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開始緩和了,生活慢慢回歸正軌,於是練攤的練攤,遛娃的遛娃。憋了好久了,家長們一有空都想帶著孩子出去走走。親子出遊多了,相關的損傷也多了。
玩樂一天,寶寶們盡興了,大人們多搖身一變成了「坐騎」。坐騎也會累,坐騎也會傷,長時間當坐騎,很可能造成勞損傷。根據乘載方式不同,損傷的部位也會不同。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則帶小孩出遊造成的腰痛案例。
患者是一名中年男性,幾天前帶著孩子出去遊玩後,出現右側腰部及右側頸肩部不適,具體表現為右側腰部悶痛,感覺「有一根筋扯到右側臀部」,彎腰或者坐位起立時疼痛均加重,自覺右側肩頸部發沉,低頭往右側看時感覺右側頸肩部「有一根筋別著」,自行在家休息上述症狀無緩解。
傷科觸診發現,右側髂嵴下緣偏外側有一斜行硬性條索,壓痛明顯,位置較臀上皮神經常見損傷部位偏外側,判斷為臀上皮神經外側支損傷。
我們知道,臀上皮神經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摸高夠物(詳見前文),那麼該患者又是如何損傷的呢?
據患者回憶,出遊時曾長時間將小孩抱在肩上,類似於下圖抱小孩的動作。
(圖片來源於網絡)
負重時,患者身體會稍微向健側屈,按理說這種程度的側屈形成的牽拉力不足以將臀上皮神經拉出槽(對比摸高夠物那種極限牽拉力)。但是由於患者負重時背部肌肉一直處於緊張狀態,肌肉緊張時神經的張力也會增大,再加上側屈的牽拉力,在髂嵴下深淺筋膜之間的臀上皮神經就被拉出槽了,而側屈的應力正好損傷到外側支。
由於患者損傷時間短,程度不重,治療時並沒有用到經典的摸高夠物復位法,只是卡住離位的組織,然後讓患者還原抱小孩的動作,輕輕一牽拉,離位的神經就鬆動了。治療後患者的腰部症狀就沒有了。
此外,由於患者的右側肩部長時間負重,頸肩部肌肉長時間處於牽張狀態,也出現了勞損傷。
經傷科查體主要損傷的是:右側肩胛提肌和上斜方肌,後斜角肌也受累。手法松解肩胛提肌後,以大迴環手法協調頸肩部肌肉功能,最後調整後斜角肌,患者肩部症狀也就消失了。
總結:
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案例,分享給大家,一方面是希望我輩「」坐騎」們享受天倫之樂時注意保護好自己;另一方面希望對傷科同仁能有所幫助,因清理明,還原現場,精確診斷,不要把簡單問題複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