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日多方打聽獲悉,江蘇新高考方案正在醞釀改革,目前最有可能的模式是高考考語文、數學以及文理「小綜合」,而英語將實行一年兩考,不再計入總分,而是按等級計入高考成績,高校在錄取時將對英語等級提出要求。(《新消息報》10月10日)
近些年來,對於英語過熱現象,早就有人提出質疑,更有政協委員多次提出「給英語降溫」的提案,但是因為升學考試中英語分值過高,導致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毋庸諱言,目前,英語在國內正享受著「超級待遇」。一些幼兒園一旦冠以「雙語」,家長便引領孩子趨之若鶩,其學費也隨之翻倍增長。社會上的各種英語培訓廣告鋪天蓋地,各種英語補習班、提高班方興未艾,各種形式的英語考試層出不窮,考試的組織者們將販賣英語當作發家致富的手段。英語已經變成了搖錢樹和吸錢機。
由於英語過熱幾乎陷入瘋狂境地,一方面導致漢語重視程度受到影響,一方面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現實意義卻不大。學者錢理群說:「現在很多大學生可以說很流利的外語,可是中文卻很糟糕。」南開大學一位知名教授指出,「我們國家現在有40%的教育經費用在英語教育上。花這麼大的代價獲得的效益並不大。雖然提高了中國人的外語意識,但是由於不是在外語環境中學,造成大量時間的浪費。」
造成英語極度繁榮的根本原因,是我們的教育傾向性出了問題—過分關注英語教育。中考、高考,其分值與我們的母語平起平坐,中考都是120分,高考都是150分。教育傾向性這個威力無比的指揮棒,把整個社會推上了瘋狂英語的境界。
因此,要給英語降溫,就必須糾正教育傾向性問題,剝離附著在英語課程上的功利誘惑,而高考時英語不計入總分,便是一個釜底抽薪之策,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