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學習過程中最容易被學生忽略的環節

2020-12-20 瘋了老陳

學習的環節簡單的分類可以包括三個重要的環節,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複習。

可以說每一個教育專家、老師都在強調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但是這個環節也是學生最容易忽視的。為什麼呢?且聽老陳把原因說說。

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主要在學校完成,這時候課堂學習顯得最為重要。

初中了,課後複習對學習成績的影響陸續體現了,這時候的孩子成績看起來還是和預習的關係不大。

高中了,孩子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問題開始暴露了,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上課忙於記課堂筆記的時候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注意聽課了就忘記或記不全筆記,學習中的遺忘問題日益突出。導致孩子高中階段很多知識點重複學習。既浪費時間精力又效果不佳。

等到孩子上了大學,好吧,不會預習的孩子在大學聽課就是在聽天書,一節課老師講述了半本書。孩子根本不知道老師講的都是什麼。唉!一片雲山霧罩,掛科真的不是孩子一直逃課玩啊!不會預習的惡果最為集中的體現是大學啊!

我們常說預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前預習是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前提,聽課的效果與預習的質量常常是成正比例的。那麼,為什麼要進行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應該怎麼做?有沒有哪些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孩子做課前預習?具體步驟有哪些?家長的參與度怎麼把握?

首先我們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真正理解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

剛才說過,孩子到了高中之後,因為知識點增加、教學進度加快,孩子們顧得上聽老師講課,就顧不上思考老師講課的內容,更顧不上記筆記,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充分地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課前預習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上課前充分預習和考試前充分複習一樣可以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和考試成績。

預習效果好,我們在預習的過程中才能發現知識點的薄弱環節,這樣帶著問題聽課才能有針對性;聽課有針對性,複習才能順利進行;複習深刻,作業、考試才能得心應手;平時做作業,考試得心應手,高考就能順利過關。所以說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下面我們為同學們做好預習歸納了幾種高效預習注意事項,供同學們參考:

一、分類預習

分類這個概念我們並不陌生,這就如同家裡的衣物要分不同的衣櫃存放一樣,預習的分類也很重要。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我們可以分為三類:課前預習、階段預習、學期預習。

課前預習,就是在上新課前預習下—節課的內容;階段預習,就是用較長、較多的時間預習這一學習階段所包含的—章或多章的內容;學期預習,就是孩子利用寒假或者暑假預習下學期的內容。

這三種預習有分類但不孤立、是互相聯繫和相輔相成的。每個學生應該利用好學習的自主時間自覺地安排和分類預習。

二、預習時間的安排

我們這裡所指的預習時間安排專指課前預習的時間安排,原因是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預習是課前預習。

大部分情況我們的課前預習最好安排在做完當天功課後的剩餘時間。我們可以根據當天休息前剩餘時間的多少來確定預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當然,如果當天的作業和複習時間太長,當晚確實不方便再安排時間進行課前預習,我們也可以利用其他課外時間完成預習。如果時間特別緊迫,我們抓緊上課前幾分鐘把馬上要講的教材快速瀏覽一遍,也比一點不預習要好。

三、預習的內容

預習時,預習的內容主要是即將學習的新課,把相關的教材快速瀏覽—遍,使自己對新課心中有數,初步知道新課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後轉進時間帶著這些問題細讀第二遍。

老陳這裡要強調的是,不要離開教材。很多學生把教輔書當成教材使用,這是錯誤的。

四、細讀第二遍的要求

我們通過第—遍對新課文的快速瀏覽,自己對新課的內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後帶著第一遍瀏覽時發現的問題,認真細讀第二遍。

閱讀第二遍教材時,速度要放慢一些,要邊細讀、邊思考與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來反覆思考,對不認識的生字、生詞,有條件的時候要立即查工具書搞明白,實在搞不懂的問題,就把它記下來帶到課堂上,聽課時認真聽聽老師怎麼講來解決這些問題。

五、閱讀的過程也是做課堂筆記的過程

很多孩子或家長和我反映,孩子上課記了筆記就沒有精力聽課了,不記筆記還覺得不行。實際上是學習的流程出了問題。

課堂筆記不是完全在課上完成的,很多課堂筆記的內容應該在課前預習的時候完成。這個時間就是第二遍閱讀的時間,也是我們做筆記的時間。

預習筆記可以分為兩種:—種是記在書上,另—種是記在本上。在書上做筆記,就是邊細讀,邊在書的空白處或有關內容下圈點勾畫寫批註;在筆記本上做筆記,就是—邊細讀,一邊把重點和不懂的內容綱要記在本上。這樣孩子在聽課的時候就不用把筆記上已經有的內容再重新抄寫了,就可以更好地完成聽講這個任務了。

六、預習的著重點是要找出新課的重點和疑點

預習中,—定要把新課內容的重點和疑點找出來,然後把重點和疑點帶到課堂上去。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所找的重點和疑點時,一定認真的一邊聽、一邊思考,聽出老師講解的思路。經老師講解後,有些問題仍不明白,就要抓緊時間和機會向老師發問,直到把預習中找出的疑點弄明白為止。

七、預習過程中學習和思考相結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預習環節是否改變了我們的學習狀態、提高了我們課堂效率?成敗的關鍵是預習過程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認真學習相結合。

這裡也有順序,預習中要先思考,後查資料;先發現問題,後提出問題;先看清意思,然後再做筆記。

八、預習環節切勿求全求難

預習是學習的一個環節,不是全部。它是為課堂學習打基礎的,不是取代課堂聽講的。所以預習時,不要—下子全面鋪開,要明白通過預習完全學會是不現實的,一是時間難保證,二是精力難保證,三是質量難保證。

九、預習環節請勿千篇一律、不同學科應採用不同的方法

預習時,不能千篇—律,不同的學科要採用不同的方法預習,抓不同的要點。比如,預習理科時,要把重點放在定理、定律、公式、概念的理解上。

最後再強調一遍,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重要工具是教材。我們預習要依靠教材,預習後要認真聽課,萬不可捨本逐末。

百家號「瘋了老陳」,用內容影響世界!

相關焦點

  • 千萬不要忽略預習的重要性,對學習成績的好壞有影響,學生必看
    預習可以使自己發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並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不經過預習,在課堂上,只能是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分不清難點和重點,失去了聽課的目的性選擇性。而預習後再聽課,學生已經做到心中有數,這促使了學生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難於理解的知識上,從而加強了聽課的目的性。這樣,在預習中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專心。
  • 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把握住學習的三個環節,孩子的成績就不會差
    所以在開學初期,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十分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從放假的狀態中進入到新學期的學習中去,並在開學初期,就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這個好的習慣,再加上孩子的勤奮就能在新的學習中收穫更多的喜悅和成就。
  • 初一升入初二的學生要注意,忽視學習中的這個環節,就會影響中考
    都說初三很重要,因為臨近中考,是初中學生生涯的決勝局。但是老師卻認為初二才是學習的分水嶺,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很多初一升入初二的學生,沒有了初一學期時的新鮮感,而到了初二又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最終的中考目標是什麼!
  • 學習只會靠老師的學生是蠢才,提高自學能力先從預習開始
    現在的很多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或者畢業後很少能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這類學生有一個共性就是不會真正學習,學習完全靠老師,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差,離開老師什麼都不會學。其實學習的重點並不是某個知識點的學習,而是學習能力的提高,想提高自學能力從學會預習開始。
  • 學習從預習開始,這6個方法讓你先人一步
    如果將學習分為預習、上課、整理複習、作業練習四個環節,那麼,那些學習中等或者以下的同學,很大原因就在預習這個環節——因為它可以影響後面三個環節的順利運轉,尤其是在新學期初期。讓主動學習成為一種常態大部分學生都習慣了老師講什麼、我就學什麼的被動學習局面,而事實上是,老師所能教給你的只是最基本、最起碼的知識,他不可能針對每個人的問題面面俱到,他也教不了你方法,更教不了你能力。而預習能讓你成為學習的主動者,主動學習在任何時候都是一種可以逆天的能力,因為老師不可能時時相伴,更多的時候你只能靠自己。
  • 導學案被忽視環節同樣重要,做好這三點,讓導學案成為學習利器
    導學案是如今比較盛行的教學模式,老師們為了指導學生主動學習編制出遊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的學習活動方案,慕斯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導學案是以學生為本,將原來的「填鴨式教學」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 要想學習好,預習很重要!新東方在線教你科學的預習方法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它能培養學生自學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但預習絕不是單純地提前看書,而是應該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抓住重點,這樣才能在聽講新課時更從容輕鬆。  怎樣才能做到合理有效地預習呢?新東方在線老師建議同學們把握好以下幾點。  首先,根據自身學情安排預習時間。
  • 每天攻克一個學習環節,七個環節都順暢了,家長沒理由養不出學霸
    孩子學習成績好不是天生的,跟學習習慣、行為、方法有很大的關係,在整個學習流程中,這些都會影響學習成績。工廠生產產品需要完整的流水線,學霸的養成也是一樣,也需要在學習的各個環節精雕細琢。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學習的整個流程分為七個環節,分別為學習計劃—上課預習—課堂聽講—課後複習—高效作業—考試分析—錯題反思。
  • 部編本教材背景下,如何指導學生預習?我是這樣做的
    其實,不僅是這特殊時期,平時的教學,預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那麼,在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背景下,我們該教學生怎麼預習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施:一、重視一下基礎教材也好,課程也好,不管怎麼改也不會忽略基礎。
  • 部編本教材背景下,如何指導學生預習?我是這樣做的?
    「預習是上課的先導」,學生也得通過預習與文本進行初步的對話做到心有所感、心有所悟,做好與老師、作者、夥伴進行多元對話的準備。古人云:「預則立,不預則廢。」其實,不僅是這特殊時期,平時的教學,預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 有學生說預習效果「失靈了」?才怪!原來是預習時間安排不合理
    ①、所謂課前預習,就是指上新課前利用較短的時間對課文內容進行的預習,也可以叫分節預習;②、所謂階段預習,就是用較長、較多的時間預習一章或數章的內容,也稱為分章或專題預習;③、所謂學期預習,則是指在假期中預習下半學期的學習內容,要通讀整本教材,粗知全書的知識體系,找出預習中的問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 【初中】新初三學生必知的這幾個學習環節,缺一不可!
    新初三生在2020年將面臨人生中第一次大考——中考,因為沒有高考的複讀機制,所有中考顯得比高考更需要抓住機會,如何利用初三這十個月的時間來提升自己的成績,是每個初三學生必須掌握到的首要知識,小豆為大家總結出以下七個學習環節,按照這個路數進行學習,相信你的成績會很穩步的提升。
  • 新學期最需要預習習慣!4種預習方法供你選擇,還敢抱怨預習難?
    在接受調查的學生裡,假期提前預習課程的學霸很多,佔到60.81%。真正的優秀學生都有較強的預習能力。他們從來不是嗷嗷待哺的嬰兒,老師餵一口,自己吃一口。只要你嘗試預習,何時開始都不晚。本文提供了四種預習方法,適合不同性格、水平的學生。既然預習的方式方法,以及時間長短,你有這麼多的選擇,我就不允許看完文章後你還說:我不知道要怎樣預習。
  •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容易忽略掉的4點
    父母最容易忽略什麼,取決於父母生命狀態和意識狀態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愛、自由、規則和平等,這些都需要養育者提供的。當這些兒童成長起來成為父母的時候,由於自身的缺失,由於意識不到,所以就容易忽略孩子成長過程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愛與自由,規則與平等。
  • 學習方法:預習,上課,複習,作業
    首先,以上這幾個方面在目前的學校學習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說,學生每天的學習主要就是由這幾個方面構成的,抓住了這幾個方面,就抓住了影響學習的主要環節和因素,就會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反之,哪一方面抓不緊,哪一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對整個學習產生不良影響。
  • 學生課堂學習質量不高,和沒有提前預習有很大關係,家長要重視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前預習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學生是能夠收穫很多的內容的, 因為在預習的過程中 而且提前預習還可以幫助學生鍛鍊他們的意志力和專注力,讓學生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是一個比較認真的人。
  • 高分學霸愛用的秘訣:輕鬆預習語文、快樂預習數學、巧妙預習英語
    後來得知原因——就是課前沒有預習,上課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打那以後他再也沒有出現這個問題了。"我問她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她說:"當然了,實際上,課前預習很有好處,不可小瞧,上課要對所學知識心裡有數。預習的最大好處是能夠使學生的學習一步跟一步、一環扣一環,步步緊扣,從而將課堂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 論語文教學過程中拓展延伸環節的合理設計
    通過學員試講發現70%以上的學員在教學過程中喜歡應用固定教學模式,先導入,然後再背景介紹,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性教學策略。如此單一的教學模式,並沒有很好的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所以提出在學生不能感知文本的情感語言和情感態度時,從寫作背景出發,運用拓展閱讀材料巧妙地穿插在課堂中,就可以使學生正確理解文章的情感,也可以刺激學生的求知慾。2.從閱讀技能入手,鍛鍊學生閱讀能力。
  • 哈佛秘籍:課前預習,追根究底,探尋真相,學習得心應手
    其實這個道理很好理解,學期前預習和章節預習的著眼點都是知識的宏觀結構和網絡,而課前預習的目標則是接下來要學習的具體知識點,是一種細緻、深入的預習過程。要知道學習的各個環節間是環環相扣的,學生上課時的效率決定著他們課後完成作業的效率和成績好壞,而學生課前的預習效果則直接決定了他們上課的效率。
  • 高效率的學習,不應該是空喊口號,應該從落實高效率的預習開始
    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會提高學生的整體平均分,但是對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卻是起反作用的。在當下的教學環境下,自主學習能力的加強雖然受到了重視,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師摸不到門路,無法找到一條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其實預習就是一個最有效的培養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