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喊著「想死」的人,真的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顧俊傑 上海精神衛生飄揚的綠絲帶

在一次同學聚會上,林聰邊喝酒邊訴苦:完不成業績就不要想在公司繼續待下去了,混不下去回老家,更是沒臉見父母長輩。不想活了,活著真沒意思。同學們笑笑回應道,大家都是如此,這沒什麼。幾天後,同學群裡收到一條林聰吞服大量安眠藥,自殺死於出租屋內的消息。同學們一片哀嘆自責......

小張期中考試成績公布後,就開始不去學校讀書了,整天蒙著被子睡覺。班主任勸其堅持上學,不要太在意分數。正在辦理離婚協議的爸爸媽媽,想法不一。孩子表示生命沒有意義,媽媽哭著說都是自己不好,關心不夠。爸爸則認為孩子太矯情,吃不起苦。幾天後,媽媽在收拾孩子遺物時發現抽屜裡的一份遺書,講述了孩子一年來遭遇校園霸凌對自己的影響和傷害以及其中深深的無助感......

幾年前,甘肅女孩因老師猥褻,多次求救無果,選擇跳樓自殺。在心存最後一絲希望的那一刻,換來的卻是路人冷漠嘲諷的回應:「你要是想自殺早就跳樓了」、「譁眾取寵浪費大家時間」、「放心吧,她不會跳的」,女孩一賭氣跳樓,最終救援失敗,消防員發出撕心裂肺的大喊。路人惋惜說:這女孩太傻了。路人鳥獸散.......

生活中總能聽到類似這樣的故事,時不時地令人哀嘆惋惜,可悲劇卻從未停止上演過。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眾人的冷漠和打擊,或許才是壓垮自殺者最後的一根稻草。

難道除了哀嘆和惋惜,我們就沒有任何可以做的了嗎?那些表達不想活的人,真的會輕生嗎?對於一個發出自殺信號的人,我們該如何理解又該怎麼做?從自殺想法到最後行動,有跡可循嗎?

世界衛生組織 2014年9月4日 於日內瓦發表了首份全球預防自殺報告《預防自殺: 一項全球要務》。其中提到:自殺是全球第15大死因。每年有80多萬人死於自殺,相當於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中國93%有自殺行為的人沒有看過心理醫生,在每年8萬自殺未遂者中,接受過心理評估的還不到1%。

然而,自殺不是突然發生的,它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日本學者長岡利貞指出,自殺過程一般經歷:

對於不同年齡、不同個性、不同情境下的人,自殺過程有長有短。我國學者一般把自殺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自殺動機或自殺意念形成階段

表現為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想逃避現實,為解脫自己而準備把自殺當作解決問題的手段。

2、矛盾衝突階段

產生了自殺意念後,由於求生的本能會使打算自殺的人陷入生與死的矛盾衝突之中,從而表現出談論自殺,暗示自殺等直接或間接表現自殺企圖的信號。

3、自殺行為選擇階段

從矛盾衝突中解脫出來,決死意志堅定,情緒逐漸恢復,表現出異常平靜,考慮自殺方式,做自殺準備。如買繩子,搜集安眠藥,爬高樓等。等待時機一到,即採取結束生命的行為。

想自殺的人可能會在自殺前數天、數星期或數月有以下的徵狀:

☑ 表示自己一事無成、沒有希望或感到絕望

☑ 感到極度挫敗、羞恥或內疚

☑ 曾經寫出或說出想自殺

☑ 談及「死亡」、「離開」及在不尋常情況下說「再見」

☑ 將至愛的物品送走

☑ 避開朋友或親人、不想和人溝通或希望獨處

☑ 性格或儀容劇變

☑ 作出一些失去理性或怪異的行為

☑ 情緒反覆不定,由沮喪或低落變得異常平靜開心

心理危機幹預專家表示,自殺未遂的人短期內再次有自殺行動的機率極高;而這些喊著「想死」的人不僅僅是說說而已,當他們心中的苦惱和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真的會突然就自尋短見。

當得知有人出現輕生念頭時,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我們需要知道:但凡一個人有能力解決自己當下的困境,很少會用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來解決,也許他的做法會讓我們不解或懷疑其動機,但有一點肯定的是,這背後一定有其心理需要未被理解或滿足,而他又出於種種限制無法實現這樣的心理需要。

也很相當一部分人,他們對輕生者是擔心的,但他們往往不願意提供進一步的幫助,這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可能覺得知識不夠豐富,或者可能覺得自己不是合適的人。

重要的是要知道,處於困境中的人往往不是在尋求具體的建議,而是希望有人能真誠地傾聽他們的訴說,能夠理解他們的苦惱,比如:

(1)建立關係:對他表明你真誠的關切,主動關心他、鼓勵他。

(2)聆聽:一個想自殺的人最需要有人聆聽他的心聲、聽出他的感受,這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

(3)求援:當有立即的危機可能,請不要拋下他,你可向任何可諮詢的機構或信賴的人尋求支持,或報警處理。

其實,想自殺的人也會害怕死亡,選擇尋短見只因每個人都會有衝動,那一瞬間衝動是導致大腦失去理性。他們只是需要一個鼓勵和幫助,幫助他勇敢地走出那段艱難的時光,恢復理性後大多能回歸正常的生活。

2020年9月10日,已是第18個世界預防自殺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同為預防自殺而努力」。讓我們回顧這個韓國社會實驗短片:如果陌生人試圖跳橋輕生,會有人上前伸出援手嗎?再次喚起人們對於自殺預防和全民共同積極投入到預防自殺的行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圖片及視頻源於網絡

【參考文獻】

[1]翟書濤. (2002). 自殺原因的研究現狀. 中華精神科雜誌.

[2]翟書濤. (1997). 危機幹預與自殺預防. 人民衛生出版社.

[3]閔臘英, 唐瑜, 林芸, & 聶成惠. (2014). 服毒自殺病人的服毒原因分析及心理護理.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3), 367-367.

[4]張旭東. (2007). 大學生自殺的現狀、原因及預防策略. 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09), 47-52.

[5]楊璞. (2016). 這十件事等於慢性自殺. 家庭醫學:上半月.

[6]周甜. (2018). 甘肅19歲女孩跳樓背後. 中國新聞周刊, 000(025), P.64-68.

[7]王丹. (2014). 世衛組織發布首份預防自殺報告——全球每40秒種就有一人自殺死亡. 醫藥前沿, 000(028), P.8-9.

作者簡介

顧俊傑

就職於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市長寧區疾病預防控制精神衛生分中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國家註冊高級婚姻家庭諮詢師、國家註冊兒童青少年心理指導師、高校講師、學校心理諮詢師。

編輯/李黎 配圖/網絡(侵刪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抑鬱的想死還會告訴身邊的人?
    抑鬱病人是很糾結的,想死的那個是病,不想死的是他自己。意思是因為想要終結痛苦而想死。說出來會有一定機率不會死,如果那個人重視的話,所以一定要重視當任何一個人說想死。 他有可能是為了繼續活著,所以說出來乞求剩下一點點的溫暖,一點點溫暖可以照亮一個抑鬱病人一小段時間,雖然不多,但是說不定能夠幫助他捱過那段最難過的日子,每個人都有掙扎求活的權利,不是嗎?
  • 留學,讓你的獨立不再是說說而已 | 留學生故事
    留學,讓你的獨立不再是說說而已 | 留學生故事我們總是會說自己想要獨立起來,但是往往總是說說而已。留學,讓你的獨立真的不再是說說而已。 但是,後來才知道,跨過那道門,只是開始而已,前路漫漫。留學,讓我們在心理上也變成了一個大人,不僅僅只是年齡上的十八歲了。從我勇敢邁出那一步,離開了父母的庇護,遠離了對於家庭的依賴,一個人到異國他鄉求學,開啟了一段孤獨旅程開始。因為距離,所以所有的問題都要一個人去面對,去處理。
  • 量子蘭液態童顏噴霧|以貌取人,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人的第一印象真的非常重要,如果你自己的臉都無法管理好,在其他事上真的能做好嗎?所以,我們常說的「以貌取人」,真的不是說說而已。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養成哪些護膚的好習慣呢?1、每天喝足夠的水很多人說女人是水做的。所以,水對於女人來說是很重要的,每天要堅持喝足夠的水,讓皮膚細胞吸收到更加充足的水分,避免皮膚出現乾燥,暗黃的現象。
  • 銘科教育退費:為什麼那些抑鬱的人想死卻還要告訴別人?
    抑鬱症患者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一具沒有感情的機器,說死就去死。人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物,每個人都有多重自我,很多時候我們的不同想法之間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以至於我們的行為也會是矛盾的。比如說,我此時此刻其實非常想去健身房,但是同時,我又很想邊看電視邊吃薯片。又比如,有的人覺得生活毫無意義只有痛苦,於是他們想死;但是同時,出於所有生物求生的本能,他們又想活。
  • 「往往真正想死的人,都樂觀灑脫得不得了。」
    我有抑鬱症所以我想去死一死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往往真正想死的人下午四點,微博已經給刷爆打不開了,熱搜上雪莉兩個字,點進去一片空白,最後官方新聞報導,韓國警方接到「韓國藝人雪莉身亡申報」,這事真的板上釘釘了。往往真正想死的人,都樂觀灑脫得不得了。這句話很適合用在雪莉身上,印象裡,她一直是那個笑得很青春活潑,偶爾搞怪,我行我素的一個美女。
  • 嘴上經常喊著要辭職的那些人,為何往往最後都留了下來?
    在職場上肯定會存在兩種人,一種人不太喜歡言語,整天默默無聞的工作;一種人嘴皮子非常碎,整天抱怨傳播負能量。那種只會傳播負能量的人,一遇到挫折就會把辭職掛在嘴邊,天天都在嚷嚷。儘管你能經常聽到他們說要辭職,可最後留來的往往是他們。林子一大,什麼鳥都有,遇到那些令你煩心的人很正常,因為他們常常會影響到你的正常工作及情緒。
  • 盤點動漫中的神隊友,神奇的想死都死不了!這樣的隊友我想要一窩
    即便可能有些「傻白甜」的聖母,但基本上我們不能認為他們是真的「ZZ」。動漫中的主角如果面臨危機,一個人總是解決不了的。這時候,隊友的幫助就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但有些神坑隊友總是幫倒忙,確實也夠可氣的!但也有些隊友很神奇,今天漫痴娘就和大家來談一談動漫中的那些神隊友!首先漫痴娘先開篇點題,說一下我們大家熟知的「死神小學生」,那就是江戶川柯南!
  • 別當真,男人這3句情話,只是說說而已!
    幾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中寫道:「情話好聽,情歌動聽,皆因聽懂的人,往往都傷過心。」其實,在感情中情話具有兩面性,一面會給你情侶之間的感情加分,使得兩人之間的感情有所增加。可是,也有不利的一面,情話說多了,就感覺只是說說而已,並沒有付諸實際。
  • 你終究只是說說而已
    我真的以為你改變了,打心眼的替你高興,我以為你要寫一部浪子回頭史。時隔三天,你的熱情大大減少,你不在早起去上早自習了,你還是回到了以前的生活。逃課睡覺,玩遊戲。你還是過上著黑白顛倒的生活。我悄悄的發現那天你下載的APP都沒有打開過·····我試著叫醒你,給你還原你當時拍著桌板發誓下決心的畫面。然而你只是笑笑,過一會你告訴我,你不是那塊料。
  • 朋友從不是說說而已
    朋友會是人生的一個組成,讓我們的情感得到一種滿足,讓我們的生活多了情緒,朋友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感情。朋友也許並不能解決一些問題,有時候也不能經常性的陪伴在我們的身邊,但是總會變成我們信賴的夥伴,走進我們內心的人,讓你的苦有地方可以訴。
  • 那些喊著不生二胎的都生了
    網絡上但凡和懷孕生子的沾上邊,都是一片恐婚恐孕,但是到了現實裡,我看到比比皆是無論是親戚,還是朋友,還是同事紛紛加入二胎軍團,物質條件有富有的,有一般的,讓我不禁迷惑,網上那些喊著堅決不生的人真的存在嗎?還是更多生二胎的是因為頭胎是個女孩?
  • 羅永浩為新品口出狂言:是真的要革命?還是說說而已?
    隨著五月十五的不斷臨近,羅永浩在網上一直跟網友們互動,也是透露出了很多消息,但是大多數都是一些比較有退路的話,仔細想想羅永浩最後自己也能圓場,所以對於這一次的新品而言,其實還真的不好說實際體驗會是一個怎樣的狀況。
  • 不僅僅是喜歡而已
    其實我挺喜歡虎二版本的《不僅僅是喜歡》,有的人會說我是刷抖音或者其他的軟體才知道的虎二,其實不是的我不刷抖音和快手(不是針對這兩個軟體,只是我自己的個人喜好而已),因為我平時的時間很緊迫沒有多餘的時間關注工作領域之外的事情,請原諒我的孤陋寡聞,他唱出了我想要的情懷。
  • 想死的人會不會跟別人說?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有輕生的念頭?
    親身經歷: 想死的人會不會跟別人說呢?答案是:會的社會人總會批判想自殺的人 說他們不負責任 可是我想說 之所以選擇自殺 就是為了不負任何責任 為什麼一定要歸罪於她們自私呢 她們真的承受了很多很多 有心事不對別人講 有事請總自己硬抗 她們真的活的很辛苦很辛苦我之前寫過一個生死辯
  • 感情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早已過了,聽他說很愛你的年紀
    說我想你,這輩子只愛你一個,卻從來沒有行動過;就像從來不運動的人天天喊著減肥的口號。如果一個男人真的喜歡一個女人他一定會推掉事情來見你,如果他有很多很多的藉口來敷衍你,你應該比誰都清楚的,他其實並不是真的像他說的那樣喜歡你,愛情從來都不是一場獨角戲,雙方都需要做個行動派。如果是真感情都會不顧一切的趣見對方,給他觸摸得到的愛。
  • 給那些親愛的熱愛的找一個理想的家,這一次不再說說而已
    給那些親愛的熱愛的找一個理想的家,這一次不再說說而已【關於Andy韓】&34;號主及原創作者。魔都從事教育工作十餘年。英語教學10+年,奧數8年,古詩文9年,魔方3年。心有了牽掛的事情才算懂了愛,人有了居住的地方才算有了家。從小到大,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親愛的、熱愛的、被反覆摩梭細心揣摩的好朋友們,也需要有個自己的家。
  • 2021年度留學報告|那些說要放棄出國留學的人真的只是說說而已!?
    但事實是,大家都只是說說而已,而身體卻很誠實,不是找中介諮詢就是努力考語言,或者是在做背景提升做練習等等偷偷內卷!最新的《2021年出國留學報告》已經發布,各種數據表明,人們出國留學的熱情仍然很高。具體看看下面吧!
  • 卡夫卡影響了我們每個人,不僅僅是作家而已
    02「卡夫卡影響了我們每個人,不僅僅是作家而已。」卡夫卡的創作個性和文學世界可以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找到背景。從小到大的壓抑的環境造就了他內斂、封閉、羞怯甚至懦弱的性格,而且還內心敏感, 容易受到傷害,對外部世界總是持有一種戒心。
  • 牙膏功效 不再是商家「說說而已」
    有的宣稱幽門螺旋桿菌抑菌率99.99%,有的直接打出「白不了不要錢」的招牌  牙膏功效,不再是商家「說說而已」  新規:不得明示或暗示牙膏具有醫療作用,不得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  有的牙膏宣稱幽門螺旋桿菌抑菌率
  • 為什麼天天喊著辭職的人沒走,而一聲不吭的人卻走了?原因真現實
    【導讀】職場上經常會出現一個比價奇怪的現象,那些整天在公司嚷嚷著要辭職的人,總是能幹特別長時間;而那些真正辭職的人,平日裡根本就看不出來,等到走的當天才會知道他們要離職了,對於這個現象,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