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使用PPI可能存在致癌風險,合理應用可以從容應對!

2020-12-16 騰訊網

投稿發送至DDP@high-med.com

應聘全職及兼職編輯,發送簡歷至

chenlf@high-med.com

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到底有沒有致癌風險,請看近期兩大研究,對需要長期使用的患者該怎麼辦?

質子泵抑制劑(PPI)常用於急、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如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酸相關性疾病,以及用於預防長期服用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胃黏膜保護。常用的PPI包括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託拉唑、雷貝拉唑、艾司奧美拉唑、艾普拉唑等,具有強大的抑制胃酸作用,抑酸效果確實,療效持久,是目前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最常用、最有效的藥物之一,是治療酸相關性胃病的首選藥物。

大多數PPI的用藥療程在2~3個月,少數患者時間較長,尤其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需要長期使用PPI來控制反酸燒心症狀,減少胃酸對食管黏膜的損傷;有潰瘍出血風險且因心腦血管疾病需要長期使用阿司匹林者,也需要長期同時使用PPI來防止消化道出血。由於PPI強大的抑酸作用,其長期使用的安全性,尤其潛在致癌性,即是否會增加癌症風險一直是有爭議的,而目前的研究結論尚不一致。

PPI致癌可能機制

胃酸由胃底腺的壁細胞分泌,各種刺激通過多個途徑刺激壁細胞,再通過質子泵H+-K+-ATP酶作用引起胃酸分泌並排除。PPI通過不可逆地抑制質子泵H+-K+-ATP酶作用,抑制胃酸分泌的最終過程從而達到抑酸作用,從理論上講,PPI能完全阻斷胃酸的分泌。

當胃酸減少時,機體的負反饋機制會引起胃泌素分泌增多,從而使血胃泌素水平明顯增高,在患者長期應用PPI治療的同時,可存在慢性高胃泌素血症。體外研究表明,慢性高胃泌素血症可促進上皮細胞的生長,從而有可能導致癌症發生。

另外,胃酸本身對細菌有抑制殺滅作用,PPI使用後胃內低酸,對進入胃內的食物殺菌作用減弱,使胃腸道內細菌生長。大量研究表明,使用PPI後胃腸道內菌群發生變化,尤其腸道內菌群多樣性減少,也與癌症形成有關。

研究結論

鑑於以上種種原因,長期使用PPI的潛在致癌性值得關注,而許多有關PPI與胃腸道癌症的研究結論存在矛盾的現象,無法得出一致結論,可能是由於研究設計的區別、隨訪時間過短、研究對象太少有關。在此介紹近年兩項較有參考價值的大型研究。

一、2017年發表的香港研究

該研究將完成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後每天服用PPI的7461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是非長期PPI使用者142460例,研究時間長達10年。對照研究得出結果,每天服用PPI並連續使用超過1年的患者,其患胃癌風險與非使用者相比高出2.4倍;超過2年者比非使用者高6.65倍;連續使用超過3年者,患胃癌風險高出8.34倍。沒有根除幽門螺桿菌,但還長期使用PPI的患者,其發生胃癌的風險是經過幽門螺桿菌治療組的8倍以上,更是倍上加倍。

該研究結論是每天服用PPI,連續使用超過1年,患胃癌風險明顯增高,並可隨著PPI使用時間的延長逐步增加,即顯示長期使用PPI有明顯致胃癌風險。

但有學者指出該項研究存在缺陷,研究對象PPI每天使用組與非使用組之間的年齡相差過大,長達10歲,而年齡是患癌的重要風險因素,隨著年齡增長患癌風險必定越來越高;另外,沒有排除其它重要因素如胃黏膜腸化生,這是胃癌的重要癌前病變。因此,該項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值得商榷。

二、2020年3月發表的美國研究

2020年3月發表於《美國胃腸病學雜誌》的一項來自美國的最新研究,基於社區的一項大型巢式病例對照研究。該研究的研究對象為1233名胃癌患者、18595名結腸直腸癌患者、2329例肝癌患者、567名胰腺癌患者以及分別與此四類病例匹配的若干名對照者,對各分組進行統計學調整後開始對照研究,並對多個發生消化系統癌症相關的因素進行了調整。

結果顯示,當PPI使用2年時,與胃癌、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風險的增高無關;PPI的使用持續時間與胃癌無關;當PPI使用時間長達10年及以上時,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發生率增高,並與PPI使用時間呈正相關;PPI的每日使用劑量與胃癌、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的風險增高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趨勢或證據。

該研究得出結論,大多數胃病患者短期(數月)應用PPI可認為安全,不會增高消化系統癌症的發病風險;但少數患者需要長時間使用PPI,當需要PPI連續使用幾年時,要警惕其有可能會增加消化系統癌症風險,不僅僅是胃癌,還有結腸癌、肝癌、胰腺癌。

綜合上述兩個研究,當PPI連續使用超過1年以上時,我們需要採取適當的措施來避免或減少其增加消化系癌症的風險。

對長期使用PPI者,如何來減少PPI的副作用?

例如,對於需要長期使用抑酸治療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筆者建議:

1.首先必須根除幽門螺桿菌。必須承認某些患者根除幽門螺桿菌後,會加重胃食管反流,但相較於高胃癌發病率,這是值得的。

2.患者必須改變飲食、生活方式,這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最基本的治療,也是有效方法。

3.先常規劑量PPI使用2個月左右,使食管損害癒合,減少PPI劑量,再到停用,因為PPI使用一段時間後如果立即停用會引起胃酸反跳。患者如果停用PPI後症狀即復發,可以按以下方法調整:

儘量用最小劑量PPI進行維持治療;

如果患者偶爾發作,每周只1~2次反酸燒心,更適宜按需治療,即患者反酸燒心時才服藥;

PPI與H2受體阻斷劑交替使用,可減少兩者長期使用的副作用,又可以避免H2受體阻斷劑的耐藥。尤其夜間胃酸反流者H2受體阻斷劑更有優勢;

如果患者需長期大劑量PPI才能控制症狀,則建議患者做外科手術或內鏡下手術治療。

又如:對有潰瘍出血風險且因心腦血管疾病或75歲高齡患者需要長期使用阿司匹林者,目前主張長期合用PPI以防消化道出血,也可以按以下方法調整:

首先必須根除幽門螺桿菌。

PPI與H2受體阻斷劑交替使用,如用1個月PPI再用1個月H2受體阻斷劑輪換使用。

作者:王伯軍 來源:王伯軍大夫談消化

相關焦點

  • 長期使用沐浴露會致癌?你別信!
    原標題:長期使用沐浴露會致癌?你別信!   涉嫌致癌的防腐劑,只要合理使用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損害  最近,有關沐浴液誘髮乳腺癌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裡被傳得火熱,稱一種叫Paraben的防腐劑,長期使用恐誘髮乳腺癌。事實是否如此呢?
  • 樟腦丸長期使用有致癌風險 老人兒童不宜使用
    - 毒性分析  長期大量使用或損害神經與呼吸系統  「人工合成的樟腦丸中含有二氯苯、萘等,這些物質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能夠殺蟲的同時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人體長時間接觸有可能會引起頭暈、嘔吐及皮膚過敏等,如果過量使用,肝臟有可能受損,嚴重時可以致癌。」
  • 紫藥水致癌是真的嗎?避孕藥也可能有致癌風險
    原標題:紫藥水致癌是真的嗎?避孕藥也可能有致癌風險   紫藥水的用途很多,不少家庭都會備一瓶紫藥水,以免不時之需。但英國發布了一項通告,對紫藥水的使用範圍和包裝說明做了新規定。
  • 正確使用合規染髮劑致癌風險低
    正確使用合規染髮劑致癌風險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蔓 通訊員 黃徵宇 劉姍姍逢年過節,許多人都喜歡將頭髮染上多彩的顏色,但是,染髮的健康風險,您有沒有考慮過?密密麻麻的丘疹「遍布」頭皮,奇癢難忍,1月4日,家住黃陂的雷女士被這不速之客折磨得痛苦不堪。
  • 醫藥公司提醒:他克莫司軟膏可致癌 謹慎使用減少風險
    醫藥公司提醒:他克莫司軟膏可致癌 謹慎使用減少風險 時間: 2012-09-14 15:03  來源: 求仙   編輯: 近期發表的流行病學研究提示,在接受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包括他克莫司軟膏)治療的患者中,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風險可能增高。
  • 這種漱口水有致癌風險
    這種漱口水有致癌風險   漱口水做為清潔口腔衛生的保健用品,逐漸受到大家的親昧。超市和藥店裡的漱口水擺放的琳琅滿目、種類繁多,但是大家對如何正確選擇使用漱口水卻犯了難。那麼,怎麼選擇漱口水?   漱口水是近年來在國內興起的新型口腔衛生用品,根據功能不同,它主要可分為保健型和治療型兩大類。專家介紹,治療型漱口水在醫院可以進行處方銷售,它能針對口腔某些疾病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 爽身粉致癌:真相原來是這樣
    其實這並非強生公司因爽身粉致癌引起的首場賠償訴訟。去年2月22日,美國強生公司同樣在一場指控其爽身粉產品致癌的案件中敗訴,被判決向長期使用該產品、罹患卵巢癌去世的患者家屬賠償7200萬美元。  前後兩起案件的判決依據如出一轍:強生公司生產的爽身粉中存在可能對人體致癌的滑石粉成分,該公司在知情的情況下,未對消費者做出相關的風險警示。
  • 長期使用含過量螢光漂白劑衛生紙或可致癌
    長期使用含有過量螢光漂白劑的衛生紙可能致癌。  ■ 渠 海  衛生紙的品質,你留意過嗎?在所有日用品中,衛生紙幾乎每天都要和身體親密接觸,質量差的衛生紙不但細菌超標,長期使用含有過量螢光漂白劑的衛生紙還可能致癌。最近,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50種不合格的衛生紙產品,這讓許多消費者擔心。除了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工作之外,消費者自己也要學習如何選取衛生紙,避免不合格的衛生紙混入市場。  那麼作為消費者該怎麼挑選衛生紙呢?我們請教了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檢測研究院的專家。
  • 長期使用塑料水杯會致癌嗎
    有網友將塑料水杯列為4種易致癌的水杯之一,也有傳聞說杯底的數字越大,表示杯子越安全。今天的「是真的嗎」,我們邀請到食品塑料製品的專家來為您分辨這些傳言的真假。  求證人:本報記者 李文賢  求證專家:陳家琪(全國食品直接接觸材料及製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塑料製品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  塑料水杯盛沸水真的會釋放有毒物質嗎?
  • 胃藥奧美拉唑能長期服用嗎?這4種情況可以,但要注意這9點風險!
    奧美拉唑上市後在臨床廣泛使用,但同時也存在很多藥物濫用現象。哪些情況需要長期服用奧美拉唑?長期服用奧美拉唑或其它質子泵抑制劑症狀控制後以小劑量長期服用,維持治療,可以降低病情進展,抑制腸化生及異型增生消退的細胞病變。
  • PVC材質食品保鮮膜可能致癌?專家稱放心使用
    近日網上流傳消息稱,食品保鮮膜對人體有害,用於食品包裝的聚氯乙烯(PVC)食品保鮮膜含有增塑劑會致癌。對此,相關專家表示,正規保鮮膜產品都是無害的,可以放心使用。  PVC材質保鮮膜不致癌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食品保鮮膜主要有三大類。
  • 含有這些成分的沐浴露,長期使用易致癌
    雖然沐浴露國標要求甲醛含量不得超過500 mg/kg,但長期使用含有防腐劑的產品,會破壞皮膚角質層,使皮膚變得敏感且抵抗力差。在允許的使用濃度下,短鏈尼泊金酯(羥苯甲酯、羥苯乙酯)一般認為是安全的,而長鏈尼泊金酯類(羥苯丙酯、羥苯丁酯等)應慎用。
  • 長期使用盤式蚊香致癌
    驅蚊產品中的成分並不都是對人體沒有影響的,有些產品長期接觸還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盤式蚊香 長期使用致癌  提起驅蚊產品,燃燒型盤式蚊香可謂歷史悠久,是驅蚊家族的老大哥。盤式蚊香的主要成分是除蟲菊酯、擬除蟲菊酯類化學品。此類化學成分主要由植物除蟲菊中提取,只要經過監測,符合標準,應該說是安全的。
  • 闢謠:長期使用胰島素風險高?胰島素副作用及應對方法全介紹
    在介紹不良反應之前,我們先來強調一下胰島素的合理應用,通常對於聯合足量應用口服降糖藥,血糖調控仍然無法達標,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仍然無法調節到7.0以下的情況,儘早的使用胰島素,
  • 空氣炸鍋長期使用會致癌?謠傳!不可信!
    在關於空氣炸鍋的種種傳言中,最常見、也是最嚇人的一個,是「空氣炸鍋長期使用,會致癌」。有報導稱,空氣炸鍋炸出來的薯條,「被檢測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含量遠遠超出安全標準,最高的甚至超標兩倍多」。不得不說,空氣炸鍋這個「鍋」,背得真的冤。
  • 經常使用保鮮膜會致癌,是真的嗎?最好避開油和酒
    公開資料顯示,材質為聚乙烯和聚偏二氯乙烯的食品保鮮膜是無風險的,可以安全使用。對於材質為聚氯乙烯的食品保鮮膜,網上有說法稱,其中含塑化劑會致癌。這樣的說法是真的嗎?「聚氯乙烯是以氯乙烯單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大家常擔心的PVC的安全問題主要涉及兩方面,即氯乙烯單體和塑化劑是否有害。」阮光鋒說。
  • 央視曝DHC等四品牌面膜含螢光增白劑 存在致癌風險
    但是美白存在風險,美白面膜裡含螢光增白劑存致癌風險。近日央視節目曝光,一些打著「快速美白」旗號的面膜,其中含有螢光增白劑成分,不僅不能減少皮膚黑色素,還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威脅,市民選購時一定要慎重。曝光:大牌面膜也未必靠得住近日,美容專家冰寒發布了一條微博,稱「使用過濾紫外線的燈測試了某些美白面膜,結果令人震驚,其最有效的成分就是螢光增白劑,沾到皮膚上洗都洗不掉。作為視覺欺騙,它們可能帶來健康風險。某些品牌在網上熱銷得很,甚至還請了明星代言。」
  • 空氣炸鍋長期使用致癌是真的嗎,長期使用空氣炸鍋好嗎?
    空氣炸鍋長期使用致癌是真的嗎空氣炸鍋長期使用會致癌這是一個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首先我們要了解到幾點:1、空氣炸鍋怎麼就誕生了?4、為何說空氣炸鍋致癌?因為空氣炸鍋中,加熱的食物會被脫水,同時產生一種丙烯醯胺的物質,這種物質疑似致癌,大家就認為空氣炸鍋致癌,另外空氣炸鍋中因為是風機加熱,所以難免會產生油煙依附在風機上,下次加熱的食物油會被風機上的油依附在事物上,長期使用的風機有大量的「千滾油」,所以大家都認為它致癌。
  • 傳沐浴液長期使用會致癌?醫生:沒有臨床依據
    這個帖子名為《請用塊狀肥皂洗澡,十年後你就明白了》,大意是,不少沐浴乳裡含有Paraben成分,而醫師在乳癌的切片中也發現了這種物質,如果長期使用沐浴液,可能就會誘髮乳腺癌。  Paraben是什麼?沐浴液真有這麼危險嗎?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請教了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人員及醫院專家,還好,虛驚一場。
  • 家居禁忌 家裡這一物藏著致癌風險
    蠟燭  蠟燭在生活當中還是特別容易見到的,特別是過生日的時候,我們會在蛋糕上面點上幾根蠟燭,但是蠟燭是有致癌風險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哦!  香味蠟燭可能含有毒素與致癌物質。使用鉛芯的蠟燭目前已經禁止販售但是我們仍然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