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開始重新學習日語了,嗯,是的,重新了好幾次了,希望這次可以成功吧。
在學習清音五十音圖(五十音図)的時候,終於搞清楚了各種發音的情況,但是在電腦上卻無法有效地進行輸入。
比如說「拗音」、「促音」以及「外來詞專有音節」的輸入就成了一個問題。
考慮到不少在學習日語的小夥伴都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於是寫篇文章總結下日語輸入法的使用。
歷史我們學習日語一般接觸到的都是用「羅馬字」來表達發音的方法,比如我們最熟悉的「あいうえお」,讀作「a i u e o」。
無論是紙質教材還是網絡課程,這種用英文羅馬字表示日語發音的方式無處不在,在日語中稱之為「ローマ字(Rōmaji)」。
然而大家所不知道的是,這種羅馬字表音的方式並不是唯一的,而是有三種,分別是:
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日文羅馬字,絕大多數都是以「ヘボン(Hepburn)式」為準的。這種表示方式最早由美國傳教士 James Curtis Hepburn 於 1886 年提出。
而「日本式」則是由物理學家 Aikitsu Tanakadate (田中館 愛橘) 於 1885 年所發明,用於替代被廣泛使用的 Hepburn 式羅馬字表示法。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以上關於 2 種拼寫方式產生的時間,我查找了很多的資料。確認 Hepburn 於 1886 年發表了(原文中為 published)「ヘボン式」,而愛橘的替代方案於 1885 年提提出,反而比 Hepburn 還早了一年?
我也想不明白為什麼,不要問我,參考資料上就是這樣說的,我什麼都不知道……(無責任飄過)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在 1885 年之前「ヘボン式」就已經被廣泛使用了,但是還沒有確立標準,然後「日本式」就在 1885 年發布了。
以上僅為個人推斷,如果有哪位知道具體的歷史情況,歡迎給我留言更新此文,謝謝。
簡單說,在二戰以前,歪果仁比較認同ヘボン式,而日本本國人則更認同日本式,認為其表現方式更符合日本人的發音,因此一段時間內日本式曾佔據了主導地位。
然而,二戰結束以後,米國強力介入日本國,要求日本政府在各地都要使用ヘボン式來標註街道等的名稱,以方便不會日語的米國人更好的溝通。簡單理解就像現在中國的路牌上都有拼音標註一樣,只不過不給日本人用自己喜歡的拼音標註方式,而被強制使用了米國人喜歡的標註方式而已。
在這之後,日本政府曾多次想要扭轉這一局面,然而回天乏力,最後在妥協之下,產生了「訓令式」這一產物。這是日本政府在 1937 年以內閣訓令第 3 號公布的,在 1954 年修訂後,又以內閣訓令第 1 號重新公布。它是在日本式基礎上結合(妥協)了ヘボン式而產生的,雖然使用頻率很低,但它卻是實打實的日文羅馬字標準,因為有個叫 ISO 的組織說它符合 ISO 3602 規範,你懂的。
你可能會說,說了這麼多廢話,跟我用電腦輸入日文有半毛錢關係嗎?有!
比如說,「じ」和「ぢ」用ヘボン式表示,發音都是 ji,而「ず」和「づ」都是 zu,那麼請問你要怎麼輸入?答案晚點揭曉,我們先看一下三者表音的區別。
上面列出了三種羅馬字表音的主要區別,對於大部分日語輸入法來說,我們使用ヘボン式就好了,因為幾乎沒有日語輸入法不支持。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ぢ(di)、づ(du)、ぢゃ(dya)這類日語的輸入,必須要使用 d,否則很多時候會沒有辦法輸入想要輸入的字,當然讀音還是按照原來的讀音來讀,只是輸入的時候打的英文字母不同而已。
本著練習的精神,我就用電腦把把五十音圖都打了一遍,著實費了不少功夫。主要是製作表格,中日英三語切換實在有點痛苦。
每個假名的輸入,在表格中我都給出了對應的英文羅馬字供參考。
五十音圖清音註:上表中的英文字母為輸入該日文字所按的按鍵,不一定代表其讀音。如果有括號的,則括號內為其真正讀音。
注2:本文統一使用ヘボン式來表示發音。
相信上面這些大家看起來都很簡單,沒有什麼難度。另外一個有點特殊的是外來詞。
在日語中有非常多的外來詞,而片假名就是為表示外來詞而專門存在的,因此有以下一些上述表格中沒有的外來詞專用音節。
ツァ註:上表中的英文字母為輸入該日文字所按的按鍵,不一定代表其讀音。如果有括號的,則括號內為其真正讀音。
注2:本文統一使用ヘボン式來表示發音。
這裡細心的朋友會發現,輸入的文字裡面有個 x,為什麼直接輸入不了呢?
參考上面我們對比的三種羅馬字表示方式,其中 du、tu、wo 等都已經被佔用了,沒有辦法唯一表示相關的發音,所以就多了一個 x 出來。
具體的輸入方法和原理,請參考本文中「電腦輸入」章節的「小寫假名」部分。
電腦輸入學習日語的時候,用紙筆手寫是很簡單的。像上面介紹的假名輸入也比較簡單,但除了上面提到的,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些特殊的輸入。
撥音撥音ん直接按兩個 n 就可以了,非常簡單。
很多輸入法現在都很智能了,在連續輸入句子的時候,我們可以偷懶,只打一個 n 也是可以被正常識別的。
促音日語中的促音,也就是小っ,有兩種輸入方式。
第一種,是在出現促音的地方後面,重複緊跟著的第一個輔音,比如:
おっと(夫) - otto
さっか(作家)- sakka
くっし(屈指)- kusshi
另外一種就是輸入的時候,使用 x 和 l 進行小寫假名的輸入,比如:
おっと(夫) - oxtsuto
さっか(作家)- saxtuka
くっし(屈指)- kultushi
記得我們最開始在歷史介紹部分做的對比圖嗎?不記得的話,就返回前面看看。
現在想起來了つ的幾種拼法了吧?因此我們輸入小っ的時候可以用 xtsu、xtu、ltsu、ltu 都是可以的,看自己的使用習慣就好了。
長音長音的輸入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的輸入很簡單,根據規則多打一個元音就可以了。比如:おかあさん、せんせい、おとうさん。
片假名就更簡單了,直接都不用大腦的,直接按鍵盤 0 後面的減號 - 一下就解決問題了!比如:サッカー。
小寫假名對於有小寫假名的字來說,我們都可以用 x 或者 l 再加上對應假名的羅馬字得到小寫的假名。
就好像我們上面在介紹促音輸入時候介紹的第二種方法,對於ぁ、ぃ、ぅ、ぇ、ぉ等統統適用。
比如ぁ的輸入可以是 xa,也可以是 la,其它的小寫假名以此類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ぢ、づ、は和を在清音圖表中,我已經標明了ぢ的讀音為 ji,但是輸入的時候應該輸入 di。同樣づ的讀音為 zu,但是輸入的時候為 du。
日語中は在作助詞使用時其讀音為 wa,但作為鍵盤輸入時,仍然使用 ha。
同樣還有最後一行的を,其讀音為 o,但輸入時為 wo,用以區分お。
ゐ和ゑゐ和ゑ屬於古語假名,現在已經不使用了(或者使用的比較少?很多地方教學都不教了)。
ゐ用 wi 輸入,ゑ用 we 輸入,然後不停地按空格鍵尋找就可以了。😁
漢字將輸入法切換到平仮名(Hiragana)狀態,按照發音輸入對應的假名,輸入完成後按空格鍵,這個時候會彈出候選字清單。
可以不斷的按空格鍵選擇下一個字或者詞組,也可以通過上下鍵來選擇。當找到想輸入的漢字時再按回車鍵,即可完成相應漢字的輸入。
其它如何安裝輸入法?這個參考對應系統的資料就好了,現在主流的系統基本都自帶了,不用另外再安裝了。
Windows 10 用戶,請參考《管理 Windows 10 中的輸入語言設置和顯示語言設置》。
macOS Catalina 10.15 用戶,請參考《在 Mac 上用輸入法以另一種語言鍵入》。
Linux 用戶,請自行 Google,你都用 Linux 了,不要懶!這點小問題還解決不了,你還用什麼 Linux,也太小瞧我的智商了吧?!
另外,日語除了使用羅馬字輸入外,還可以用日語鍵盤的方式輸入,大家可以理解為日本人用的五筆輸入法或雙拼輸入法。本文題圖所展示的就是一個標準的日語鍵盤,每個按鍵上都有對應的假名。不過對於中國人來說,能用羅馬字方式來輸入日語就已經足夠了,因此本文不涉及該輸入方式的介紹,如有需要請自行查找相關資料。
最後,祝大家學有所成,早日實現日語無障礙交流!😊
更新說明更新時間:2020.08.08
之前文章同步在「知乎」以後,有網友留言,說是「デュ」用「dhu」就可以輸入了。
於是乎又做了一下功課,更新了一下內容,其中主要的變化如下:
片假名發音輸入方式其它方式ティtithitexi / teliディdidhidexi / deliトゥtutwutoxu / toluドゥdudwudoxu / doluデュdyudhudexyu / delyuウォwowhouxo / ulo參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