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頸村位於惠城區三棟鎮東部,距離市區約10公裡,潮莞高速、惠大高速貫穿而過,交通便利。該村毗鄰淡水河,三面環水,農田、魚塘縱橫交錯,溼地資源豐富,景觀秀美,風氣淳樸。這裡是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鄧演達的故裡,也是惠城區建設生態美麗宜居村落的一個優異範本。
近年來,鹿頸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有力抓手,先後成功創建「廣東省宜居示範村莊」、「廣東名村」、「廣東省衛生村」、「廣東省十大美麗鄉村」……一系列榮譽獲得的背後,離不開該村黨總支部的堅強領導和真抓實幹,團結帶領村民群眾投身美麗鄉村建設。該村黨總支部也因此被評為2018年惠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現在村裡環境好、路也修得好,住著很舒服!」村民不經意的感嘆,也是對村「兩委」班子工作最樸實的肯定。
▶▷整治環境
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
日前,記者走進三棟鎮鹿頸村,村口牌樓上「鄧演達故裡」幾個大字彰顯出其「出身名門」的底蘊。沿著寬敞的柏油路前行,一路三角梅怒放,路旁還栽種了綠化樹,安裝了路燈;一棟棟民居房前屋後拾掇得乾淨整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牆繪成為亮眼的裝飾;湖水清亮、景色宜人的公園裡,村民在漫步休閒……美麗的鹿頸村給遊客留下深刻印象。而這些變化都得益於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尤其是今年以來深入開展的「三清三拆三整治」。
鄧金榮是鹿頸村黨總支部的「領頭雁」,前不久被三棟鎮評為「五星黨員」。作為該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自2017年當選以來,鄧金榮帶領村「兩委」班子把整治環境、改善村容村貌作為鹿頸村的「一號工程」來抓。
鄧金榮說,鹿頸村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一開始也不是很順利,首先要做通群眾工作,取得群眾的支持。「村裡有很多廢棄的老舊房屋、牛棚等,很影響形象,都列入了清拆名單。」鄧金榮說,剛開始搞環境整治需要清拆時,一些村民不太理解和支持,以為就是做做樣子、走走過場。「後來我們村幹部分片開會動員,告訴他們政府把環境整治好,不要村民花一分錢,拆了的舊房子也會全部拍照測量確權,由村委會蓋章確認,這樣大家就放心了。」
鹿頸村下轄22個村民小組,劃分為6個片區,總人口3180人,共有685戶。召開動員會後,為發動村民支持環境整治工作,在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中,鹿頸村黨員幹部率先整治自家房屋,並走訪涉及清拆整治項目的村民當事人,發動群眾積極參與。
據統計,在今年以來進行的人居環境整治中,該村共清理村道兩旁的竹頭、雜物、垃圾堆等310多處,清理垃圾及廢棄物近1000噸,清拆面積達2300多平方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村裡到處是一叢叢的麻竹,遇到颱風暴雨經常被颳倒堵住路或壓到村民的房子上。在環境整治過程中,該村花錢請挖機把主幹道周邊的麻竹全部清理掉了,另外種上了綠化花木。親眼見證環境整治帶來的好處,村民也更加理解和支持村「兩委」的工作。
鄧金榮告訴記者,目前全村已完成一、二、三村片區的整治,接下來繼續整治四、五、六村片區。清拆完後,完善村中綠化,並對部分巷道實施硬底化,同時計劃明年修葺沿湖棧道,讓鹿頸村的環境變得更美、更宜居。
▶▷提升成效
以片區為單位實行獎勵
除了自己埋頭幹,走出去開拓思路和眼界,學習他山之石也是很有必要的。日前三棟鎮組織該鎮黨代表赴博羅泰美參觀學習美麗鄉村建設經驗,這趟取經之旅讓鄧金榮深受啟發。如何花小錢辦實事,成為這段時間以來他一直思考的問題。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我感覺與泰美相比,我們村民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參與度還不夠高。比如我們參觀的那個村,連小巷道都有硬底化,村民種菜的籬笆都相對比較統一,沒有亂搭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鄧金榮說,鹿頸村除了主要的村道,還有很多村內巷道沒有硬底化,個別地方因人多地少,房子蓋得擠在一起又沒路走,一些村民搬到外面去住導致變成空心村。接下來該村將以片區為單位實行獎勵措施,哪個片區房前屋後整治得好,就獎勵一筆資金給其修巷道、做牆繪、裝路牌和路燈,進一步完善該片區的基礎設施。
踏實、有想法、能吃苦、帶頭幹,這是很多村民對「鄧書記」的評價。「自從鄧書記上任以後,我們村的變化非常大,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修路、整治環境。」村民李燕航告訴記者,村門口這條大道以前是水泥路,路邊雜草、垃圾隨處可見,「你看,現在變成了柏油路,寬了好多,還裝了路燈,種了綠化樹,真是大變樣!」不僅如此,以前村裡幾個片區之間甚至都沒有一條像樣的路連通,現在不僅都修好了,而且不用走回頭路,形成一環環的發展格局。「他不只是說,還帶頭幹。你看他曬得這麼黑就知道啦!」李燕航看著鄧金榮笑呵呵地打趣道。
▶▷規劃發展
劃分4個區域規劃建設最美鄉村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尤其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凸顯,鹿頸村不久前獲評「廣東省十大美麗鄉村」。據介紹,該村將按照《惠州市鹿頸村新農村樂園規劃》,以鄧演達紀念園創建國家4A級景區為切入點,依託鹿頸村生態環境資源和歷史文化積澱優勢,進一步細化村莊規劃,以發展休閒旅遊為驅動,促進整合周邊其他服務業和商貿產業,形成旅遊產業集群、消費和就業集聚區。
「我一直在考慮,外面的人衝著演達故裡、美麗鄉村的名頭來到鹿頸村後,我們要拿什麼給大家看,怎樣才能留得住人。」鄧金榮認為,鹿頸村具有較強的特色傳統文化基礎,只要利用好演達紀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就有很大的優勢去創建具有文化特色的美麗鄉村。再加上豐富的魚塘、耕地和林地資源,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大有可為。
談到鹿頸村接下來的發展規劃,鄧金榮介紹,該村三面環繞西枝江淡水河,西面與惠城區高新產業園接壤,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可以劃分為四個不同區域來規劃建設最美鄉村。為此,該村一環以演達紀念園、農工黨中央黨校培訓基地(籌建中)為核心區,打造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二環以老村莊為起點,統一規劃,重點建設農村特色產品一條街及具有嶺南風格的民宿和農家樂體驗區,屆時將村子周邊的魚塘湖泊種上荷花,修建好沿湖棧道串珠成鏈,形成棧道荷苑的美麗景觀;三環利用好數千畝的農林用地資源,集中發展田園綜合體及現代觀光農業,計劃沿田野邊外圍修建一條5公裡長的環村綠道,供遊客騎車或徒步,讓其觀賞到不同的田園風光。此外,該村還計劃將外圍西枝江淡水河邊1000多畝閒置土地打造成生態溼地公園。
優美的環境、日漸完善的設施、安居樂業的生活,鹿頸村民的日子將越來越有奔頭。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謝菁菁 香金群 通訊員周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