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琪
「哎,沒想到我張飛英年早逝啊!」「哈哈,曹操我終於搶到小喬了!」7月26日下午,成都科華北路藍色加勒比廣場的桌遊吧「PLAY」裡,十幾個年輕人圍坐在長桌邊,每人手裡捏著遊戲紙牌,時而喜笑顏開,時而正襟危坐——玩的是時下最流行的「桌遊」《三國殺》。
「桌遊」即桌面遊戲,又叫「WithoutElectricity」(不插電遊戲),就是一群人圍坐在桌子前,用遊戲紙牌和各種道具進行遊戲。桌遊在歐美風靡一時,近年傳至國內,先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城市流行,眼下成都也開始升溫。
周末聚會「殺」幾盤
三五好友相約走進「PLAY」吧,一人點上一杯20元的飲料,挑選幾個自己喜歡的桌遊,就能從白天坐到晚上。這家90多平方米的桌遊吧裡,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圍成幾桌「鬥智鬥勇」,其中有附近高校的大學生,更多的則是年輕白領,吸引他們來此的,正是店裡的《三國殺》《卡卡頌》《角鬥士》等100多種國內外不同的桌遊遊戲。
在高新區某科技公司工作的楊健是名副其實的「桌客」(桌遊愛好者),每個周末至少有一天要在桌遊吧度過。「平時下班後也會來玩,喜歡這裡的氛圍。」記者看到,桌遊吧裡還擺放著「80後」童年時愛玩的鐵皮火車、小霸王遊戲機等,頗有懷舊感。
「其實我們小時候玩過的飛行棋、跳棋,都是桌遊。如今的桌遊花樣更多、形式更複雜,符合年輕人求新、求變的口味。」楊健介紹,現在最紅的《三國殺》是款地道的中國版桌遊,有25張精美插畫的武將牌,玩家可以從中抽出一位三國人物來扮演。「"反賊"的任務是刺殺曹操,"忠臣"的任務則是保護主公。正反雙方互相"廝殺",最後存活的一方獲勝。」楊健說,因為玩的人不同,遊戲時可能張飛想要刺殺劉備,諸葛亮和司馬懿決鬥,關羽為了保護孫權奮不顧身,「在三國殺的遊戲裡,劇情可以因人篡改,充滿了各種可能性。」
「宅」男轉「型」面對面
採訪中,資深玩家告訴記者,在桌遊發源地德國,不少家庭晚飯後玩桌遊代替了看電視;不少咖啡館和酒吧都備有桌遊供客人娛樂。「在成都,目前常見的桌遊遊戲有300多種,從幼兒玩的疊積木,到成人玩耍的戰爭遊戲,只要你喜歡玩,就可以找到你喜歡的類型。」
與網路遊戲不同,不插電的桌遊不僅「逼」著玩家離開電腦桌,而且還得與其他玩家面對面地相處、溝通。28歲的王濤是從網路遊戲轉向桌遊的玩家,以往下班後喜歡「宅」在家裡玩網路遊戲,自從半年前跟著朋友玩桌遊,他慢慢變得活躍了。他最喜歡的是新上市的《曼哈頓》。在這個蓋樓遊戲中,玩家用不同顏色的木塊在地圖板上建摩天大樓,誰蓋的樓多,或是誰蓋的最高,就得最多分。「網遊中的拼殺其實挺孤獨的,但坐下來玩桌遊不一樣,大家面對面地溝通,可以結識很多朋友。蓋樓時會與其他玩家發生衝突,相互比拼中樂趣無窮。如果贏了遊戲,聽到旁人的歡呼聲,也挺有成就感的。」
玩桌遊時間久了,「桌客」葉笛發現通過遊戲可以了解別人的性格。比如在玩靠搶地盤決勝負的《角鬥士》時,葉笛發現同事小周比較靈活,每次面對領地被攻佔的危機時,都能找出破綻,另闢蹊徑,這是「激進派」的他自己所不具備的特點。後來在營銷工作中,葉笛選擇與小周合作。果然,小周的靈活處事讓團隊銷售成績得到提高。
川師大心理學教師甘露分析,桌遊之所以受年輕人歡迎,是因為通過遊戲可以訓練思考力、記憶力、聯想力、判斷力,學習如何與別人相處、溝通。但她同時認為,玩桌遊比較耗時間,同樣容易上癮,有人一耍就耍六七個鐘頭,因此「好玩也要有節制,合理安排時間。」
桌遊策劃師現身
「PLAY」算得上成都最早開業的桌遊吧之一。去年底,店主周小文在上海出差,在朋友的帶領下偶然進入當地的桌遊吧,那裡正在舉行桌遊競技賽,上百人分成七八組,比賽玩遊戲。回成都後,周小文立即引進這個新事物。半年多時間,成都已經出現了七八家桌遊吧。
周小文認為,桌遊傳入中國只有一兩年,目前市面上的桌遊大都來自國外,許多連中文說明都沒有,第一次玩時通常要有人講解,或者要熟手帶著才行。成都的桌遊吧,基本上都是店主充當主持人,但很多遊戲他們自己都不會,只好和客人一起琢磨著玩。記者了解到,針對這一情況,北京、上海等地,現在已經出現了桌面遊戲策劃師的新興職業。
「桌遊策劃師都是資深玩家,」小文說,一般的遊戲主持人,或者桌遊教練,不但得熟悉各種遊戲的玩法,還要有親和力,能帶動氣氛。級別更高的,就是遊戲策劃師,他們可以根據不同場合需要,針對不同人群,選擇不同的遊戲領著大家玩,同時還要組織幾十人的大型競賽。
小文透露,目前他正計劃組織一些常玩桌遊的朋友,到上海、廣州觀摩比賽,爭取在成都發展專業的桌遊策劃師,從而帶動桌遊市場的發展。
不過,也有專家預言,就目前國內的桌遊市場而言,由於沒有形成像網遊一樣的大量玩家群,玩家的新鮮感過後,桌遊能火多久,尚難斷言。
(圖片由受訪者小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