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事大學招生資料
大連海事大學(原大連海運學院)是交通運輸部所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交通運輸部、教育部、國家海洋局、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遼寧省人民政府、大連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有「航海家的搖籃」的美稱。地址位於遼寧省大連市凌海路1號。
大連海事大學前身為1953年由上海航務學院和東北商船學校的東北航海學院合併組建的大連海運學院,上海航務學院起源於1909年設立的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歷經郵傳部上海高等商船學堂、吳淞商船學校、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等階段,1950年與交通大學航業管理系合併成立上海航務學院。
1953年,併入集美學校水產科的福建航海專科學校。
1960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1963年,國務院批准學校航海類專業實施半軍事化管理。
1983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和國際海事組織(IMO)在學校設立了亞太地區國際海事培訓中心。
1985年,世界海事大學在學校設立分校。
1994年,學校更名為大連海事大學。
1997年,學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1998年,學校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國家港務監督局和挪威船級社(DNV)認證,成為國內率先將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引入人才培養質量管理的高校。
2000年,大連海運學校歸屬交通運輸部管理。
2000年12月,交通部所屬大連海運學校併入大連海事大學。
2004年,學校通過了教育部專家組對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的評估檢查。
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
大連海事大學設有21個教學科研機構,擁有52個本科專業,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其中工程碩士涵蓋14個工程領域,翻譯碩士涵蓋2個翻譯領域)。學校現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省重點培育學科。有6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航海技術、輪機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法學;
省級示範性(特色)專業:輪機工程、航海技術、通信工程、法學、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物流工程、海事管理、交通運輸、英語。
學校現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計2萬餘人,同時招收攻讀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
2020年面向全國31個省(區、市)計劃招收本科生4500人。
2020年,大連海事大學山東省計劃招生42個專業(類),計劃招生數量259人,實際投檔數量259人(包括3個中外合作專業,計劃招生數量21人)。
投檔分數線
投檔最低分數最高的專業(類)為法學專業,最低投檔分數為611分,對應最低位次為19922名;投檔最低分數線最低的專業是供應鏈管理專業,最低投檔分數為595分,對應最低位次為30146名。
另外,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中,投檔最低分數最高的專業(類)為電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最低投檔分數為583分,對應最低位次為40867名;投檔最低分數線最低的專業是土木工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最低投檔分數為575分,對應最低位次為49588名。
選考科目要求具有工科特色
在大連海事大學計劃招生的42個專業(類)中,大部分是理工類專業:
不限選考科目要求的專業(類)是經濟學、財務管理、金融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海事管理、英語、日語、行政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專業,共10個專業;
限選物理的專業(類)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智能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交通運輸、通信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商務、測控技術與儀器、能源與動力工程、安全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船舶與海洋工程、土木工程、物流工程、供應鏈管理、電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辦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土木工程(中外合作辦學)等專業,共28個專業;
限選歷史的專業(類)是法學專業;
選考科目要求為物理或化學的專業是交通工程、輪機工程(陸上專業)2個專業;
選考科目要求為物理或思想政治的專業是交通管理專業;
選考科目要求為物理或化學或生物的專業是海洋科學專業。
專業(類)包括的專業及招生要求
2020年大連海事大學在山東省計劃招生的42個專業(類)中,全部均為按照專業招生,無大類招生的專業(類)。
招生特殊要求見下文的招生簡章摘要。
大連海事大學2020年招生簡章摘要
大連海事大學與美國休斯頓大學聯合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和電子信息工程三個本科招生專業。錄取到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考生,入學後不得轉入非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英語、日語專業外語語種要求為英語。
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海上專業)、船舶電子電氣工程、海事管理、軟體工程專業本科教學外語課程主要開設英語課;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相關課程英語授課,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錄取後首年強化英語學習,升入大二時要求英文水平必須能夠適應全英文授課環境,非英語語種考生請謹慎填報。
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海上專業)、船舶電子電氣工程、救助與打撈工程專業,由於工作性質特殊,不適宜女生報考,其他專業無男女比例限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船員健康檢查要求》(GB30035-2013),航海技術專業要求辨色力正常(無色盲無色弱),無復視,身高1.65米及以上,雙眼裸視力均能達4.7(0.5)及以上,且矯正視力均能達4.9(0.8)及以上;輪機工程(海上專業)、船舶電子電氣工程專業要求無色盲,無復視,身高1.60米及以上,雙眼裸視力均能達4.6(0.4)及以上,且矯正視力均能達4.8(0.6)及以上。其他要求按照《船員健康檢查要求》執行。
輪機工程專業的特殊說明
1.輪機工程專業分為輪機工程(海上專業)和輪機工程(陸上專業)。
2.輪機工程(海上專業)分設海上方向和海洋裝備技術與管理方向,新生入學後將根據有關規定進行分專業方向選擇。
3.輪機工程(海上專業)和輪機工程(陸上專業)畢業成績合格均頒發大連海事大學輪機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證書,達到學校學位授予標準者頒發大連海事大學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法學專業的特殊說明
1.在第四學期末進行分專業方向選擇,分為海商法方向和國際經濟法方向。
2.分專業方向選擇時,海商法方向和國際經濟法方向分別按照本年級法學專業學生總數4/5和1/5的比例確定人數,依據學生本人專業志願,按照前三學期學習成績績點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3.學生畢業成績合格均頒發大連海事大學法學專業本科畢業證書,達到學校學位授予標準者頒發大連海事大學法學學士學位證書。
按照順序志願投檔的批次,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20%以內;按照平行志願投檔的批次,調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凡進入調檔線的考生,在服從專業調劑且符合專業要求的情況下,均予以錄取。
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海上專業)、船舶電子電氣工程三個專業安排在提前批次錄取。
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納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與普通類專業分別單獨代碼招生(具體情況以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為準),僅招收有此類專業志願的考生。
學費及住宿費:
各專業學費標準詳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布的招生計劃。
1.2500元/生·學年: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海上專業)、船舶電子電氣工程專業。
2.4700元/生·學年:交通管理、物流管理專業。
3.4800元/生·學年:交通運輸、物流工程、法學、金融工程、安全工程、交通工程、供應鏈管理(新增專業、以實際批覆為準)、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新增專業、以實際批覆為準)專業。
4.5200元/生·學年: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軟體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土木工程、英語、日語專業。
5.60000元/生·學年: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土木工程(中外合作辦學)、電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6.4600元/生·學年:其他所有本科專業。
住宿費:
1.根據住宿條件的不同收取不同標準的住宿費用,一般分為1000元/生·學年和1200元/生·學年兩種標準。
2.學生入學後,學校根據專業、學生性別統一安排住宿。
關於轉專業
學生入學後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學校給予品德優良、無紀律處分、成績優秀(即規定學期必修課和限選課第一次考試成績平均學分績點不低於3.0且排名位於專業前20%)的學生一次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學校將根據各專業接收人數,以學生申報的擬重新選擇的專業為單位擇優錄取。
航海類專業(提前批專業):無未解除的紀律處分,同時培養計劃規定的第1學期必修和限選課(採用海事局考核結果的課程除外)第一次考試成績平均學分績點不低於3且排名位於本專業(大類)前20%(四捨五入)的學生可以申請轉專業(大類)。
非航海類專業:無未解除的紀律處分,同時培養計劃規定的第1學期必修和限選課第一次考試成績平均學分績點不低於3且排名位於本專業(大類)前20%(四捨五入)的學生可以申請轉專業(大類)。
具體情況需要新生查詢當年學校規定。
大連海事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數據
2019屆畢業生總數5363人。其中,本科生3972人,碩士研究生1353人,博士畢業生38人;男生3463人,女生1900人。
截止2019年12月10日,2019屆畢業生就業率97.41%。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7.73%,研究生就業率96.48%。
2019屆畢業生國內升學1243人,其中本科生1144人,點本科畢業生總數的29.4%,研究生升學99人,點畢業研究生總數的7.83%;出國留學畢業人數為308人,佔比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