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拔針後30秒人就死亡 基層輸液警惕這類藥物!

2020-12-20 健康界

近日,據華商網報導,5月1日凌晨,西安一男子於某診所輸液,輸液時感覺皮膚瘙癢告知醫生,拔針後一分鐘內倒地死亡。

據華商網報導,該事情詳細經過如下:

5月3日晚上,魏某的妻子袁女士通過警方了解到:5月1日凌晨5時許,45歲的魏先生因為腹痛前往杜城村尋找診所治療,後找到一家診所進行輸液,第一瓶還沒事,當輸到第二瓶的時候,魏先生覺得身上有點癢,就詢問診所的醫生有沒有加氟哌酸之類的藥物,醫生趕緊拔掉吊瓶。過了不到一分鐘,魏先生便倒地不行了。

事發後,診所醫生也感到驚慌失措,四處尋找急救藥品,但沒找到。

據當地警方了解到:這家診所沒有任何手續,衛生部門也出具了相關證明。目前,涉案的醫生因為涉嫌非法行醫已被刑拘,魏先生具體死因等情況還在做進一步調查。

關於魏先生的死因已交由警方調查處理,「醫學界」不便隨意評論。但關於魏先生輸液所用的「氟哌酸類」藥物以及基層輸液所涉及的種種問題卻不得不多說幾句。

喹諾酮類藥物不能掉以輕心

上述事件涉及氟哌酸(諾氟沙星)藥物屬於抗菌藥喹諾酮類的一種。

近50年內,喹諾酮類藥物發展迅速,已經成為臨床最常用的抗感染藥物之一。臨床上常用者為氟喹諾酮類,有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新一代無氟喹諾酮類藥物加諾沙星、奈諾沙星也逐漸應用於臨床。

氟奎諾酮作為臨床較為常用的抗菌藥物,其不良反應是值得我們醫務人員提高警惕的,否則輕則出現皮膚、神經性等不良反應,重則出現危及生命的嚴重過敏性休克。

FDA曾多次警告喹諾酮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2013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氟喹諾酮類抗生素的周圍神經病變風險警告。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四肢出現疼痛、發熱、刺痛、麻木或虛弱等症狀,周圍神經病變是氟喹諾酮類抗生素的一種已知風險,早在 2004 年此類藥物的周圍神經病變風險警告即已添加到藥品標籤內容中。

2016年,FDA限制低風險感染人群使用氟喹諾酮類抗菌藥。FDA稱除非沒有其他的替代療法,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不應作為急性鼻竇炎、急性支氣管炎和非複雜性尿路感染的首選治療;也不應作為呼吸道感染的常規用藥。這基於FDA開展的一項安全審查發現全身性使用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如片劑、膠囊和注射劑)與致殘以及其他可能同時發生的永久性嚴重不良反應有關。

2018年,FDA警告氟喹諾酮類藥物增加主動脈夾層和動脈瘤破裂風險。FDA建議除非沒有其他治療選擇,否則氟喹諾酮類藥物不應該用於風險增加的患者。風險增加的人包括:有主動脈或其他血管阻塞或動脈瘤者,高血壓患者,某些累及血管的遺傳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

2016年,FDA建議氟喹諾酮不應作為一線用藥。由於過去數年發現氟喹諾酮類藥物與許多不良反應相關,且存在潛在的無法逆轉或永久存在的不良反應,這類藥物不應作為一線治療的選擇。

喹諾酮類藥物需要皮試嗎?

據記者採訪魏先生的妻子袁女士得知:魏先生在使用氟哌酸輸液前,診所醫生並沒有給他做皮試。那麼喹諾酮類藥物臨床上要求做皮試嗎?

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及2015年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均未規定喹諾酮類藥物輸液前要做皮試。因此臨床輸液一般不需做皮試可直接使用。

需注意的是,雖然喹諾酮類藥物過敏反應發生率低,臨床上也不要求皮試,但是此類藥物導致過敏性休克和喉頭水腫的報導卻時有發生。

喹諾酮類藥物使用時要注意哪些?

根據我國2015年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指出:

① 對喹諾酮類藥物過敏的患者禁用;

②18 歲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類藥物;

③ 制酸劑和含鈣、鋁、鎂等金屬離子的藥物可減少本類藥物的吸收,應避免同用;

④ 依諾沙星、培氟沙星等與咖啡因、丙磺舒、茶鹼類、華法林和環孢素同用可減少後數種藥物的清除,使其血藥濃度升高;

⑤ 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應用本類藥物;

⑥ 本類藥物偶可引起抽搐、癲癇、意識改變、視力損害等嚴重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在腎功能減退或有中樞神經系統基礎疾病的患者中易發生,因此本類藥物不宜用於有癲癇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基礎疾病的患者。腎功能減退患者應用本類藥物時,需根據腎功能減退程度減量用藥,以防發生由於藥物在體內蓄積而引起的抽搐等中樞神經系統嚴重不良反應;

⑦ 本類藥物可能引起皮膚光敏反應、關節病變、肌腱炎、肌腱斷裂(包括各種給藥途徑,有的病例可發生在停藥後)等,並偶可引起心電圖 QT 間期延長等,加替沙星可引起血糖波動,用藥期間應注意密切觀察;

⑧ 應嚴格限制本類藥物作為外科圍手術期預防用藥。

輸液需謹慎,尤其是基層!

我國輸液「泛濫」,真的有必要嗎?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人日報早有報導,2010年中國平均每人輸液8瓶,我國的門診輸液率高達60%至70%,人均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國際水平的10倍左右,其中八成左右患者根本不需要使用帶有抗生素的藥物。

在中國,普通民眾錯誤的用藥觀念根深蒂固,一旦生病,人們往往選擇「好得快」的輸液方式治療,卻忽視了其可能帶來的嚴重過敏反應。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提出的"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這句合理用藥口號在我國似乎反過來了。

據了解,在美國的醫院,不到重病或緊急搶救,都不主張給患者打針或打點滴。歐美醫生普遍認為輸液不亞於一場「小手術」,因為它本質上的風險就不低於外科手術。但是國內似乎對這個概念並沒有什麼認識。

輸液醫療事故屢見不鮮,警惕「黑診所」

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每年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有60%左右是在靜脈輸液過程中發生的。

由於醫生經驗不夠、基層急救條件不足等等原因,基層輸液事故更是頻發,而且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很多小診所並不具備緊急搶救條件。

近年來,類似上述案件中在基層違規為患者輸液的情況屢見不鮮,特別是診所發生率更高。尤其是目前國家禁止很多大醫院門診及正規的基層醫療機構輸液以後,給一些資質較低甚至無行醫資質的機構有了可乘之機,加重輸液亂象。

2015年,同樣是據華商網的報導,整理了2013-2015熱線數據,有關診所的投訴有1421條,其中涉及黑診所的179條,致死病例6成是輸液導致的。

上述導致魏先生輸液死亡的涉案診所便是西安一家無行醫資質的「黑診所」。

那麼,隱藏在中國市井中大大小小的「黑診所」到底有多少呢?我們無從了解,這正是可怕的地方……

嚴重過敏後搶救時間就幾十秒,咋辦?

「醫學界」曾採訪到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主任藥師關於「頭孢過敏問題的解疑」(頭孢過敏六大爭論點,再邀專家精準答疑)。關於輸液前所需要做的準備,放在此案件中同樣值得借鑑。

輸液前準備可有效降低風險:

一問過敏史:一定要詢問患者過敏史,包括食物、藥物過敏史。

二做好急救準備:如果不幸發生過敏,一是立即隔離過敏原(停止輸注),二是保持患者氣道通暢,三是注射腎上腺素。當然這三個步驟是可以同時進行的,爭分奪秒是搶救的關鍵。

三要持續監測患者:有的患者在輸液時可能不會表現出過敏症狀,但是仍然存輸液完成後的十幾分鐘甚至更長時間後再發生嚴重過敏,如果不對患者進行持續關注,萬一發生過敏性休克,可能就手忙腳亂,為時已晚。

在上述案件中:一是診所醫生並未事先詢問病人過敏史,二是診所並不具備任何搶救藥品和條件,這才導致悲劇的發生。

因此對於一些不能做全急救的準備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一些小診所,輸液更要萬分小心!

參考文獻

[1] http://news.hsw.cn/system/2019/0507/1082997_2.shtml?rand=W5ckUIGM

[2] https://www.fda.gov/drugs/drug-safety-and-availability/2013-drug-safety-communications

[3] https://www.fda.gov/drugs/drug-safety-and-availability/fda-drug-safety-communication-fda-advises-restricting-fluoroquinolone-antibiotic-use-certain

[4] https://www.fda.gov/drugs/drug-safety-and-availability/2018-drug-safety-communications

[5] 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

[6] 2015年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7] 賀錦雲. 社區門診輸液潛在危險研究[J]. 全科護理, 2010, 08(36):3349-3350.

[8] http://news.hsw.cn/system/2015/1102/320826.shtml

相關焦點

  • 拔針後30秒人沒了,這個村診所攤上大事了
    患者出現過敏反應,拔針30秒後死亡……45歲的魏先生因為腹痛前往杜城村一診所輸液後死亡……死者姓魏今年45歲,老家在甘肅,常年在西安打工。因身體不適,就到西安市雁塔區杜城村一家小診所就診,而在掛吊瓶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 男子在社區衛生站輸液十幾秒後拔針大呼救命,後搶救無效身亡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見習記者張莉「本來活蹦亂跳的人,在衛生所輸液過了十幾秒就覺得不舒服,拉到醫院搶救人就沒了。」近日,東方今報·猛獁新聞接到市民爆料稱,鄭州男子張先生(死者)於8月26日在鄭州市惠工街社區衛生服務站輸液,產生了身體不適,後送去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對此,記者隨即展開調查。家屬:死者生前身體健康,事發兩小時前還有聯繫8月28日上午,記者見到了張先生(死者)的家屬,講述了事件發生經過。
  • 警惕!女子在診所輸液死亡,這種藥物配伍別再用
    「一瓶藥水三分之二都沒打完,我媽就不舒服,然後診所的醫生們就幫她把針拔了……」死者家屬回憶。 隨後,李女士就自行回家,打算走到附近中醫院就醫,但沒想到在醫院進行了4個小時搶救後,最終死亡。
  • 輸液時沒有及時拔針怎麼辦?會進空氣嗎?讓醫生告訴你正確答案
    有不少人在輸液時,都會關注自己的輸液瓶裡還有多少藥水,等到快沒有的時候就會立馬喊護士來拔針,就是害怕沒有及時拔針會讓空氣進入體內。人對無法看見的、未知的事情總會有一絲恐懼,當輸液瓶的藥水都被用完後,就會猜想空氣會不會進入血管,血液會不會被空氣稀釋,血管會不會被撐起。
  • 孩子普通發熱,為什麼輸液後死亡?丨藥物警告
    孩子普通發熱,為什麼輸液後死亡?12月8日,山西應縣一名1歲男童因感冒、發燒,前往當地醫院就診,卻在打點滴後死亡,這件悲劇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如果使用賴氨匹林後突然出現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及煩躁不安等表現,應警惕瑞氏症候群!賴氨匹林易於通過胎盤,妊娠早晚期用藥都有致畸危險,長期使用可使產程延長,產後出血增多等,故孕婦禁用;也可在乳汁中排洩,長期大劑量用藥時嬰兒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故哺乳期婦女也不宜用。什麼是瑞氏症候群?
  • 1歲男孩輸液後死亡!7種輸液禁用,家長要多注意
    這不,前幾天科大大看過一則新聞:1歲男童打點滴後死亡,家屬稱醫院沒有一句道歉!  醫院緊隨其後做出回應:消息不實,家屬想詐騙!    比如下面新聞裡的這名男童,就因為沒做皮試而導致過敏性休剋死亡:
  • 輸液結束護士不及時拔針,真的會進空氣嗎?
    輸液是護士最基本工作,在輸液過程當中,護士會不定期巡查,結束後拔針是必要的,若是不及時拔針,真的會進空氣嗎?許多有經驗護士給出的答案是,不會進空氣,具體原因會是什麼?一般情況下,靜脈輸液是利用物理原理來進行的,從理論來說,人的靜脈內是存在一定壓力的,正因為如此有了壓力,靜脈才會更加充盈。
  • 1歲男孩輸液後死亡,7種輸液禁用藥,90%家長從未注意
    這不,前幾天科大大看過一則新聞:1歲男童打點滴後死亡,家屬稱醫院沒有一句道歉!醫院緊隨其後做出回應:消息不實,家屬想詐騙!近年來限制輸液的呼聲越來越高,從國家衛健委提出《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管理要求之後,地方也出臺了停止門診輸液的專項措施。
  • 一名兒童輸液後死亡,賴氨匹林兒童應禁用
    12月14日,知名藥師冀連梅在微博上稱「山西一名1歲男孩打點滴後死亡,懷疑與退燒藥『賴氨匹林』有關」。據「漩渦視頻」報導,12月5日,來自山西朔州應縣一歲的琦琦(化名)因喉嚨嘶啞,家長孫女士帶其前往應縣和諧醫院就診,在接受完2天陸續的打針、霧化、輸液治療後死亡。截至今日,事故最終原因仍未公布。
  • 女子腹瀉輸液後死亡 家屬認為藥物過敏起訴醫院
    女子腹瀉輸液後死亡 家屬認為藥物過敏起訴醫院 2008年07月08日 09:20 來源:京華時報 發表評論   女子因腹瀉入住北大人民醫院,經輸液治療後於第二天死亡
  • 輸液的危害 讓你知道輸液的誤區
    很多人對於輸液都是一知半解的,很多人在輸液之前也沒有什麼講究,所以出現了很多嚴重的後果,很多人對輸液存在不少誤區,有的人一大早餓著肚子來掛水,有的人為了趕回家做飯或者接小孩放學,自己調快輸液速度。那麼,下面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好好介紹一下吧。
  • 留置針輸液外滲的原因分析、防範措施及處理方法
    於手背行留置針穿刺,回血通暢,穿刺無滲血血腫,穿刺成功,醫囑生理鹽水100ml+奧美拉唑60mg滴入。15分鐘後,家屬呼叫手背腫脹,護士及時拔除留置針,未造成嚴重外滲,患者期間雙手,雙腿,後背肌肉痙攣數次,疼痛難忍。輸液外滲圖片見附件。原因分析本案例靜脈留置針輸液外滲發生於留置針穿刺成功後且未長時間輸液及輸入高濃度,強刺激性藥物,分析認為與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關係密切。
  • 輸液又出事了,半瓶止痛針654-2致患者猝死!這個案例為所有醫生敲響警鐘!
    據黃某朋友介紹,當時黃某量血壓未見異常,醫生便開藥給其打針,開了止痛針654-2和血栓通,結果黃某輸液輸到一半就已經不省人事。診所方面陳述,黃某自稱心臟沒問題,就是肚子疼,醫生勸說其去大醫院診治,黃某堅持要先在診所吊水,還沒吊到血栓通,第一瓶止痛針654-2沒吊完就突然離世。他們懷疑死者生前對自己病情不夠了解。654-2對基層醫生來說並不陌生,關鍵時刻用不好會斃命?
  • 打針輸液後淤青可怎麼辦?
    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患者向護士述說著打完針的苦楚:打針本來就疼,好不容易拔了針,又青了。作為一名護理人員,我也為這樣的事頭疼不已!那怎樣才能減輕患者穿刺後的淤青呢?3、拔針後按壓時間不夠按壓針眼的時間與是否發生皮下淤血有著密切的關係。正常人一般出血時間是1~3分鐘,凝血時間為2~8分鐘,所以拔針後按壓針眼的時間至少要3分鐘,有凝血機制障礙者,更要延長按壓時間。
  • 輸液手背淤血怎麼辦?
    輸液、拔針是臨床護士再熟悉不過的操作了,就是這麼個每天幾十次乃至上百次的操作,有時還是會出現患者及護士都不想看到的事。這不,前幾天護理群內某科護士提問,老人輸液針眼處淤血,怎麼辦(如圖)?這種情況,臨床並不少見,群內老師有的說使用硫酸鎂溼敷,有的說使用喜遼妥塗敷,有的說使用土豆片…….
  • 患者輸中藥注射液死亡,輸液瓶上寫著別人的名字……
    最新消息,護士寫錯了輸液瓶上的名字...... 1月26日,江西進賢縣50歲女子陳豔花感覺胸悶,到進賢縣中醫院輸液後死亡。「護士給我母親吊上藥以後,輸液還沒兩分鐘人就沒了。」 而在辦理住院時陳豔花還和身邊的護士有說有笑。 事後,醫院否認輸錯藥。賢縣中醫院醫務科工作人員黃慶生表示當日醫院並沒有名叫「李豔紅」的病人,並認為是護士在注射液藥瓶上把陳豔花的名字錯寫成了『李豔紅』。
  • 都是輸液打針,一次性靜脈輸液針與靜脈留置針應該怎麼選?
    王奶奶因長期住院需長期輸液扎針,手上因使用一次性靜脈輸液針帶來的不舒適鼓了個小包兒。 早前,護士們建議奶奶選擇留置針進行輸液治療,但奶奶擔心留置針會給自己日常行動造成不便而拒絕。 這一次,護士長又拿出圖紙和奶奶耐心的解釋,再次給奶奶科普留置針的優點。
  • 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會怎樣?危不危險?
    眾所周知輸液時空氣不能進入血管,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有可能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或器官缺血,甚至導致腦梗或肺梗等。正常情況下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會怎麼樣呢。如果輸液時空氣進入了血管,病人會什麼樣?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可引起空氣栓塞。當一定量空氣進入並在血管內集聚時可形成明顯氣泡,從而堵塞血管。血管中空氣栓塞和其他因素所導致的血管栓塞是一樣的,會讓栓塞血管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甚至帶來一系列的反應。空氣栓塞分為動脈和靜脈栓塞。當大量氣體進入靜脈結構時會通過右心進入肺循環,從而引起肺空氣旋塞。
  • 輸液好得快、通血管?關於輸液的10個真相
    2、輸液有『回血』是怎麼回事?輸液針扎進血管時出現回血是正常現象,恰恰說明扎的位置是正確的。輸液過程中出現回血,很可能是輸液部位高過了『滴鬥』導致壓力不足。只要重新讓輸液部位低於『滴鬥』,一般就會恢復。當液體輸完但沒有及時拔針或換液,也可能出現回血,及時請護士處理即可。
  • 患者輸液過程中突然寒戰、高熱,發生輸液反應怎麼辦?
    基層醫師公社 來源 / 基層醫師公社 作者 / 納洛酮患者輸液過程中突然寒戰、高熱,發生輸液反應,怎麼辦?案例某門診部,下午三點多的時候,有幾個門診病人正在輸液,患者王某忽然開始發抖,說是渾身發冷、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