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十月,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吃吃喝喝睡睡,活動活動筋骨,呈現出各種有趣地「胎位」,有的頭朝下,有的臀部朝下,有的乾脆橫躺著。
寶寶到了預產期,媽媽就會越發關心寶寶的胎位問題,我們都知道,最佳狀態是小寶寶的頭先出來,分娩是最順利的,如果寶寶是臀部朝下,或者橫躺著,這些都是胎位不正,會增加順產的難度,不過,孕媽媽也不必過於擔心,有一些胎位不正的情況是可以調整的。
近日,廣東東莞一名孕媽媽也遇到胎位不正的問題,慶幸的是醫生用了一種「乾坤大挪移」手法,在短短的十幾秒裡就將胎兒倒轉180度,最終孩子頭朝下,孕媽媽也安全順產。
醫生嫻熟的手法,讓一個小生命在媽媽肚子裡轉圈,乖乖地回到了正確的位置,安全的降臨世界,整個過程不禁讓人捏一把汗,直呼太神奇了。
這種「乾坤大挪移」也叫「外倒轉術」,就是醫生通過孕婦的腹壁轉動胎兒,使不利於分娩的胎位轉成有利於分娩的胎位,這樣,可以大大增加順產的概率。
不過,這麼神奇的倒轉術,對醫生的技術和孕婦的身體情況都有要求,醫生會事先做一個超聲波,檢查寶寶的位置,胎盤的位置,以及羊水的數量做出綜合判斷,所以,不是所有孕婦都適合,孕媽媽切忌自行盲目操作。
「乾坤大挪移」的方式過於專業,不到萬不得已,醫生是不建議的。
日常來說,孕媽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自己做一些胎位糾正操,而且多數媽媽反應還是有效果的。
膝胸臥式:孕媽媽跪伏在床上,雙手趴在床面,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胸部與肩膀儘量貼近床面,臉偏向一側,腿部和床面垂直。
第一次慢慢適應,以2分鐘為宜,隨後,逐漸加長時間,每次15分鐘為宜,每天2次,堅持一周,及時去醫院檢查胎位情況。
這個方式適合30-32周的孕婦,也是調整胎位的最佳時間,每次練習的時候,孕婦要先上個廁所,排空小便,衣服以寬鬆為宜。
看到這裡,很多媽媽好奇,為啥有的人胎位正,有的胎位不正?哪些因素會造成胎位不正呢?
1、羊水過多或者過少
羊水不正常是導致胎位不正的常見原因,過多的羊水導致胎兒翻滾隨意,活動範圍增大,過少的羊水則不能滿足胎兒的活動需求,這些都會造成胎兒回不到正常的位置,從而產生胎位不正的情況。
2、臍帶過短
臍帶是向胎兒輸送營養的連接,如果過短,胎兒攝入的營養會不足,導致胎兒生長過慢,影響活動範圍,致使活動空間的增大,產生胎位不正。
3、子宮畸形
產婦子宮的空間發生變化,使得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變化,引起胎位不正。
4、產婦腹壁鬆弛
產婦的腹壁鬆弛,肌肉彈性弱,使得子宮失去有力的支撐,導致胎兒出現胎位不正。
5、多胞胎妊娠
多胞胎的情況下,2個以上的胎兒共用子宮的羊水,多數情況下,羊水不能滿足胎兒翻身、活動等,因而胎兒無法轉回到正常的位置,也會產生胎位不正的現象。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對於胎位的問題,也不需要過多的焦慮,希望每個媽媽都能輕鬆平安的生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