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發送至DDP@high-med.com
應聘全職及兼職編輯,發送簡歷至
chenlf@high-med.com
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到底有沒有致癌風險,請看近期兩大研究,對需要長期使用的患者該怎麼辦?
質子泵抑制劑(PPI)常用於急、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如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酸相關性疾病,以及用於預防長期服用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胃黏膜保護。常用的PPI包括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託拉唑、雷貝拉唑、艾司奧美拉唑、艾普拉唑等,具有強大的抑制胃酸作用,抑酸效果確實,療效持久,是目前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最常用、最有效的藥物之一,是治療酸相關性胃病的首選藥物。
大多數PPI的用藥療程在2~3個月,少數患者時間較長,尤其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需要長期使用PPI來控制反酸燒心症狀,減少胃酸對食管黏膜的損傷;有潰瘍出血風險且因心腦血管疾病需要長期使用阿司匹林者,也需要長期同時使用PPI來防止消化道出血。由於PPI強大的抑酸作用,其長期使用的安全性,尤其潛在致癌性,即是否會增加癌症風險一直是有爭議的,而目前的研究結論尚不一致。
PPI致癌可能機制
胃酸由胃底腺的壁細胞分泌,各種刺激通過多個途徑刺激壁細胞,再通過質子泵H+-K+-ATP酶作用引起胃酸分泌並排除。PPI通過不可逆地抑制質子泵H+-K+-ATP酶作用,抑制胃酸分泌的最終過程從而達到抑酸作用,從理論上講,PPI能完全阻斷胃酸的分泌。
當胃酸減少時,機體的負反饋機制會引起胃泌素分泌增多,從而使血胃泌素水平明顯增高,在患者長期應用PPI治療的同時,可存在慢性高胃泌素血症。體外研究表明,慢性高胃泌素血症可促進上皮細胞的生長,從而有可能導致癌症發生。
另外,胃酸本身對細菌有抑制殺滅作用,PPI使用後胃內低酸,對進入胃內的食物殺菌作用減弱,使胃腸道內細菌生長。大量研究表明,使用PPI後胃腸道內菌群發生變化,尤其腸道內菌群多樣性減少,也與癌症形成有關。
研究結論
鑑於以上種種原因,長期使用PPI的潛在致癌性值得關注,而許多有關PPI與胃腸道癌症的研究結論存在矛盾的現象,無法得出一致結論,可能是由於研究設計的區別、隨訪時間過短、研究對象太少有關。在此介紹近年兩項較有參考價值的大型研究。
一、2017年發表的香港研究
該研究將完成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後每天服用PPI的7461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是非長期PPI使用者142460例,研究時間長達10年。對照研究得出結果,每天服用PPI並連續使用超過1年的患者,其患胃癌風險與非使用者相比高出2.4倍;超過2年者比非使用者高6.65倍;連續使用超過3年者,患胃癌風險高出8.34倍。沒有根除幽門螺桿菌,但還長期使用PPI的患者,其發生胃癌的風險是經過幽門螺桿菌治療組的8倍以上,更是倍上加倍。
該研究結論是每天服用PPI,連續使用超過1年,患胃癌風險明顯增高,並可隨著PPI使用時間的延長逐步增加,即顯示長期使用PPI有明顯致胃癌風險。
但有學者指出該項研究存在缺陷,研究對象PPI每天使用組與非使用組之間的年齡相差過大,長達10歲,而年齡是患癌的重要風險因素,隨著年齡增長患癌風險必定越來越高;另外,沒有排除其它重要因素如胃黏膜腸化生,這是胃癌的重要癌前病變。因此,該項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值得商榷。
二、2020年3月發表的美國研究
2020年3月發表於《美國胃腸病學雜誌》的一項來自美國的最新研究,基於社區的一項大型巢式病例對照研究。該研究的研究對象為1233名胃癌患者、18595名結腸直腸癌患者、2329例肝癌患者、567名胰腺癌患者以及分別與此四類病例匹配的若干名對照者,對各分組進行統計學調整後開始對照研究,並對多個發生消化系統癌症相關的因素進行了調整。
結果顯示,當PPI使用2年時,與胃癌、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風險的增高無關;PPI的使用持續時間與胃癌無關;當PPI使用時間長達10年及以上時,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發生率增高,並與PPI使用時間呈正相關;PPI的每日使用劑量與胃癌、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的風險增高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趨勢或證據。
該研究得出結論,大多數胃病患者短期(數月)應用PPI可認為安全,不會增高消化系統癌症的發病風險;但少數患者需要長時間使用PPI,當需要PPI連續使用幾年時,要警惕其有可能會增加消化系統癌症風險,不僅僅是胃癌,還有結腸癌、肝癌、胰腺癌。
綜合上述兩個研究,當PPI連續使用超過1年以上時,我們需要採取適當的措施來避免或減少其增加消化系癌症的風險。
對長期使用PPI者,如何來減少PPI的副作用?
例如,對於需要長期使用抑酸治療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筆者建議:
1.首先必須根除幽門螺桿菌。必須承認某些患者根除幽門螺桿菌後,會加重胃食管反流,但相較於高胃癌發病率,這是值得的。
2.患者必須改變飲食、生活方式,這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最基本的治療,也是有效方法。
3.先常規劑量PPI使用2個月左右,使食管損害癒合,減少PPI劑量,再到停用,因為PPI使用一段時間後如果立即停用會引起胃酸反跳。患者如果停用PPI後症狀即復發,可以按以下方法調整:
儘量用最小劑量PPI進行維持治療;
如果患者偶爾發作,每周只1~2次反酸燒心,更適宜按需治療,即患者反酸燒心時才服藥;
PPI與H2受體阻斷劑交替使用,可減少兩者長期使用的副作用,又可以避免H2受體阻斷劑的耐藥。尤其夜間胃酸反流者H2受體阻斷劑更有優勢;
如果患者需長期大劑量PPI才能控制症狀,則建議患者做外科手術或內鏡下手術治療。
又如:對有潰瘍出血風險且因心腦血管疾病或75歲高齡患者需要長期使用阿司匹林者,目前主張長期合用PPI以防消化道出血,也可以按以下方法調整:
首先必須根除幽門螺桿菌。
PPI與H2受體阻斷劑交替使用,如用1個月PPI再用1個月H2受體阻斷劑輪換使用。
作者:王伯軍 來源:王伯軍大夫談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