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ITC專題論壇丨看智能交通如何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2021-01-11 網易

2020-07-13 19:06:21 來源: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

舉報

  

  2020全球人工智慧技術大會將於7月25-26日登陸杭州未來科技城。除了令人矚目的大會主旨論壇,同期舉行的20場專題論壇嘉賓層次高、主題範圍廣,聚焦模式識別、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等人工智慧多個熱門領域,內容精彩紛呈,觀點將極具創見和現實針對性。

  智能交通不僅為城市道路裝上了「大腦」,更是「交通強國」的重要技術支撐。7月26日上午,由CAAI智能交通專委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張毅,CAAI智能交通專委會秘書長、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吳超仲擔任專題主席的交通系統群體智能決策與控制專題論壇將拉開帷幕。從交通大國到交通強國,交通系統群體智能決策與控制將迎來怎樣的新挑戰?鎖定本場論壇,我們一起聆聽專家的洞見。

大會官網

  官網網址:https://2020gaitc.caai.cn/

  訪問大會官網,獲取最新會議動態;加入2020GAITC交流群,了解更多會議精彩內容。

論壇主席

  

  張毅 CAAI智能交通專委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

  201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入選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2001年入選交通部跨世紀優秀人才,2006年入選國家「863」先進交通技術領域領域專家。主要從事車路協同和智能駕駛關鍵技術研究與實現、現代城市道路交通控制與分析,以及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技術研究與實現等;同時研究新一代傳感器及其網絡系統、先進檢測方法和信息處理技術等。

  

  吳超仲 CAAI智能交通專委會秘書長,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

  長期從事交通安全、智能交通、車路協同、智能網聯汽車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專項課題,國家863重點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項目;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獲得授權專利20餘項,軟體著作權10餘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及行業獎勵5項。榮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人才、交通運輸部中青年領軍人才等稱號。兼任全國智能運輸系統標準化委員會委員等職。

論壇嘉賓

  

  Christos G. Cassandras 波士頓大學傑出教授,IEEE/IFAC Fellow

  研究方向為離散事件和混合系統,協作控制,隨機優化和計算機模擬,計算機和傳感器網絡,製造系統和運輸系統等。發表了論文400多篇,出版6本著作,現任Automatica主編。曾任IEEETAC自動控制彙刊主編及多個IEEE期刊副主編,IEEE控制系統學會主席,CSS理事會和出版委員會副主席及多個IEEE委員會主席。獲IEEE控制系統技術獎、CSS傑出會員獎、Harold Chestnut獎、IEEE智慧地球挑戰賽獎、BU工程傑出學者獎等獎項。

  

  冉斌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教授,東南大學特聘教授

  「維拉斯傑出成就」教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終身正教授。「威爾伯·史密斯卓越交通教育家獎」首位華裔獲得者。中國旅美交通協會創始人。中美兩國自然科學基金和多個大學交通中心項目評審專家,美國智能交通期刊副主編,中國公路學會自動駕駛工作委員會主任,國際道路聯合會(IRF)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委員會技術分會聯席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交通系統、智能網聯交通系統、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系統。國際國內期刊發表論文400餘篇。

  

  劉向宏 密西根大學智能網聯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美國密西根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交通研究所研究教授、智能網聯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滴滴出行智慧交通首席科學家,建立並領導了城市交通業務部門。研究興趣為交通網絡監測、建模和控制以及自動駕駛安全測試。發表相關領域期刊文章100多篇。兼任國際期刊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責任主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副主編。

  

  趙新勇 華錄易雲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先後承擔國家級重大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9項,參與編寫著作8本,發表論文30餘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項、發明專利23項。2009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6年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2017年北京中關村高聚工程領軍人才。公安部、科技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安全生產專家。

  

  葛宏偉 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教授

  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群體智能、智能系統等。近年來,承擔與參與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共20餘項。獲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SMCA, ICCV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發表論文100餘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2019GAITC專題論壇之三丨全球視野下的人工智慧倫理新觀點
    2019GAITC專題論壇之三丨全球視野下的人工智慧倫理新觀點 2019年04月08日 13:54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早在前兩屆GAITC上就前瞻性設立了人工智慧倫理論壇,開始了對人工智慧倫理話題的探索,積累了大量國內外人工智慧倫理專家資源。2018年GAITC人工智慧倫理論壇,更是匯聚國內外一線人工智慧領域倫理專家,對該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第三屆交通大數據與智慧交通論壇在山東交通學院舉行
    本次論壇圍繞智能交通發展趨勢、交通運輸大數據技術、交通安全與應急技術、大交通智慧交通系統等領域開展討論交流,旨在搭建高端學術交流平臺,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促進地方發展、助力產業升級。  本次論壇上,山東交通學院院長、教授陳松巖,山東省教育廳科技處處長徐文廣依次致辭。
  • 「十四五」規劃強調交通強國,Apollo智能交通快步走
    在這一目標指引下,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成為主要任務。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過程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位化發展又成為重中之重。
  • 重慶英才大會交通強國戰略高端人才發展論壇在重慶交通大學舉行
    智匯交大」重慶交通大學交通強國戰略高端人才發展論壇在學校雙福校區舉行。作為專場活動之一,重慶交通大學交通強國戰略高端人才發展論壇以「交通強國·智匯交大」為主題,為交通相關領域的高端人才搭建學術交流與合作發展平臺,共話交通,共謀發展。
  • 李小鵬: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設更多更先進的航空樞紐、更完善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增強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責任感緊迫感《建議》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這是黨中央立足國情、著眼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部署,標誌著交通強國建設邁上新徵程。我們要深刻認識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
  • 2020 Apollo生態大會智能交通分論壇:ACE引擎賦能下的智能交通三大...
    近年來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極大推動了交通行業的數位化升級、網聯化轉型。智能交通已成為提升城市管理體系、乃至推動交通強國的關鍵。12月8日,第二屆百度Apollo生態大會在廣州開幕。大會期間,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發布了ACE引擎賦能下的智能網聯、智慧交管及智慧高速三大行業的最新進展和解決方案。
  • 雲從科技與GCI廣州交投開啟戰略合作,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雲從科技與廣州交通信息化建設投資營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CI廣州交投」)於近日在廣州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緊緊把握交通產業投資和城市交通運營等需求,在全面建設交通強國的政策背景下,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應用及創新技術,更好地引領人們交通出行的智慧化變革。
  • 重慶交通大學理事、校友相聚一堂 共商服務交通強國戰略機遇與發展
    ,共同參加該校舉辦的「交通強國 智創未來 重慶交通大學理事會、校友會、基金會2019年度會議暨學校發展論壇」,共同見證理事會理事長、高級顧問及理事單位的聘任儀式,產學研合作籤約和研究院的揭牌儀式;以捐贈教育基金或交流互鑑的方式助力學校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助推該校立足行業優勢特色,深化創新驅動發展,
  • 廣西交通設計集團:創新引領、數字賦能 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創作精美交通藍圖鑄就社會安心之路創新引領數字賦能助力交通強國建設廣西交通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數字創新成果豐碩作為目前廣西唯一的公路水運行業全甲級資質勘察設計企業,以及成立時間最長(60年)、員工規模最大(超1200人)的綜合性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企業,廣西交通設計集團在綜合交通大數據以及BIM技術方面積極推進科技技術創新、研發、應用落地,為交通強國建設、「數字廣西」建設提供數位化、信息化技術保障。
  • 上海交大師生認真學習《交通強國建設綱要》
    公路成網,高鐵飛馳,巨輪遠航,飛機翱翔,中國正在由「交通大國」逐步向「交通強國」昂首邁進。根據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中共中央、國務院在近日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描繪了交通強國發展的新藍圖。綱要提出,到2020年,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建設任務和「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各項任務,為交通強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訪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張曉東
    原標題: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訪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張曉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位化發展。「交通強國是黨中央立足現實、直面變局、著眼長遠,深刻把握我國和世界經濟、科技、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
  • 西南交通大學: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交通強國』戰略的提出,給因鐵路而生、因鐵路而興的西南交大帶來極好的發展機遇,給交大的師生帶來極大的發展空間,也壓上了重重的責任和使命。」11月4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順洪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講述了西南交大在交通強國徵程上的責任擔當。
  • 未來的城市交通如何發展?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的這些能力揭開整片藍圖
    智能交通已成為提升城市管理體系、乃至推動交通強國的關鍵。12月8日,第二屆百度Apollo生態大會在廣州開幕。大會期間,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發布了ACE引擎賦能下的智能網聯、智慧交管及智慧高速三大行業的最新進展和解決方案。 憑藉車端智能化的獨特優勢,百度詮釋了對交通智能化升級的深入理解,展示出交通強國AI先行者的領先實力。
  • GAITC專題論壇丨共創智能時代 共享智能成果
    2020全球人工智慧技術大會將於7月25-26日登陸杭州未來科技城。除了令人矚目的大會主旨論壇,同期舉行的20場專題論壇嘉賓層次高、主題範圍廣,聚焦模式識別、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等人工智慧多個熱門領域,內容精彩紛呈,觀點將極具創見和現實針對性。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全文如下。建設交通強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國情、著眼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先行領域,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是新時代做好交通工作的總抓手。為統籌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制定本綱要。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
  • 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巖:愛路報國 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圖為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到軌道交通相關單位參加實踐。沈巖攝/光明圖片  高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關鍵是要解決好高等教育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切實擔負起時代的責任與使命。北京交通大學通過主題教育,進一步堅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在服務國家發展需求中,著力培養一流人才,著力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
  • 瞭望丨交通運輸部部長 李小鵬:奮力開啟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徵程
    李小鵬表示,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和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2021年和「十四五」時期工作,要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統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當好先行。    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瞭望》:2020年交通運輸領域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績?
  • 英特爾在南京成立智能交通聯合研究院 大力推進智能交通標準建設
    原標題:英特爾在南京成立智能交通聯合研究院,大力推進智能交通標準建設   近日,2020智能
  • 交通運輸部發布交通強國建設上海市試點任務要點
    (圖源網絡 侵刪)11月10日(30日公布),交通運輸部回復《上海市交通委員會關於審批〈交通強國建設上海試點實施方案〉(送審稿)及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申報表的請示》,發布了《交通運輸部關於上海市開展推進長三角交通一體化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 「軌道交通裝備技術高層論壇」在大連交通大學舉行
    本次論壇以「自主創新裝備先行·趁勢而上開啟未來」為主題,邀請了六位院士出席,企業高層、院校學者、行業專家共聚一堂,為引領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助力交通強國和「一帶一路」建設,服務遼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