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世界盃激戰正酣,同一片足球場上,曾交織著夢想、責任、流離、陰謀、毒品、分裂與死亡。激情與熱血的幕後,網易歷史講述著與眾不同的綠茵往事。
往期回顧
綠茵往事|黃皮膚的榮耀:華裔悍將亮相首屆世界盃?
綠茵往事|真實"死亡球賽":只有謀殺,沒有勝利逃亡
作者|於嶽,石家莊民國文獻收藏愛好者。本文為網易歷史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現代足球在19世紀末傳入中國,20世紀初,青年廣泛聚集的大、中學(尤其是教會學校)成為足球運動在我國落地生根的溫床。到了二、三十年代,在一些大城市,足球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的群眾基礎,從很多回憶文章中,可以感受到那種百花齊放的空前盛況。
筆者最近在翻閱一冊民國時期輔仁大學年刊時,發現其中有一張30年代輔仁足球隊的老照片,作為20年的老球迷,筆者立即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遺憾的是,由於當時球隊和比賽的組織,並沒有如今嚴密的體系,也缺乏系統的記載。筆者只能根據一些碎片化的史料,大致勾勒出當年輔仁足球的輪廓,卻很難寫出它的神髓。本文亦有拋磚引玉之意,望廣大知情的朋友指正、補充。
1937年左右輔仁足球隊合影,中排正中是校務長雷冕,中排右是體育指導安原生、前排右一應為李鳳樓
輔仁大學成立於1925年,是一所天主教大學,最初由羅馬教廷委託美國本篤會出資創辦,校址位於北京西城濤貝勒府。在校方的重視和支持下,輔仁大學的體育活動十分普及,體育課被列入必修課,輔仁足球隊也應運而生,隊名初為「友誼」,其後改為「輔友」。
當時的華北運動會將球類項目單獨分出來,另外組織了華北球類運動會,從1924年至1931年,一共辦了七屆,這可以算是一項正式比賽。在該運動會的檔案記載中,筆者找到了目前所發現的輔仁足球隊參加正式比賽的最早記載。那是在1929年1月在天津舉辦的第五屆,輔仁以0:2敗於天津新學書院的「新學同門隊」。1929年12月的第六屆,輔仁再次參賽,首輪是對陣東北大學,兩隊1:1戰平,當時的賽制並不是加時賽和點球大戰分勝負,而是隔日再賽一場,並以這場的賽果為準。在與東北大學的第二場比賽中,輔仁0:1敗北,遺憾的被淘汰。
到了三十年代初期,輔仁足球的水平突飛猛進,隊內湧現出李鳳樓、徐護民、董世祈、葉德祿、張之楨等一幹名將。北平五大學(北大、清華、燕京、輔仁、北平師範)之間組織有聯合運動會,其足球比賽冠軍幾乎被輔仁包攬,因而有「北平之王」的美譽。
輔仁大學獲得的五大學聯賽冠軍錦旗
隨著國家政局的相對穩定,全國或地區性的正式比賽開始為政府主辦或參與,由各省、市組隊參賽,大學校隊作為參賽主體似很少見了。輔仁隊作為北平勁旅,有多名隊員入選了北平代表隊,參加全國運動會、華北運動會。在1933年的第五屆全運會中,北平隊首場8:0輕取綏遠隊,次戰遭遇當時的勁旅香港隊,比賽場面激烈火爆,但由於是倉促成軍,北平隊最終以1:3敗北,來自輔仁的唐國梁打入挽回顏面的一球。
當時各球隊間業餘比賽交流頻繁,外地球隊也常有來訪。1933年寒假期間,上海足球的一支勁旅交大隊訪問平津,久仰輔仁大名,遂在北平約戰,結果被輔友隊4:2輕鬆擊敗。有趣的是,沒過多久,交大的主將安原生就被輔仁大學挖來當體育指導,倒是頗有如今球員轉會的意味。輔友隊對陣外籍人士也毫不腳軟,西商聯隊是津門鼎鼎有名的一支強隊,1935年來訪北平,被安原生、李鳳樓領銜的輔友隊4:3擊敗,輔友隊隊員精彩的表現得到了當時媒體的讚譽。
1936年,輔友隊遠徵日本,當時我國足球的水平領先日本不少,據說輔友是大獲全勝,具體的賽果,如今已是難考。這張照片是他們當年留下的一張珍貴影像,前排正中間手持輔仁旗子的那位少年,是球隊的中鋒,名叫黃耀中,隊友李鳳樓給他的評價是「身體好,作風兇猛,是員虎將」。黃耀中是東北軍將領黃顯聲的侄子,後來改名黃中,新中國成立後為首任中國足協主席,任職長達25年之久,為中國足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936年遠徵日本的輔友足球隊,前排正中為後來的新中國第一任足協主席黃中先生
但凡一支球隊的崛起,必然離不開有一位靈魂人物的帶動,對於輔仁足球來說,這個人就是李鳳樓。李鳳樓,河北通縣人,速度奇快,腳法精湛,時與南派球王李惠堂並稱「南北二李」,足見其技藝之高超。據說,李鳳樓還擅長凌空抽射和倒掛金鉤,經常打進驚世駭俗的進球,可惜那時鮮有影像和視頻留存,今人也只能從文字中遐想他當年的風姿了。李鳳樓1934年在輔仁大學畢業後即留校任教,後來一直做到體育部主任。
北平淪陷後,作為羅馬教廷所屬的私立大學,輔仁並沒有遷往內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由於此時的主辦團體是德國聖言會,而日德又是盟國,輔仁仍然可以繼續辦學不致關閉,但也難免遭受日偽方面的壓迫和監視。在險惡的環境下,校長陳垣先生和廣大師生堅守民族氣節,與日偽當局針鋒相對,輔仁是淪陷區內唯一不懸掛日偽旗幟,不參加日偽活動,不使用奴化教材的大學,成為名副其實的精神文化孤島。很多愛國青年選擇進入輔仁就讀,輔仁在校生的人數比戰前多了好幾倍,他們的到來也為輔仁足球隊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1938年2月,在輔仁大學足球場曾舉辦過一次「春季萬國足球賽」,輔友足球隊等十隊參賽。比賽的一個目的,是將所得門票收入捐獻給輔大開設的粥廠,救濟貧苦百姓。當然,在這種場合下輔大也難免會與日偽人員虛與委蛇一番。這次賽事的獎盃,即是偽北京市長餘晉龢、日軍華北方面軍特務部部長喜多誠一等人「贊助」的,最後的頒獎「嘉賓」則是《新民報》社長武田南洋。而最終,輔友足球隊並未名列四強。我想這可能與校領導對於球隊注重品行的訓示,不願從日偽手中得到獎盃,不使全力參賽很有關係。
日偽刊物中關於1938年春季萬國足球賽的記載
大約在40年代初期,輔仁大學「輔友」足球隊更名為「紫星」,紫星隊仍然保持著很強的競爭力,活躍在校園和民間的各類賽事中。除了高超的球技,他們磊落的球風也是廣受好評。作為輔仁大學的驕子,紫星隊秉持同樣的原則,拒絕參加日偽官方舉辦的任何賽事。比如1942年著名的「治強杯」,全北京共有18支球隊參賽,場面頗為宏大。具有捧杯實力的紫星隊,堅決拒絕參賽,日偽方面亦無可奈何。
抗戰勝利後,輔仁大學在這八年中艱苦卓絕的精神,受到國民政府的明令嘉獎,教育部特準淪陷期間輔大學生之學籍,不必甄審,即予承認。這是所有輔仁人的榮譽。而隨著北大、清華等高校陸續遷回,原來的五大學聯賽又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輔仁足球隊則再次開始了冠軍的「收割」......
新中國成立後,輔仁大學由教育部接管,在50年代初期的院系調整中併入北京師範大學,紫星足球隊也從此走入歷史。但英雄總有用武之地,李鳳樓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任國家足球隊主教練,第一批國腳中也有鄂伯爾、邵先凱、曹桂明、李朝貴等多人出身於紫星隊。
如今,這些老足球人已漸次凋零,但他們篳路藍縷、薪火相傳的精神,不應被人們忘記,也尤其值得當代足球人的深思。
主要參考文獻:
輔仁民念六年同學會年刊,1937年
體育史料第15輯 華北運動會,1989年,人民體育出版社
北京體育文史第4輯,1989年
中國的足球搖籃:上海足球運動半世紀(1896-1949),1995年,上海文化出版社
北京輔仁大學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2005年,北京檔案史料(2)
當代北京足球史話,金燦,2012年,當代中國出版社
淪陷時期的輔仁,高智勇,2015年,西城追憶·抗戰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