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時代,我們已經沒有耐性從內而外地去了解一個人,大都是通過別人嘴裡、首次見面他的相貌穿著、微信裡三言兩語的溝通,就對他生出了大致的印象,我們越來越習慣「以片識全」。
這就警示我們一定要注重細節,尤其是在言行舉止上,可能你某個不經意的動作,就撞到了對方的槍口上,這恰恰是他的禁忌之一,於是你們的故事還未開展,就早早被他列入了不可來往的黑名單。不要信那些「細節不重要」的毒雞湯,知微見著的道理我們從小聽到大,一個連細節都馬虎、不在意的人,能成多大氣候呢?
而現在,「細節識人」已經被「微信識人」所代替,微信的用戶數是以億為單位,只要你有手機,微信就是必備的社交軟體,而它與我們的生活早已是不可分割的關係,微信可以說是迷你版的自己,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注重經營自己的微信形象。
而想必大家的好友列表裡,會有好幾個隔兩天就換一個頭像的姑娘,而這一行為就能看出不少東西了。
隔三差五換「微信頭像」的女人,主動暴露了3條信息,勸你別輕易去撩
三分鐘熱度,愛追求新鮮感
我室友就是個很愛換頭像的姑娘,最多的時候一天換了五個。而她喜歡的風格也根本無規律可言,今天愛歐美風,明天喜歡萌寵,後天是韓系風,再過段時間又是動漫風,然後下個月,這些五花八門的風格再輪迴一遍。
這跟她的性格有異曲同工之處。她本人也是三分鐘熱度,喜歡一個男生頂多主動一個星期,有了更喜歡的就換目標;一見傾心的口紅買回來只塗幾次,然後又被安利了另一個色號;年初她嚷嚷著減肥健身,花了兩千塊辦了張年卡,只去了半個月就低價轉讓了。
和她談戀愛你會很沒有安全感,你隨時都會面臨被分手,今天還說愛你,明天就喜歡上了別人,別想著她會從一始終。她就像是海上漂泊的船,永遠不會為誰停留靠岸。
情緒變化起伏大,性格比較封閉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當代年輕人發洩自己的方式:換頭像、朋友圈設置三天、改暱稱、不回消息。」這種行為的確幼稚,可這樣做能讓你好受一些的話,幼稚一點又何妨?
生活很難,每個人都是負重前行,當埋在心裡的苦與難到了忍受的臨界點,你就會想通過某個形式發洩出來,而你又不願別人知曉你的脆弱,就只能發洩在微信上,這是最小成本的發洩方式了。
而經常換頭像,說明你抗壓能力比較弱,內心還不夠強大,雖說是不想幹擾到別人,但你還是希望有人能發現你的異樣,你想是別人主動來關心慰問你,而非是你開口索要。
這種姑娘性格敏感,喜歡把事藏在心裡,又不與人溝通解決,情緒容易受外界的影響,需要你給予很多的愛與關注,才能滿足她對愛的需求欲。喜歡這樣的姑娘,身累,心更累。
想以這樣的舉動,吸引某人的注意力
「事出反常必有妖」。任何異樣都有著目的性,她以前從不這樣,但從最近開始經常換頭像,且風格迥異,那她八成是有了喜歡的人,想以這樣幼稚的方式引起他的注意。
當男生主動問她「你最近怎麼老換頭像」,她的目的就達到了,百十次的「作」,終於獲得了男神的關注,這頭像沒白換。
愛情真的能輕而易舉的讓人變成蠢蛋,一個機靈聰慧的姑娘,居然會天真到以換頭像的方式來撩漢,實在是惹人啼笑,如果男生真的被這樣撩上鉤了,說明他對你早有想法,不然你這麼幼稚的套路,他才不上套呢。
微信的普及率與影響力,正在脫離它「社交軟體」的本質,他越發得像我們的個人ip,你是何性格、生活的軌跡、學識與眼界,會有一部分體現在你的微信裡。
網絡也是我們的一部分,微信是我們網絡形象的載體,你要好好經營,別讓他人因為某個細節,認識了錯誤的你。
—END—
作者:愛與了
首發平臺:百家
抄襲必究,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