做喔,或許你就是下一個李子柒。
這種用米做的粉底有一個缺點——容易掉粉,所以古代美女臉上經常掉渣。要是男人餓了還可以親兩口,所以有的男人看見美女流口水,並不一定他色,也有可能是他餓了。
古人又發明了改進款的粉底——白鉛粉。白鉛粉潔白細膩,還不掉妝。成語「洗盡鉛華」裡的「鉛」指的就是古代女子化妝用的鉛粉。鉛粉的製作工藝較為複雜,但鉛粉裡含有大量的金屬鉛,而鉛是重金屬,有毒,因此古代女子使用鉛粉久了肌膚變色成黃臉婆,嚴重的還會鉛中毒,這些古代女人為了美麗也真的拼了。
黛
「黛」是一種黑色礦物,又名石黛。將石黛放在黛硯上磨,碾成粉末後加水調和,蘸著它就可以畫眉毛了。
畫眉之風起於戰國時期,在黛出現之前,女子們都是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窮人買不起怎麼辦,大部分女子沒有眉筆可用,就用燃燒過的火柴頭沾上唾沫後塗在眉毛上,此法還頗具古風。
如果你覺得古人的護膚品不過如此,那你就小看古人了。
花鈿
這種化妝方式又稱花子、面花、貼花,是貼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小裝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大家熟悉的《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一句中的「花黃」就是花鈿。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關於花鈿的起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南朝《宋書》中寫,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上面掛關於額黃的介紹中也有「壽陽公主嫁時妝,八字宮眉捧額黃」的詩句,看來壽陽公主是當時的時尚人士,處處引領時尚潮流)在正月初七日仰臥於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額上,額中被染成花瓣狀,且久洗不掉。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遂爭相效仿,當然她們再也沒有公主的奇遇,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就誕生了。這種梅花妝很快就流傳到民間,成為當時女性爭相效仿的時尚。
額黃
額黃,又叫鴉黃,是在額間塗上黃色。這種化妝方式現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於南北朝,在唐朝盛行。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辭裡這幾句都還記得吧。
據《中國歷代婦女妝飾》中記:這種妝飾的產生,與佛教的流行有一定關係。南北朝時,佛教在中國進入盛期,一些婦女從塗金的佛像上受到啟發,將額頭塗成黃色,漸成風習。唐朝額黃盛行時,溫庭筠在詩中吟出「額黃無限夕陽山」之句,李商隱也寫道:「壽陽公主嫁時妝,八字宮眉捧額黃。」至宋代時額黃還在流行,詩人彭汝勵歌曰:「有女夭夭稱細娘,珍珠落鬢面塗黃。」這些都反映出古代婦女喜歡額黃的情景。
潤膚露
潤膚露,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一種東西,堪稱古代的潤膚露。這種東西叫面脂。主要材料是牛骨髓和牛油脂。然後加入丁香、白芷等好幾種中藥做成的。不光護膚效果好,抹到臉上還香香的。
唇脂
「櫻桃小口一點點」,「朱唇一點桃花殷」。古代稱口紅為口脂、唇脂。
口脂(唇脂),在燕支這種紅色染料中加進了牛髓、豬胰等物,使其成為一種密密的脂膏。口脂朱血色,塗正在嘴唇上,可以添加口唇的素淨,給人健康、年輕、充分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來就遭到女人們的喜歡。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古代女人用的口紅紙是由硃砂、埋藏三年的珍貴蓖麻油、橄欖油等調和後反覆多次塗於紙張上,再夜晚月光多次晾乾,即可成為隨用隨取的古典口紅紙了。
胭脂
胭脂,過去的胭脂在現代叫做腮紅。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裡含有紅、黃兩種色素。開花時摘下整朵花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為鮮豔的紅色染料,這就是傳說中的燕支(胭脂)。胭脂屬於進口貨,一般人家可用不起,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
基本上現在主要用的化妝品和護膚品,在古代都有對應的類似產品。比如香水,在古代就有一種叫香澤的東西。
最厲害的是洗面奶。齊民要術裡面記載了兩種洗面奶,太真紅王膏和孫仙少女膏。看來不光現在的洗面奶分男女款,在古代也是,名字起得都這麼別致。
至於洗頭,很多人只知道古人用皂角。人家也有洗髮露的好嗎?潔鬢威仙油,聽起來就和好用有木有。把威靈仙、側柏葉、皂角等磨粉,加入麻油浸泡。不光洗頭乾淨還有護髮的功能,遇到頭髮乾結梳不開的用這個有奇效。
所以古代的女人們,有錢人用國產高檔貨和進口貨,窮人們就只能用山寨貨和簡版自製貨了。
古代的化妝品種類繁多,而且有的成分非常恐怖,俗話說「一白遮百醜」,皮膚白皙是古今東方美女的共同追求。
「自古紅顏多薄命」,為什麼?原來是化妝品有「毒」。
君慢行,別忘了點讚、加推、收藏,更多精彩請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