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帶寶寶去打疫苗時,看到孩子痛苦的表情心裡很難受,有家長就疑惑了,有些疫苗能不能就不打了呀?
每年的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疫苗接種是預防、控制傳染性疾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人類發展史上,曾發生過不少造成生命財產損失慘重的疫症,如天花、脊髓灰質炎、B肝、肺炎等等,疫苗在預防和消除這些傳染病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796年5月,英國的愛德華·詹納的醫生將奶場女工手上的牛痘膿胞中取出來的物質注射給一個八歲的男孩,幫助孩子成功對抗了天花。
從那以後,人類學會了通過激發自身免疫力來防禦病菌。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物製作成疫苗。通過口服或針劑的形式進入到人體來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
至此之後,由於疫苗的普及,那些曾經猖獗、瘋狂危害人類的傳染病已經漸行漸遠,甚至滅絕,比如說B肝。
1992年以前,中國感染慢性B肝病毒的大約有1.2億人,意思就是幾乎全中國有10%的人是B肝病毒感染者。但是自從普及B肝疫苗後,兒童得B肝的概率大幅度降低。
再比如被嬰幼兒視為「健康殺手」的肺炎球菌。自從嬰幼兒肺炎球菌疫苗在全球不同國家的引入後,大大降低了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的發病率。
疫苗的發明是人類對抗細菌、病毒的一場大勝仗,尤其是對新生兒、兒童的存活率做出了重大貢獻。
0—6個月齡的寶寶體內攜帶有母體而來的抗體,6個月前後這些抗體逐漸消失,這時候的寶寶特別脆弱,非常容易被細菌、病毒感染。
接種疫苗仿佛就是給寶寶的免疫系統增加了各種免疫技能,讓細菌、病毒們無處遁形。
每一種疫苗都是經過科學家們長達數年、數十年的研究,通過無數次實驗和複雜的製作工藝一點點研發出來的。
疫苗是一種具有療效的同時可能存在不良反應的藥品,我們不用在聽到不良反應時就感到恐慌、害怕。
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畢竟是極少數的,這些不良反應大多是暫時性的發熱、注射部位局部紅腫、食欲不振等,一般1-3天後會自動消失。
面對疫苗應理性看待,反疫苗反科學極端思想要不得,聽信謠言因噎廢食,讓孩子在沒有疫苗的保護下進行「裸背」,最終危害的還是孩子的健康。
要知道人類與細菌、病毒的戰鬥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人類和疫苗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那麼不少已經從我們視線中消失的重大疾病可能會死灰復燃,捲土重來,甚至形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
通過疫苗預防相關的感染性疾病是「治本之舉」,積極預防接種,3點請牢記:
1. 早規劃、早接種,及時按照免疫程序全程接種疫苗。
2. 帶孩子到有資質的正規接種點進行接種。
3. 完整告知醫生孩子和家族的過敏史、孩子當前的身體狀況。
在中國,自實施免疫規劃以來,已經消滅了天花、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疾病,發病和死亡降到了歷史最低。如果疫苗消失了,我們將回到一個怎樣可怕的世界?
疫苗的發明是人類對抗病毒的一場大勝仗,對人類的健康有著巨大的貢獻,理性看待疫苗作用,科學認知疫苗價值,堅定使用疫苗信心,捍衛兒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