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光啟技術接受了第一次上市公司現場隨機檢查,這也是該份警示函的由來。目前,警示函所提及的擔保早已經在今年5月份解除,且未造成任何實質性損失。這份警示函也讓光啟技術藉此契機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當前,公司資金狀況穩健,超材料業務已經走上快車道。半年報數據顯示,光啟技術超材料業務營收增長125.98%,營收佔比大幅度提升,已經高達61.46%;且相當一部分產品已經批產,預計今年將獲得10億元的訂單。
今年,光啟技術更是動作頻頻不斷壯大自身體魄:超算中心完成兩次擴容升級,研發能力更強化;產業基地擴產工作進程加快,批產能力邁上新臺階;專利技術迎新突破,技術護城河進一步增厚……內外兼修齊頭並進,發展勢頭之猛為業績注入確定性支撐。
10年拼搏:從實驗室到批產再到擴產,維持穩健持續性增長
在當下一切都要"加急處理"的時代,光啟技術花了10年時間才將實驗室中的超材料技術打磨成熟,並實現批量生產,成為尖端裝備領域可替代傳統隱身塗料產品的新一代超材料技術。
從實驗室到批量生產,光啟技術完成了超材料產業化由"0"到"1"的體系化建立,沉默而有力地回擊了此前外界對超材料真真假假的質疑。只有一直往前走,才能把流言蜚語甩在身後;具備批量生產硬實力的光啟技術,此後接連完成超材料技術在先進飛機、大型無人機、水面艦艇、水下裝備等八大尖端裝備領域的應用布局,並在過往幾年的海交會、高交會、珠海航展中接連亮相其最新的尖端裝備超材料解決方案。
憑著過硬技術,光啟技術所獲訂單也日益增多,從訂單量到合同金額;尤為令業內人士驚喜的是,今年7月的一份 "光啟尖端通過成都某重要客戶的外包合格供方資格審查"的公告,表明光啟技術已經由超材料成品供應商,成為航空 "成品+機體結構"的雙料供應商,獲客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在近期的投資者交流會上,光啟技術總經理趙治亞博士就表示,光啟尖端裝備類的合同下半年超過10億。
需求端的旺盛需求,倒逼光啟技術加快其研發能力、生產能力的升級和擴容工作進程。上半年,光啟超算中心完成了兩次擴容升級,計算能力比原來增大了6-7倍,可以實現更多複雜材料、更大尺寸、寬頻帶、全方位的超材料航空結構件的性能仿真, 甚至是整機模型的仿真計算。
除了研發能力的升級外,產能擴充的工作也在持續推進。今年5月,光啟技術深圳銀星基地完成擴產,從4,000公斤/年提升到8,000公斤/年,實現產能翻番。同時,順德項目一期已經完成封頂,預計2020年10月建成試產,12月正式投產,一期建成產能可達40,000公斤/年。
到時,光啟技術兩大基地開足馬力滿產備戰,仍需要2~3年才能消耗完成現有訂單;而光啟技術每年仍有新籤訂單增加,僅從目前在研型號10-20年的服務期估算,未來將有望數以百倍地轉化為持續性批產訂單,這無疑將為未來業績的井噴式增長打下良好基礎。
紮根深圳:全面整合創新資源,牢築技術護城河優勢
光啟技術作為深圳戰略創新型企業,其創業、研發之路一直保持與深圳科技強市戰略同頻共振。在去年,與華為、騰訊等世界500強企業一同被評選為 "深圳創新企業70強";並且在今年年初的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光啟技術也憑藉在超材料及空間大數據領域的研發應用創新,分別摘得"深圳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深圳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超材料領域中的各項創新技術一直是光啟技術甚為重視的戰略資源,為其構築了厚實而牢固的護城河。目前,光啟技術的專利申請總量5500餘件,授權專利總量3200餘件;其中,在超材料領域的專利申請總量3116件,授權2000餘件,獲得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瑞典、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智慧財產權認可和保護。無疑,光啟技術已經實現了超材料底層核心專利池的構建和布局,具備了長久穩固的競爭優勢。
深圳特區設立40年來,無數高科技企業從這裡誕生、發展、壯大成為領域的領頭羊。在提到深圳領跑世界的高科技成果時, 5G技術、超材料、基因測序、石墨烯新、能源車、無人機等領域備受關注;光啟技術作為超材料領域的領先者,得到了人民日報頭版和新聞聯播兩大官媒的特別點讚。
光啟技術將全面紮根深圳這一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深度整合人才、政策、技術等創新資源要素,以進一步加強超材料技術成果轉化和跨產品跨領域的賦能力度,確保公司在技術成果的市場應用、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究等方面始終居於行業前列。
作為全球超材料尖端裝備領域最大的研發機構,也是唯一能實現批量生產的行業龍頭,光啟技術未來將持續深耕超材料領域,探索其在通信、醫療、汽車、安防等不同領域的應用落地成果,開闢超材料研發和應用的多元化戰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