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前往宜蘭龍德造船廠參加了臺海軍「塔江」艦和自製布雷艇的下水儀式,蔡英文在下水儀式上宣稱,經過性能精進後的「塔江」艦,具有強大的打擊火力。臺海軍更是鼓吹,「塔江」號同時搭載有「雄風-2」亞音速飛彈和「雄風-3」超音速飛彈,是 「航母殺手」。臺軍計劃,首批3艘「塔江」型輕型護衛艦將於2023年全部完工。
根據臺海軍此前公布的資料,「塔江」型飛彈艇排水量685噸,吃水2.1米,能搭載「雄風-2」、「雄風-3」反艦飛彈、76毫米主炮、「海劍-2」防空飛彈和T-74排用機槍等多種武器。 在臺媒的眼中,「塔江」型飛彈快艇,以及從美國購買的空基、艦基、岸基型魚叉飛彈等,都是大陸航母的殺手。一不小心,臺軍幾乎成了世界上「航母殺手「最多的軍事力量之一。
而類似「塔江」型的飛彈艇,大陸早在2004年就有了。22型飛彈艇,排水量200噸,吃水1.4米,速度達到40多節、裝備8枚射程超過120公裡的鷹擊83飛彈,穿浪隱身雙體型艦體。臺軍3年後裝備的「塔江」型飛彈艇,不比22艇強到哪去。這類飛彈快艇雖然具有隱蔽、突然、快速的特點,但也存在不少不足之處。比如,吃水太淺,風浪稍大點,波高超過3、4米就出不了海,即使能出海,由于波高影響船體穩性,也無法發射飛彈,而在大洋,波高超過3米是常態。另外,飛彈艇戰場感知能力十分有限,無法遠距離探測目標,不能有效發現目標、跟蹤目標位置,就徒有遠程飛彈,等等。所以大陸從來沒有把高速飛彈艇誇張地稱之為「航母殺手「。
高速飛彈艇不是沒有用武之地,但主要用於近岸反艦作戰,所以對」塔江」型飛彈艇,不能忽視他的存在,但要說航母殺手,就言過其實了。航母在作戰時,為確保自身安全,一般不會過於接近陸岸,以在大洋深處活動為主,作戰半徑只有幾百公裡,攜帶射程二、三百公裡雄風飛彈的「塔江」型飛彈艇,很難有機會接近航母。而打擊飛彈艇,則可以用岸基或從艦艇起飛的直升機進行致命攻擊。
既然臺灣的井底之蛙認為自己有強大的「航母殺手」,那就讓他們自以為是吧,反正要讓井底之蛙就閉嘴,大陸有的是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