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改變一個人的固定思維,要比分離原子更難。這就是為什麼可以準確計算許多人的命運的原因。你的思維模型之所以如此強大以至於它不會改變,是因為它是可預測的。
易經陰陽學說博大精深,外國人認為是迷信也就算了,國人可不能這樣認為!
我不提倡算命,不是因為你的運氣不準確,而是因為命運會改變。
實際上,人類祖先並不像西方科學家,特別是中國科學家那樣原始。自遠古時代以來,流傳了一些非常先進的文化遺產。
《易經》或《周易》和《黃帝內經》是其中的一些小縮影。如果你仔細閱讀《史記》和《尚書》,你會發現書中記錄的三,五位皇帝時期的天文學,太空探索和形成的知識體系並不落後於現代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
《周易》不僅僅是算命,《周易》號稱最難懂的一本書,因為它是很形而上的書,也就是談哲學。後世拿它用來談命理,倒也適合。
因為從中國人來看,生命是起伏不定的,易經談:「吉兇悔吝,生乎動者也。」也就是一動就有吉兇,不動就沒有,而動了以後,吉只佔1/4,兇、悔、吝等不好的部分共佔了3/4,所以說人生真是苦!難怪需要算命。
故宮博物院是按照《易經》卦理設計的。它包含精確的數學原理。歷經600年的風風雨雨,依然波瀾壯闊;
儒學在《易經》中由乾卦創立學派,道教在《易經》中以坤卦建立學派,兵家三十六計也源於《易經》;
還有清華大學的校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同樣出自《易經》。
那麼《周易》為何用來算命會如此準確?
這是因為它揭示了一個人、一個組織發展的基本規律,既然能夠囊括天地宇宙與眾生,作為個體的你,自然也逃脫不了,這種規律無處不在,只不過跟地心引力一樣,大多數人不會刻意去探究。
「吉兇悔吝,生乎動者也。」也就是你感應了,它就造成了現象,拿乾卦來說:
潛龍勿用到亢龍有悔,象徵著一個人從修煉步入社會,結交貴人,在努力奮鬥的同時仍舊勤學不輟,到飛龍在天達到人生巔峰,然後亢龍有悔,開始重點思考各種禁忌了,如功高蓋主、權大欺主、才大壓主。
《周易》與其說算命,還不如說是指導人更好地為人處世的哲學,哪怕是經營企業,治理國家,《周易》說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也一樣適用。
目前,受疫情影響,每個人、每個組織都承受著壓力,這種境況好比《易經》的困卦,進退維谷,艱難前行。但是困境總會過去的,困卦之後是井卦,對外擴張受阻,那麼就要提升自己,深度挖掘自己的潛能;井卦之後是革卦,提升自己帶來變革,大浪淘沙見真金。
《易經》告訴大家的這個基本規律,也屬於「天道基本規律」,按照這個基本規律來做就可以趨吉避兇、趨利避害,這就是改命。
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悉天地萬物的基本規律,順應基本規律做事,慢慢調整自身一舉一動,把工作和工作做得更好,日常生活過得更好。
「易經之道」能給人們強調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時的方向,傳授給人們人生道理,是「一個奇妙的未來學著作」。
縱觀古今,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做對人生道路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身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買賣做到一定水平多看一下《易經》,很有協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無窮,《易經》中「自立自強,天道酬勤」一直是他的人生格言。
《易經》儘管僅有沒到20頁的篇幅,可是每一頁都能利用六十四個卦象無盡延展,將天地萬物容納。裡邊蘊含的通信達,可謂令人受益一生。
這樣一本「答案之書」,值得每一個人去鑽研,了解後你會發覺,之前自身疑惑的地方,都能夠破解了。
傳統的《周易》都是文言文,過於深奧且不易讀懂,解讀起來很費勁,很多人想看卻看不懂。所以我在了解《周易》時,選擇的是這本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邊的內容全都是大白話,淺顯易懂。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本書還利用需要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大家如何去分析問題,淺顯易懂,一看就會。
所以擔心看不懂的夥伴們能夠選擇看一下這本書,有白話,有圖解,再加上口訣,就非常的簡單好掌握了,對於很感興趣的夥伴真的能夠試試。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能夠讓你了解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能夠讓你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