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代-1/100 MG ZZ高達ka版(ZZ GUNDAM Ver.Ka)
價格:6480日元(含稅)
封繪
機型簡介
MSZ-010 ZZ高達(ZZ GUNDAM)是阿納海姆電子公司與奧古合作、根據「Z計劃」衍生出來的MS,是一臺具有強大火力的可分離、合體、變形的MS。另外,該機是阿納海姆公司設計的第六臺高達型MS,因此也有一個「θ高達」的代號。
阿納海姆公司當初設計ZZ高達時,是以使用尖端科技製造的MSZ-006Z高達為基礎開發的(其中也包括了神秘的生物傳感器),但也導入了RX-78-2高達所獨創的核心調節器系統概念,使用了新型的核心戰鬥機FXA-07GB新核心戰機,這使得ZZ高達成為擁有充分變形能力的機體。其可以變形為重型戰鬥轟炸機「G堡壘(G-Fortress)」,與MS形態相比,其巡航速度及巡航距離有了飛躍性的提高。同樣的,G堡壘也可以分離成為核心頂機(上半身部件+核心戰鬥機)和核心底機(下半身部件+核心戰鬥機),這兩部戰機都能單獨行動。但是,與Z高達的WR模式不同,該機的G堡壘並不能讓ZZ高達擁有單機突入大氣層的能力。
而ZZ高達的盾牌也與此前的高達型MS不同,並非是可選裝備,而是固定在手臂上的。這個盾牌除了可以用作防禦外,在大氣層內飛行時,也能起到一個G堡壘和核心頂機的翅膀的作用,以增加流動性。
ZZ高達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它那些使用超高能量的武器了,也為此擁有了一個能產生極高出力的反應堆來提供它們能量。其頭部的特徵武器高能MEGA粒子炮(High Mega Cannon)是一門一發就能消滅數架敵機的可怕武器,但同時也是一個用電大戶,再加上2連裝光束步槍、大型光束劍等武器,使得ZZ高達不得不經常在發射完這些武器後檢查機體的剩餘能量,如不夠就得撤離戰場補充能量,這就使ZZ高達的作戰持續時間限定在了一個很小的範圍之內,使其不能進行長時間的戰鬥。而這一點,也成為ZZ高達的致命缺點。其他武裝方面,ZZ高達頭部的火神炮系統也不同於以往,是一對60mm的雙火神炮系統,也就是左右各兩門共計四門。
此外,由於ZZ高達擁有複雜的核心戰機系統以及變形機構,讓機體的結構顯得有些薄弱。這個問題在MSZ-010S強化型ZZ高達和FA-010S全裝甲ZZ高達這兩個增強版中得到了修正。
該機製造完成後便配備在阿伽瑪號上,由第一殖民衛星「香格裡拉」上的NewType少年捷多·亞西塔駕駛,在第一次新吉恩戰爭的最後戰鬥中,在擊破了哈曼·卡恩駕駛的AMX-004卡碧尼之後,被捲入第三殖民衛星的爆炸中而遭到大破,捷多則成功逃生。
板件部分
萬代時隔許久總算是出了一款完全新規的套件啦。板件數量加上PC件總共18板,說不上多,但也不算少。一開始沒有發現,但實際製作開始後發現外甲部分的隱藏水口的數量非常多,能明顯感覺到和一般MG相比不是多了一點兩點,而沒有隱藏的水口則大多開在了完成後看不見或者不顯眼的地方,處理時還是非常輕鬆的,這點還是很良心的。A板X2:多色成型板件,因為是對稱結構,所以給了很多相同板件,這裡建議多出的零件不要丟,尤其是這板的天線,畢竟天線還是屬於易損品,多出來就剪下來當備品吧。
B板:灰色板件,主要是組成骨架部分,這次的材質終於是硬了一回,強度有保證,不容易產生形變。
C板X2:相比外甲,灰色件的隱藏水口會少一些,不過基本都看不見,倒也沒關係了。
D板X2:這次的MG也是有完整骨架的,不過一如既往的沒看頭,板件上就能看出還是光溜溜的。
E板X2:和原設不同,卡版的外甲選用的是非常純的白色,而並非「鴨蛋綠」。
F1板:紅色板件,稍淡一些的紅色,看著很舒服,水紋也相對少一些。
F2板:F1的閹割板。
G1板:這麼小一塊板件這麼多流道開關,當然是有陰謀的啦,後面說(手動滑稽)。
G2板:本次的賣點之一,非常小塊的一板銀色板件,用以提升模型的整體細節表現,零件並非電鍍而是採用了噴塗處理,按萬代自己的話來說,選色上是選擇了稍微暗淡一些的銀色,看著發色表現不錯,漆面平整。
H板:藍色成型色相比紅色則顯得鮮豔一些,水紋控制還可以,沒有太扎眼的地方。
I板X2:深色板件的水紋就明顯的多了,嘛,畢竟成型色,糾結太多也不好。
BS板:被人戲稱為光束筷子的PG級光束軍刀特效件,ZZ的劍就是該這麼大才得勁。
PC件:這次總算是有PC件了,近年來的MG經常採用無PC件設計,時間久了之後多少會有點松,加入PC件後會更耐久一些。
貼紙:模型本身附送一張鋁箔貼紙和一張水貼,和萬代的模型質量成反比,萬代的水貼留邊大,容易碎,不耐操,一定要貼的話還是建議噴層保護漆,否則擺弄一下掉滿地水貼渣就不太好了。
順帶一提,現在萬代在做活動,活動時間內購入特定套件的話會贈送一張金屬色水貼,這款ZZ也是活動套件之一,所以會附屬一張金屬水貼,晚些買可能就沒有了哦。
最後盒子內附屬了一張宣傳紙,強化型ZZ毫無徵兆的就準備網限發售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順帶一提,FAZZ是得在強化型ZZ的基礎上才能安裝的,接下來的各位都懂了吧。
組裝部分
作為一個MG,零件數量還是很多的,雖然有隱藏水口減少了一些工作量,但要一天做完還是會有點吃力,慢慢來吧。組裝過程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能夠比較明顯的感覺出來設計時下了功夫,關節緊實,卡扣很多,完全超乎預料的緊實度,整體感覺相當讓人驚喜,啪啪啪的爆肝拼完感覺還是很爽的。核心戰機分件:
套件附屬了兩架核心戰機,是不是感覺很良心啊,Naive,以動畫的表現來說,雖然兩架也可以,但要完整再現的話,最好是需要三架核心戰機,於是,該幹什麼,你們懂了吧。
頭部分件:
帥氣到不像ZZ的頭部,和原設不同,完全的帥哥臉,要不是這標誌性的頭炮,可能就錯認成F91的臉了,個人是挺喜歡的,接不接受還是仁者見仁了。
胸部分件:
胸部這四個小天線的設計讓人想起之前的卡牛,這個銀色件的裝飾效果看著還挺不錯的,雖然數量不多,但最為點綴還是很ok的。
手臂分件:
標誌性的機翼盾牌表面做了不少細節點綴,加上銀色件的加持,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跨部分件:
因為做了不少活動關節在上面,以一個胯部來說,分件非常多。
腿部分件:
因為變形機構的原因,整條腿內部還是被塞的非常充實的,不過依舊十分堅挺,完全不疲軟。
背包分件:
相比本體來說,背包可以說是非常輕了,完全不會影響到獨立站立。
在這裡要把各部分安裝起來了,首先把核心戰機變形成合體形態。
說是背包但其實是連接在胯部的,兩片夾層構造,緊實度還是有保證的。
把核心戰機插進下半身,然後把上半身也套上來,然後把駕駛艙蓋和後背裝甲的卡扣插上,這樣就非常穩了,死命晃都不會掉的,放心。
背包部分把連接件拉出來,之後插進後背就完成固定了,同樣,穩的一逼。
附屬配件:光束雙管步槍、一對變形時用的替換手,握持替換手指X2、右手持槍手指、支架連接件X2、駕駛員小人、光束特效件X2,雖然說不算多,但其實基礎型的ZZ也就這麼多東西了,武裝基本都在本體上。
成品部分
成品完成後還是感覺非常棒的,經過一番把玩,筆者認為套件質量還是十分不錯的,首先從外形來說,卡叔的設計基本來說挑不出太多毛病,相比原設修長美型一些,但也沒有失去ZZ獨有的強壯感。然後就是這關節緊實度,作為一款可變機體,穩固程度居然比一些構造簡單的MG還要高,要說不足的話,就是可動會稍微弱一些,僅僅是夠用的程度,從構造上可以看出萬代還是盡力了,但畢竟是可變加比較粗胖的體型,再去追求高可動確實有點強人所難,所以也只能說是美中不足,並不能說是缺點。
細節:遍布全身的銀色零件還是在發揮作用的,素組套件中稍微加入點塗裝就能加強整體效果,也算是個小知識吧,肉眼看的話效果確實感覺還是不錯的。
可選武裝只有一把雙管光束步槍,同時也是變形時需要的重要組成部件。
高能光束軍刀長度夠長,霸氣十足。
背包的艙蓋可以打開,內藏21連裝飛彈。
小人近照如下,該做的細節還是做出來了,以1/100比例來說十分細緻了。
變形部分
變形的手感和流暢度都很好,變形過程中也不會掉件,順手後5分鐘左右應該就能完成變形,雖說是老時代的變形設計了,但是卻好過現在很多一趴變形,結構的設計還是有不少精妙之處的,有點像是在玩變形金剛的感覺,不得不讓人感嘆一句:「這才是真正的變形啊」,基本是沒什麼可挑剔的了。首先最開始變形雙管步槍,過程還是很簡單的,首先收納握把和瞄準鏡。
把槍管翻轉,然後把炮管移到上方。
翻個面,把後方的灰色零件摺疊收納,旋轉展開藍色裝甲,這樣子機頭的部分就變形完成了。
本體變形前先把手換成變形用的小手,左邊是正常情況用的手,右邊則是變形用的小手。
手臂部分首先調整關節和機翼形狀,就像右邊那樣。
打開手腕前後裝甲,把噴口翻轉出來。
肩甲旋轉往下翻。
解開駕駛艙蓋卡扣,胸甲整個向前拉出一段。
頭部變形要注意,拉動天線時要把頭炮給向前拉一段,否則容易損壞零件。
把胸部裝甲整個向上翻,然後回壓,之後扣上機頭即可,當然,為了方便變形,機頭部分可以最後安插。
腳掌收納並下壓,同時把側面兩片裝甲夾緊,變成如圖右邊狀態圖。
解開關節卡扣,把小腿處整個向下拉伸。
抬起整個腿部,然後向後滑,過程中記得下壓腳掌,把碰口頂出來。
旋轉兩個腿部,並調整側裙甲朝向。
拉出膝蓋側面裝甲上的小鉤爪,然後對準孔洞將兩條腿合在一起。
把背包和身體部分的連接解開。
拉出背包的卡扣、機翼,並調整光束軍刀位置。
然後對準插口扣下。
最後調整調整各處接口,把機頭、胯部、尾部噴口處的起落架放下就完成了全部變形。
G-堡壘形態
就外觀來說,完成度很高,比各種一趴變形更像是一架科幻戰機,一體變形還保證了如此高的還原度,對於變形十分複雜的下半身有著多點的卡榫設計,穩固度非常高,沒有什麼特別松的地方,變形時也不會出現掉件的情況。
順帶一提,機體下方大概是這樣的,駕駛員真是辛苦了……
安插上連接件後就可以上支架展示了,不過這大塊頭還是有一定重量的,建議支架螺絲旋緊一些好。
機頭和設定一樣設計有駕駛艙,不過駕駛員小人得從核心戰機裡取,非常麻煩。
這種狀態下機頭下方的光束炮可以向左右擺動,背包上的高能光束軍刀也有充當小型光束加農的作用,自然是可以調整炮口角度的。
飛彈艙一樣是可以開啟的。
另外後方的噴口蓋板也可以打開。
分離機構也還原了出來,在本篇中ZZ多數情況下還是在這種狀態下進行合體變形的,其實這裡應該往上位戰機裡塞一架核心戰機的,但套件只給了兩個也只能這樣湊合了。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上位戰機,比較巧妙的利用胸部裝甲做了一對起落架,不用時就充當裝甲的一部分,看不出來的。
同時上位戰機的支架連接件也是獨立專用的。
可動部分
之前也說過,可動雖然不算很優秀,但夠用是夠用了,畢竟這種體型還要堅固分離合體加變形,要做出高可動確實有點強人所難,只能說是表現合理,可以理解,不能算作減分項。頸部本身設置了雙段關節,但因為幹涉,抬起幅度比較小,但下望的幅度會比較大。
手部可動表現算是不錯的,抬起超過了90°,彎曲也有120°左右的表現,不過受肩甲影響,活動時會和背包有些產生一點幹涉,多少有點難受吧。
肩部有一段拉伸關節,拉出後可使肩部前後小範圍活動。
非常巧妙的把彎腰關節設置在了胯部,這樣便可以無視合體部分的彎腰了,胸部上方則設置了一段側向彎曲的關節。
順帶一提,雖然很小,但是旋轉還是可以實現的,有總比沒有好吧。
裙甲單獨活動,不會妨礙到腿部可動。
超粗的大腿平抬接近90°,彎曲則有120°左右,不過穩定性卻比想像中的好,單腳站立也可以實現。
一字馬雖然是做不到,不過側抬範圍肯定是夠用的,接地性也比預想的要高不少。
總結:
1、組合度:★★★★★ 五星好評,作為一架可分離合體變形的機體,卻有十分高的安定性,把玩變形過程中很少發生掉件情況,表現是完全可以讓人滿意的。 2、細節:★★★★☆ 畢竟是卡叔出品,在外觀設計上還是挑不出太多毛病的,稍顯修長的猛男造型,額外還用上了一點噴塗件做點綴,筆者覺得挺不錯的。3、可動:★★★★ 可動是最大的遺憾,雖然說日常擺點POSE是夠用了,不過也僅僅是夠用了,畢竟要兼顧變形機構,對可動做出一定割捨也是可以理解的。4、性價比:★★★★☆ 6480日元的定價,個人感覺以這個套件素質來說還是蠻值的,當然,剛發售一段時間,某寶上的價格可能會稍微高一些,等價格安定下來後再買也是可以的。 5、個人推薦:★★★★★ 如果不出意外,應該是今年MG模型中穩定第一,萬代年度拼裝模型中衝擊前三的一款套件,這整整吹了一年的MG,原本是相當不被看好的,不過實際到手後套件素質可以說是出乎意料的好,萬代的誠意還是挺足的,就看顧客買不買帳了,如果在今年發售的模型中想找一款高質量的模型,本人應該會首推這款。
感想
相比發售前的評價,實際到手後套件的素質可以說是相當喜人,造型優秀,穩固程度和變形流暢度都非常高,可以說在拼裝過程中是能感受到萬代確實有在用心設計了,雖然可動稍有不足算是一個遺憾,但瑕不掩瑜,依舊是一款非常值得入手的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