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
已有500年歷史的篁嶺村隸屬江灣鎮慄木坑村委會管轄,四面環山,全村186戶人家600多人。村莊房屋受地形限制建在一個陡坡上,房屋高低錯落、周圍古木參天,由於可用地十分稀少,可謂「地無三尺平」。村民曬晾農作物只能使用竹簟曬在自家屋頂木架上,既不佔地方,又便於收藏。收穫季節,房前屋後成了曬簟的世界。長長木竿託起圓圓的竹簟,每到秋天曬火紅的辣椒、金黃的稻穀,形成婺源獨有的篁嶺「曬秋」農俗特色景觀。這裡也是畫家和攝影家的創作樂園,有關篁嶺「曬秋」的攝影作品,曾在全國獲得十多次大獎」。篁嶺的獨特風光體現的是婺源傳統農家民俗文化,展示的是「天人合一」理想家園。
但是篁嶺交通不便,農民的生活生產資料大部分都在山下。艱辛的生產生活條件,使得百姓滋生「逃離」心理,有條件的村民大都遷至山腳,村落曬秋等人文景觀逐步消逝。
為了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搶救「曬秋」農俗特色景觀,充分挖掘古村落、古木群資源,使潛在的旅遊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所以「篁嶺模式」應運而生。2009年婺源縣鄉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始開發篁嶺民俗文化村,主要定位是打造婺源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影視村落、引入安曼國際度假酒店的品牌理念,把篁嶺古村落打造成特色精品度假區、把梯田變成現代高效農業觀光園。
(二)、項目立意
「篁嶺民俗文化村」將以挖掘開發婺源民俗文化為己任,以打造包裝篁嶺文化為途徑,以做大做強婺源文化產業進而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為目標,力求成為「徽州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支柱性項目。最終將篁嶺打造成國際化鄉村旅遊示範區和度假區、徽州文化及古民居異地搬遷保護試驗區、婺源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藝術影視村、世界知名、全國著名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三)、投資規模、開發時間及項目定位
「篁嶺民俗文化村」項目預計投資總額3億元人民幣。
2009年6月—2010年12月為搬遷安置搭建框架時期
2011年3月—2011年12月為規劃設計基礎建設時期
2012年1月—2013年12月為完善配套項目打造時期
2014年1月—2014年12月為項目延伸擴充內涵時期
「篁嶺民俗文化村」項目引入「安曼」國際精品度假酒店的品牌理念,打造國際化鄉村旅遊示範區、鄉村旅遊目的地、徽州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最終將篁嶺村打造成婺源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藝術影視村落。並圍繞「2013年3月開放觀光遊」的目標。篁嶺最終實現婺源鄉村休閒度假和民俗文化體驗的最佳村落。
(四)、項目內容
鄉村文化旅遊的實質是精神體驗和文化消費。隨著我國鄉村旅遊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挖掘內涵、文化灌注。「篁嶺民俗文化村」項目開發,要結合鄉村旅遊特點,不斷挖掘民俗文化內涵,突出鄉村文化特色,深度開發婺源特色的鄉村文化旅遊項目:
1、 精品度假酒店及名企會所
「篁嶺民俗文化村」項目引入「安曼」國際精品度假酒店的品牌理念,打造精品個性化度假酒店。同時根據功能配套需要,篁嶺古村需設置中、高端鄉村休閒會所,會所除體現鄉村民俗風情特色外,還可在村莊周圍提供桌球、網球、瑜珈、棋牌等修身健體活動場所,且與自然山泉泡浴SPA相合,使遊客能獨享民俗休閒活動帶來的愉悅。
2、民間手工藝品及旅遊商品開發製作
當地的硯石雕刻、木製品雕刻、竹製品雕刻,包括象農村土布、小孩圍兜虎頭鞋、姑娘頭巾、布鞋以及農家自釀的米酒等的民俗紀念品,這些商品包裝與品牌打造都將是都是未來篁嶺項目研發重點。
開發方式基本採用傳統的家庭作坊格局,消費群體還可以參與民間小吃點及手工藝品製作的全過程,這樣他們購買慾望就會強烈。消費者收穫的是歡樂,農民收穫的是利益。
3、民俗表演、文化演藝及特色節慶展示
入宿篁嶺,夜晚節目豐富多彩,圍繞篁嶺「曬秋」民俗文化精心打造出一臺精彩的「篁嶺曬秋」民俗文藝節目。節目就以篁嶺田園風光作為大背景,按照「山村晨曦」「日出而作」「收穫喜悅」「五穀豐登」「曬出色彩」「夢幻篁嶺」等場次編排這一臺節目。通過農村一對戀人一天的生活、勞作經歷來幻化「篁嶺曬秋」的魂。
其次,讓地方戲如:徽劇、儺舞、黃梅戲、越劇等藉助篁嶺平臺同時展現,既體現三省交界地方文化的融會貫通,又迎合了消費群體的需要和不同口味。
第三,戲劇展現和地方其它民俗表演可以夜遊中穿插進行,如板龍燈、稻草燈、抬閣等民俗活動可以藉助鄉村曬穀場街巷來表演巡遊。
第四,每年配合婺源鄉村文化節舉辦國際性的鄉村音樂節、鄉村啤酒節;及篁嶺曬秋節、水果採摘節、油菜花節等。
4、美術 攝影 影視創作基地的建設
篁嶺曬秋是婺源獨特的景觀,一年四季呈現不同風韻。篁嶺一帶也有著大面積田園風光精典,一幅幅韻味無窮的水墨畫,它是美術、攝影等藝術創作的源泉。
我們將利用篁嶺打造成國際性的美術、攝影、影視創作拍攝基地,然後通過舉辦一些極具影響力的大型活動推向世界。如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最美家園」攝影大賽;與中國美術家、攝影家協會聯合主辦「美在篁嶺」繪畫、攝影大獎賽。
還可以吸引大導演,選篁嶺一帶作為外景拍攝基地,甚至可以創作篁嶺題材的影視作品。同時篁嶺已作為婺源美術協會和攝影協會創作基地,並與中央美院、中國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美院建立基地創作合作關係。同時邀請國內知名畫家來此長期創作、學術交流、拍賣銷售等活動。最終形成國內知名的畫家村、藝術家村。
5、最美鄉村民俗風情、農耕文化展示基地
婺源鄉村的農耕生活是老徽州的縮影,徽州地少人密,由此造成徽州人深刻危機意識,即徽諺所謂:「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男子不得不讀書趕考或外出經商。而對於徽州女人,「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而沉重的農耕和家作就壓在婦女身上。而今可以在篁嶺村灌注徽州原真性古民風民俗為內容,並建立最美鄉村農耕文化展示基地。
這裡包涵三方面內容:一是徽州女人辛勤勞作而形成一道流動的民俗風景線,如農村婦女耕田、割稻、背簍背物行走、織布和家務勞作等;二是篁嶺典型的「山地種茶、水田種稻、家庭養豬、房前種果、流水養魚」這種封閉式家庭原始勞作模式的展示;三是以婺源及古徽州的傳統文化為素材,建立徽州大地第一個農耕文化展示館。展示館分別以「前世不修」「男商女耕」「耕而好儒」「傳統習俗」為主題,讓遊客在流覽展館文化之餘,感受古婺源傳統文化的薰陶。
6、「最美鄉村的一天」生活體驗基地
都市人要遠離喧鬧塵囂,要通過旅行尋求魂牽夢繞的心靈家園。吃住進農家,打造篁嶺特色的「星級鄉村客棧及精品度假酒店」,篁嶺適時推出「最美鄉村的一天」專項體驗項目,讓遊客體會吃農家飯、住農家房、幹農家活、享農家樂帶來的心靈淨化過程。
7、星級特色客棧打造
篁嶺鄉村特色客棧由開發商投資先對閒置房屋進行外觀保護和內部改造,等村民置換房建成後搬遷,篁嶺村進行全面打造建設。
8、索道觀光交通建設
建設索道主旨是保護風景注重環保,便於遊客的可進入通行。為實現保護性開發,篁嶺民俗文化村與外界交通須作整體謀劃。
9、農業觀光園
篁嶺村對面有成片的山谷梯田,區域面積34.1公頃,地勢變化較緩,坡度在0.1-0.2之間。歷年來當地村民利用緩坡山地開闢出數千畝作物梯田,並根據季節時令種植油菜、水稻等。項目將延展婺源油菜花的主題,為突破其季節限制,尋求新的種植模式。利用項目優勢與技術平臺,在本園區種植四季花卉,以草花景觀植物為主要植栽,並以2個月為周期輪換主題,營造梯田花海景觀、大地藝術,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景象。使遊客每次造訪都有不同的景觀與感受,逐漸發展成為婺源四季旅遊產品新亮點。
(五)、項目意義
婺源是中國最美的鄉村,並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但至今尚未有一處以文化產業為主導的資源性開發項目,開發篁嶺民俗文化產業項目,打造「篁嶺模式」,是塑造實質意義上「最美鄉村」的需要,更是構築和諧社會,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也是藉助文化品牌和產業促使婺源旅遊經濟深度發展躍上新臺階的需要。
篁嶺民俗文化村項目開創了一種發展與保護兼顧、文化生態與經濟建設並重的鄉村旅遊發展建設道路,對促進婺源旅遊的產業化,提升婺源旅遊的文化品位,推動婺源旅遊轉型、持續、和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