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學在線開放課程論壇上的致辭
張大良
(2017年1月11日)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前來參加「愛課程」網中國大學在線開放課程論壇。在此,我謹代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向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愛課程」網是中國大學在線開放課程標誌性公共服務平臺,作為「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共享系統」,自2011年11月9日開通以來的五年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在課程質量審查、加工,課程上線、運行和維護,以及推進精品開放課程應用等方面,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優質服務,在廣大高校乃至全社會引起了重大反響,受到了廣泛好評。截至2016年12月底,共上線、維護和持續更新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878門,參與的高校有721所,參與的老師有3萬餘名,課程學習討論、評論、教師答疑互動等有效信息有450萬餘條。在高質量完成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和應用的同時,「愛課程」網及時適應在線開放課程的發展趨勢,深入研究、分析國內外慕課特徵和要素,借鑑和採用國際知名慕課平臺先進技術,廣泛調研國內高校和教師的應用需求,自主研發適應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實際和教學規律的平臺功能與課程服務,於2014年5月8日正式開通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融安全性、先進性、兼容性和通用性於一體的「中國大學MOOC」平臺。目前平臺註冊用戶已經超過620萬,學習人次超過2000萬,已有21萬多人獲得學習證書,每天活躍用戶超過20萬,社會反響良好,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內第一慕課公共服務平臺。3年來,「中國大學MOOC」與國內高水平大學合作,探索中國特色慕課建設與應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是聯合高校,建設高質量慕課課程。截至目前,開課高校已達99所,已開設652門1328期慕課課程。與武漢大學等高校合作推出首批「思政課」慕課。優化創新,推動精品開放課程轉型升級。自主策劃和建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系列在線課程、中國大學先修課(CAP)、國學經典系列慕課、走進數學系列課程等,並與計算機、圖書館學、電子電工、電子商務等十餘個教學指導委員會合作開展慕課課程群建設。
二是注重應用,探索慕課應用新模式,已為117所高校提供在線課程中心雲平臺服務,支持高校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包括MOOC和SPOC),與126所高校合作開設SPOC共1329期,支持38.6萬在校學生開展混合式、翻轉式教學。與江蘇、福建、河南等省合作建立省級在線課程中心。「愛課程」中心平臺+學校在線課程中心的雲布局方式,受到廣大高校的歡迎。MOOC+SPOC+線下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全國高校逐步推開,反響良好。
三是把握需求,不斷升級迭代移動學習和支持服務。為適應學習者應用移動終端學習快速增長的需求,2015年5月,中國大學MOOC啟用移動客戶端,並率先在國內推出在線測試、作業功能,憑藉其高質量的課程內容和便捷的用戶體驗,得到大量用戶的關注和肯定,下載量不斷攀升,目前用戶數已接近400萬。2016年,「中國大學MOOC」APP榮列蘋果公司App Store「2015年度精選名單」,成為該年度唯一入選該名單的教育類APP。
四是加強培訓,持續激發建設和應用的原動力。為全國400餘所高校4000餘名教務處幹部、教育技術中心管理與技術人員和教師進行了慕課建設、課程應用以及大數據分析應用等培訓,受到廣泛好評。「愛課程」中心承辦了兩期「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管理培訓班」,來自全國70餘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和30餘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教務處管理人員和教師共400餘人參加了培訓。為各省、各校推進本區域、本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和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五是健全制度,確保平臺各類信息安全。堅持學校審核和推薦制度,建立課程質量保障體系和責任編輯制度,為每所高校、每門慕課提供一對一編輯服務和技術諮詢服務,嚴格把關,全程跟蹤開課進程和各教學環節,確保論壇留言與討論既熱烈又有序,確保信息安全。
面對風起雲湧、快速迭代的網際網路在線教育,「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取得的成績確實令人振奮,如今,「愛課程」網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的行業翹楚,究其原因,是因為它形成了一種與教育教學改革趨勢相契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模式。這種模式有四大亮點:
第一,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出版社以高校教材為主的出版業務,積累了豐厚的作者資源,而作者是高校的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的主體,從教材建設延伸到課程建設,再從課程建設升級教材建設正是「網際網路+教材」的應有之義,課程建設與新型教材建設的聯結點正是「愛課程」網;同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學科編輯為「愛課程」網的發展準備了人力資源和編輯後盾。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秉承「服務、諮詢、研究」的宗旨,在全國高校中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為「愛課程」網的發展奠定了厚實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和「愛課程」網優勢互補、三方聯動,使「愛課程」網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第二,明確了專業化的平臺建設與服務定位。「愛課程」網自成立之日起,採取的就是平臺與課程建設主體分離的第三方平臺模式,尊重課程建設的主體是高校及課程老師這一教育教學最根本的規律,「愛課程」網則專注於為高校課程建設提供培訓、組織、審核、編輯、發布和運營等服務,有所為,有所不為,定位清晰,分工明確,與高校建立了較好的互補合作式發展的關係,實踐證明成效是不錯的。
第三,堅持公益性為主的服務原則。公益性是政府支持的公共服務平臺的基本功能,「愛課程」網作為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共享系統,5年來承擔著推動高校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重任,受到了全國高校的普遍認可和讚譽。「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平臺開通後,仍堅持公益性為主,作為自發學習的單個主體,不論是高校學生、老師還是社會各行各業學習者,都能享受隨時隨地自主免費學習課程及獲得免費證書的服務,也為高校老師觀摩、借鑑名師名課的經驗,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大開方便之門。堅持公益性為主的服務使「中國大學MOOC」收穫了滿滿的聲譽。
第四,堅持以解決高校教學實際問題為導向。針對高校教學方式方法手段方面存在的不足,「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推出一大批以文化素質教育課、公共課和專業核心課為主的慕課,採用MOOC+SPOC的方式,促進大規模學習互動與校內專屬或小班教學相結合,推動高校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持續提高教學質量,體現了作為公共服務平臺的責任擔當。
陳寶生部長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去年視察華中師範大學時,充分肯定華中師大教育教學信息化成果,對高等教育領域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工作給予高度評價:網上來雲裡去,「網際網路+」搞教育;線上學線下教,教學創新好平臺。我想這兩句話也是對「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平臺功能作用最生動貼切的闡釋。2015年以來,教育部出臺了《關於加強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關於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關於推進高等教育學分認定和轉換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推動教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和課程平臺認真貫徹一系列文件精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工作蓬勃開展。
一是我國高校上線的課程數量快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高校建設的在線課程總數已超過1400門,課程平臺為高校定製課程(SPOC)達5600多門次,累計1700多所學校在平臺上選用或定製課程,高校和社會學習者選課人次超過3000萬。二是不斷創新校內、校際課程共享與應用模式。高校內部、高校之間、東部高校帶動西部高校等多種課程共享模式以及線上與線下、課堂與實訓、院校教師與行業專家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模式大量湧現,形成了一批因地因校制宜解決在線課程資源適用性問題的成功經驗,教學與學習方式變革成效開始顯現。三是在線課程學分認定穩步推進。我國目前已有超過200萬人次在校生獲得在線課程學分。四是中國慕課國際影響力取得新進展。國內高水平大學建設的近170門優質在線開放課程陸續登陸國際著名平臺走向世界,中國特色的在線開放課程發展模式受到國際關注,國際交流日益增多。
在看到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工作成就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還需要破解一些發展中出現的難題:一是課程建設由點到面仍需努力,社會認知的「小眾」局面還未改觀,離領導要懂、教師要會的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普及距離還較遠。二是課程類型由通識課的一枝獨秀到各類課程的百花齊放還需要時間。三是重視建設到應用驅動、建以致用還需突破,從各自為戰的資源「孤島」到充分應用共享的課程集群轉變還需努力。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方面,一些高校還在觀望或消極等待,有的什麼都想搞、什麼都想抓,優勢特色不明顯,成果成效不突出。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國在線開放課程下一步發展需要重點解決好幾個關係。
一是數量與質量的關係。在線開放課程受益面(學習人數、結課人數、教師參與人數)需要一定規模,校內需要一定規模,對外公開更需要規模,沒有規模的課程就失去了「慕課」的優勢和本來面貌;但也不能為追求傳播效果忽視課程質量和教學效果,應該建立起高校、老師、平臺齊抓共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質量保障體系,確保課程質量。在這方面,「愛課程」網的責任編輯制度應該提倡。
二是建設和應用的關係。全國各類各層高校的課程設置既有重合度,又有多樣性。不聞不問地閉門盲目建設必然會出現重複交叉,對國家來講就是資源浪費。高校要理性地對待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和應用,領會好政策精神,結合本校實際,建設一批優勢學科特色課程,培育一批新興高精尖課程,推廣應用一批弱勢學科急需課程,牢固樹立「用即是建」的觀念,審慎選擇,真正將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和應用納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的系統工程之中,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推動高校教育方式方法革新和教學改革取得突破。
三是點和群的關係。高校要處理好課程建設和應用點與群的關係,既要遴選有基礎的課程優先建設應用,做出示範,又要以點帶面,系統規劃本校優勢專業、特色學科的課程建設,力求整體提升。要充分發揮各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教育學會各分會等專家組織的作用,與公共服務平臺合作,著眼各學科的課程群構建,以區域聯盟、學科聯盟等形式推動在線開放課程群建設與應用。
四是公益與市場的關係。政府、高校和平臺是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和管理的三個不同主體。要處理好政府與平臺、高校與平臺以及平臺與平臺之間的關係,這是持續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的關鍵。教育主管部門應立足自己的優勢和職責,與公共服務平臺合作,將教育質量與教學改革專項經費用到實處,將關注點聚焦於課程內容建設、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和教學制度化建設,釐清各自責任、細分需求,明確公共服務平臺應盡的義務,明確高校的實際需求,做好公益性原則與市場機制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通力合作,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良性有序的競爭環境對所有平臺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平臺與平臺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在當前環境下,各平臺面臨的問題是共同把「蛋糕」做大,因此需要建立起競爭的「規則」,以共贏為目標加強合作,營造一個良性競爭、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12月召開的高校思政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強調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並以此帶動學校其他工作。」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辭中指出,上下同欲者勝。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要緊緊抓住教師這個關鍵,緊緊抓住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改革這個重點,加強教師培訓,大力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我們堅信,2017年,「愛課程」網公共服務平臺和各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一定能堅持以學為本、教學相長,協同創新、打造精品,建以致用、用以促學,真正把握由來、堅守本來、吸收外來、開創未來,並在2016年實現「十三五」開門紅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成績;我國大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發展乃至教育信息化,一定能取得更大成就、實現新的突破!
老師們、同志們,2017年元旦剛過,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在此我向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新春快樂,新年更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