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讀研只有兩個選擇:1.參加全國12月份的統考 2.申請在校保研(保研的要求很嚴格且流程繁雜,保研流程詳情連結:你想了解的保研流程,這裡都有!)
我們分別討論一下保研與考研:
01
保研
保研(全稱: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顧名思義,就是被保送者不經過筆試等初試一些程序,通過一個考評形式鑑定學生的學習成績、綜合素質等,在一個允許的範圍內,直接由學校保送讀研究生。
然而每年的保研名額和保研率之間的差異卻很大,那麼什麼是保研率?它跟保研額的差距又大在哪?來探討一下。
什麼是保研率?
保研率針對每一所院校每一個專業都不盡相同,保研率一般來說就是指推免學生佔應屆畢業生總數的比率,或者是推免生佔考研總錄取人數的比率。如果是後者,推免生的比例越高,就說明通過統招考生招生的人數就越少。簡而言之,保研率=推免人數/學生總數。實際沒有理論這麼簡單,而實際值應該是小於或者說等於理論值的。因為不是所有學生都會去讀研,可能部分同學因為沒有保送到自己心儀的高校或者因為已經找到了自己想去的就業單位等原因。
但是,保研率越大,說明學校的保研名額就會相對多一些,這對於保研邊緣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可失去的好機會。
此外,衡量一所大學好不好,除了看師資力量、科研水平、就業、國家財政補貼等常規指標外,保研率也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容易被忽視的指標。
考研跟保研的差距有多大?
據教育部資料,全國共有3000多所高校,而保研的高校有366所。985工程大學和211工程大學都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及保研資格。但在這些學校中, 保研名額和保研率的差別卻非常大,這主要體現在是否設立有研究生院。
● 教育部曾規定,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保研比例一般為應屆畢業生數的15%;
● 在未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中,「211工程」高校保研比例為5%左右;
● 非「211工程」高校為2%左右;
而根據歷年統計數據,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兩校以超過50%的保研率遙遙領先其他高校,尤其是2019年的北大醫學部,保研率直達65%,說明100個人中65個可以直接保研,成為2019年最令人意想不到的黑馬。按照教育部的規定,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保送研究生名額一般才按該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數15%左右確定,但是大部分A類一流大學都超過了這個標準。
其中,第一名:清華大學,保研率47%,如果去除定向委培基數,保研率約52%。第二名北大43.8%,接著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保研率高達38.8%,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保研率也較高,超過了25%。總體來看,相比於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普通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保研率基本都超高。保研率超過20%的高校,共21所,這些高校都是最早一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因此保研率較高。
備註:2020、2019屆分母是在籍人數,2018屆分母是畢業人數。
再對比一下考研率和保研率,差距如此懸殊,若是剛入大學的你,是否還想仔細考慮未來的人生規劃呢?是想著保研還是考研?既然剛入大學,或者大二大三的同學,何不嘗試一下保研的道路?
02
考研
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簡稱「考研」。是指教育主管部門和招生機構為選拔研究生而組織的相關考試的總稱,由國家考試主管部門和招生單位組織的初試和複試組成。是一項選拔性考試。
考研大軍規模龐大,大家應該都非常清楚的看到(如下圖)2020年考研報名人數多達341萬,相比之下增長率到達15.79%。我們來看看趨勢圖,報考的人數增長由16年的177萬到2020年的341萬,迅猛的漲速,能夠倍感壓力。
今年各大高校都發布了2020年考研報考人數,這些高校報考人數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漲。
在已經公布的部分院校中,有不少高校報考人數突破2萬人,個別高校甚至接近三萬人,可以毫不誇張的被稱為「重災區」。
其中,北京大學高居榜首。據北京大學官方公布的數據統計,今年有29990餘考生報考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相比去年增加1000餘人,增幅為3%。競爭壓力如此之大,相比保研,考研真的很需要運氣了。
出國、考研可以等大三才開始準備,但要走保研之路,需要從大一就開始規劃,績點1~6學期需始終保持在班級前3。
保研就像買彩票中大獎,若是選擇保研,需要超強的自律和刻苦,才有足夠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