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果沒有目標
如同黑夜中迷失在大海的航船
隨波逐流,找不到彼岸。
有了正確的目標,才有奮鬥前進的方向。
日語系四年級的呂薇同學,這一周參加了多個招聘宣講會,並向多家公司投遞了簡歷,但沒有得到回應。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從一個公司人力資源專員那裡得知屢屢落選的原因:簡歷重點不突出,缺少工作經驗,校內實踐少,優勢不明顯。大學期間,室友曾多次給她介紹兼職工作,她都拒絕了;老師也建議她利用假期多實習,但她卻選擇聚會和旅遊。想起這些她十分後悔。
國際關係學院英語專業畢業生莫青,家境較好,父母強勢。從小到大,莫青不太有主見,很聽父母的話。他擅長畫漫畫,中學時曾夢想做一個自由旅行的漫畫家。但父母認為畫畫耽誤學習不允許,他也就很少提筆了。大學畢業後,在家裡的幫助下莫青進入到某政府部門實習。據介紹人說,他所在的實習部門來年要招新人,所以莫青打算參加第二年公務員考試。沒想到連考兩年他都沒考上,在實習單位一幹就是兩年。兩年間,他幾乎沒有休息日,整天都是接待各種代表團,這讓他很疲憊。想走,又怕找不到比這個好的工作;不走,又覺得很累,工資還很少。
分析:以上兩位同學大學期間對未來沒有做任何規劃。如果呂薇和莫青對大學生活有系統的規劃,相信呂薇會對找工作更加有信心,而莫青也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路。
職業生涯規劃:對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上,對其興趣、愛好、能力及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其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的行之有效的行動計劃。
職業生涯規劃可幫助個人對自我進行全面透徹地分析,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性格特點、職業興趣、職業價值和所具備的能力與潛力。在探索與認識職業世界的過程中,評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通過對客觀環境的分析,明確個人職業發展的方向,正確選擇職業目標;實施有效的行動計劃,並克服職業生涯發展中的困難,一步步達成目標,進而實現人生理想。
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訓練,可避免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和實踐的盲目性與被動性。可幫助大學生更加有目標有計劃地完成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鍛鍊,少走彎路,節省時間和精力。職業生涯規劃技術,可幫助大學生更加清晰客觀地了解自己,看到自身與社會要求的差距,激發他們學習、實踐,不斷進取的願望。因此在大學階段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將來職業發展與個人成長有著重大的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能給大學生帶來以下價值:
(1)幫助大學生確立與自身情況相符的人生目標,讓努力變得有動力。
(2)幫助大學生提高自我認知,明確自身優勢與不足。
(3)幫助大學生有目的地培養與鍛鍊職業能力與素質,錘鍊核心競爭力。
(4)幫助大學生認識職業環境,了解職業、市場需求與就業形勢,為就業做準備。
(5)幫助大學生從過去的經歷中找尋成功的規律,善用資源、優勢和機遇。
一、評估職業生涯規劃實施方案的目的
通過評估,可以讓我們了解以下各方面的情況:
(1)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強項。
(2)確立發展方向,尋找發展機會。
(3)彌補不足,補短板,促成長。
(4)制定發展行動計劃。
(5)實施行動計劃,並確保取得成效。
二、職業生涯規劃修正的內容
具體包括:一是職業的重新選擇。二是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三是階段目標的修正。四是人生目標的修正。五是實施措施與計劃變更等。
三、評估和修正過程中應思考的問題
(1)人生價值是什麼?
(2)有哪些技能和條件?
(3)最感興趣的事情是什麼?
(4)人格特質是什麼?
(5)是否好高騖遠?
(6)建立了自己的就業信息網絡了嗎?
一、導致目標結果偏差的原因
目標和結果出現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目標定得過高或者過低。
(2)目標雖合適但行動方案與之不匹配。
(3)執行不力。
二、職業生涯規劃評估的要點
1.抓住主要內容
在職業生涯的某一階段,總有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其他目標都是圍繞這個核心目標的。我們可以通過優先排序,重點評估那些可能達到核心目標策略的執行效果。
2.發現最新要求
針對變化了的內外環境,要善於發現最新的趨勢和影響。對於新的變化和需求,要及時總結調整,拿出最有效且有新意的規劃方案。
3.找到突破點
有時候,某一點上的突破性進展會對整個局面發生意想不到的影響。要深入思考,先前職業生涯規劃執行效果為何不理想?哪個因素對於目標的達成有突破性影響?如何尋求新的突破?
4.關注弱項
在反饋評估過程中,我們在肯定成績與長處的同時,更要依據變化的環境,看到自身素質與策略的「短板」,想辦法修正。唯有如此,我們的職業生涯這個「桶」才能有更大的容量。一般來說,大學生職業發展短板主要有:觀念、知識、能力及心理素質方面的差距。
隨著我們對職業世界更加了解,對自我認識更加全面,我們可能會繼續按照原有規劃前進;也有可能在與職業接觸過程中,發現原來的生涯目標與計劃並不適合自己,或者發現過去的規劃並不是最佳方案。這就需要再次進行系統的生涯規劃,修正生涯目標。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說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循環的、動態平衡的過程。這部分內容包括:
(1)實習實踐,深入職場。
(2)管理與修正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這個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生涯規劃意識,了解生涯、職業生涯與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並願意花時間來規劃自己的人生。職業生涯規劃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立竿見影,更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隨著我們對自我和職業環境認識的加深,職業目標也會隨之而改變。所以,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通過對自我和職業環境認識的加深,生涯目標不斷調整,這是必然的。
很多大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擇業,那是因為他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由內及外的過程,所以生涯規劃首先要認識自我:
(1)我是怎樣的性格,我的性格適合什麼樣的職業環境?
(2)我的職業興趣是什麼,適合我的職業環境是怎樣的?
(3)我具備哪些能力,哪些方面我還可以加強與提升,如何加強和提升?
(4)我看中職業的什麼特質,職業價值是如何影響我做決策的?
很多大學生到了大學四年級,即便對自己非常了解,但面對擇業,仍然猶豫不決,甚至茫然。這是因為大學生對職業世界知之甚少。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所以大學生需要利用課餘時間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增長才幹。
職業世界探索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
(1)我國有哪些產業?哪些行業?當下哪些行業最熱門?
(2)各行業的領頭企業或知名企業,企業的業務範圍,企業的類型、文化與風格。
(3)能提供哪些崗位,崗位的職責與要求、相關培訓學習渠道與發展路徑。
(4)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政策,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等。
(5)職業宏觀發展趨勢。
決策是梳理與評估對做決策有幫助的信息,是確立生涯目標與職業生涯發展行動計劃的關鍵一環,它包括以下內容:
(1)對所搜集信息的綜合整理與評估。
(2)考慮各種可能性,鎖定2-3個選項。
(3)理性決策,確立生涯目標,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行動計劃。
人生如果沒有目標,如同黑夜中迷失在大海的航船,隨波逐流,找不到彼岸。有了正確的目標,才有奮鬥前進的方向。
很多偉人,年輕時就為自己確立了遠大的奮鬥目標。毛澤東在青年時就把解放勞苦大眾當作畢生的責任,周恩來在學生時代就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志向。正是人生目標的確立,使他們產生了無窮的力量,不斷奮鬥,克服萬難,直至目標達到。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也是一個目標明確的人。
1988年,李彥宏的三姐出國深造,深受姐姐影響的他很快就將出國深造作為努力的目標。這條路走起來並不容易,雖然他當年託福考了600多分,但由於很多美國大學沒有開設圖書館情報學專業,直到1991年,李彥宏才拿到了一個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可是籤證官認為李彥宏有移民傾向拒籤了。但他並沒有放棄,一直在努力。功夫不負有人心,終于于1991年秋天,李彥宏收到了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專業的錄取通知書。
目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它讓人生的每一次努力與付出更加有意義。一個人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標,便會更加積極主動,奮發向上。)
行動是將所有的設想與計劃落地的一步。行動非常重要,只有行動起來,我們才會更加接近目標;否則,目標只能是停留在想像中的海市蜃樓。對大學生來說,行動包括以下內容:
(1)有條理、按計劃完成學業。
(2)參與社會實踐與工作實習。
(3)製作並投遞簡歷,參加面試。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全部內容。 你關注的職業行業崗位是什麼?也歡迎分享在評論區。最後【職格】希望大家「注意健康,保持敏銳。」我們一起來懷抱熱愛,種下希望,我們約在更好的未來再⻅。
「職格」 - 致力於幫助每一個大學生成為一個有目標和有使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