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28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和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聯合發布廣東職業教育學校競爭力報告,報告顯示,2005年,廣東高職高專院校65所,在校生44.7萬人,佔本專科在校生總數的52%.高職教育在數量上已佔據廣東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報告分析指出,肇慶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校和廣東省惠州衛生學校位列2006廣東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競爭力10強前三名。
中職院校就業率平均超95%
有關專家指出,廣東巨大的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缺口,使得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在近年就業形勢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仍然能夠較好的就業。當然,這也與職業教育以市場為導向辦學密不可分。統計顯示,近年來廣東中職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連年平均超過95%,甚至出現幾個職位供一個畢業生選擇、部分畢業生一畢業即自主創業的局面。
報告中分析,2005年廣東中專生就業形勢呈現「三高一低」的新特點,即「高就業率、高選擇性、高創業率、低成才成本」,這是廣東創新「四大模式」發展中職教育的結果。
一是訂單培養模式,學校從企業獲取人才需求訂單,為企業「量身定做」培養技能型緊缺人才,確保供需零距離對接和學生就業與企業用工一體化;
二是校企合作模式,採取訂單式、定向式、定點式等培養方式,學校與企業掛鈎實行定向培養培訓,面向企業員工、青年農民開展各類學歷教育和短期務工培訓,校企合作商定人才培養計劃、教學方案,協同管理教學過程,產教結合,保證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
三是學分銀行模式,實行彈性學制,學生按規定修滿學分可提前畢業,同時也允許和鼓勵學生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學生就業或創業階段可將學分存入「學分銀行」,一定年限內積分達到要求即可畢業獲取畢業證書;
四是助學解困模式,積極實施「職教扶貧計劃」。
此外,廣東正在加大力度實現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更順暢、寬口徑和緊缺專業有選擇的對接,體現中職教育「就業有優勢,創業有本領,升學有希望,終身學習有基礎」的辦學特色。近年來,廣東中職畢業生有20%升入高職,錄取率超過90%;其餘約80%的畢業生選擇了就業。
珠三角為職業教育核心地帶
據分析,職業技術教育實行的是「分級管理,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珠三角地區政府投入的力度比較大,所以,這些地區職業技術教育的水平和質量都比較高。廣東省級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有232所,有70%在珠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戶籍人口佔全省的26%,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佔全省的58.6%,每萬人口在校生233人;東西兩翼山區戶籍人口佔全省的74%,而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僅佔41.4%,每萬人口在校生74人。同時,由於珠三角地區各項教育的充分發展,區域內的職業院校生源不足,因此珠三角地區職業院校培養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而該地區需求大量的技能人才又不能在區域內解決。
專家指出,這就需要建造珠三角職業教育核心地帶和重要基地,吸收東西兩翼和山區學生到珠三角地區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就讀。此外,鼓勵珠三角地區優質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把東西兩翼和山區相應層次的學校辦成分校,或到東西兩翼和山區設校區。珠三角地區7個地級市也將在「十一五」期間每年安排接收對口幫扶縣200名以上貧困家庭的初中畢業生到珠三角各級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和技工學校就讀,免費接受職業技術教育。
(編輯:夏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