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朱邦凌
如今為了滿足消費者各方面的要求,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全面屏的手機逐漸成為市場趨勢。同時,新款式的手機層出不窮,各大品牌在屏幕方面做的創新也越來越多,對於這樣的手機,如何保護好屏幕成為手機使用者著重考慮的問題。調查表明有超過75%的消費者會在購入手機之後立馬購入手機殼。
1、「中國製造」手機殼銷往全球,疫情中盈利情況仍穩步增長
市面上的手機殼的型號、材質、款式、圖案種類各式各樣,生產手機殼的廠商也比比皆是。在地攤、手機配件市場有著無數品牌的手機殼並且價格低廉,但鮮少有廠商可以做到像傑美特一樣,一年的銷售量能超過5000萬個。除了自身設計生產的手機殼,傑美特還給其他品牌做代加工。例如華為的手機殼,還有泰格斯、派力肯這樣大品牌的手機殼。線下有亞馬遜、沃爾瑪和華為等商店;線上有亞馬遜商城、京東、蘇寧易購等網商。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傑美特2017-2019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54,105.84萬元、64,692.04萬元、82,934.29萬元,淨利潤分別為3,982.84萬元、6,129.54萬元、13,116.28萬元。智慧型手機保護類產品和平板電腦保護類產品為公司主營業務產品,2017 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上述兩類產品的銷售收入合計分別為45,849.35萬元、60,208.83萬元和76,606.61萬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9.33%、97.05%和98.65%。即使在疫情的影響下,公司在2020年1-6月公司盈利情況仍然良好。這樣看來,公司資產總額和所有者權益穩步增長,資產結構合理。
2、不甘於每日「機械」工作,19歲成為「深漂」僅僅四年創業
傑美特的創始人諶建平從學校畢業後先進入了一家五金廠做統計工作。每天重複性的工作雖然能讓他較為輕鬆地拿到一份不錯的薪水,但諶建平漸漸發現這樣的工作無法給他帶來成長,個人的提升空間大大縮小,於是諶建平選擇了辭職。
從五金廠辭職後諶建平並沒有立即去求職面試,而是先進入電腦培訓公司學習。憑藉他的努力,僅用一個月就迅速掌握了5套軟體的操作。當時學習機構的老闆看到了諶建平的進步,就讓他白天學習,晚上化身老師給學員講課。在這樣的過程中,諶建平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這份能力也就成為他尋找下一份工作的底氣。
在2002年,19歲的諶建平進入深圳,在一家廣告公司成為了設計師,在這工作期間,他接觸到電子行業的平面設計,他發覺市場上還有很大的空白,這對他來說是個不可得多的機會。在2003年,諶建平從廣告公司辭職,用掉自己所有的積蓄往掌上電腦等電子產品配件的生產方向發展,又找朋友借了10萬元,終於在2004年春節後成立了一家公司,佳盟科技公司。
3、創業後繼續學習,偶然機會加入手機殼製造行業
新公司從成立一開始就有良好的態勢,諶建平也認識到了公司管理的重要性,於是在2004年底他報名到中山大學上EMBA班,也因此結交了他的夥伴黃新。
2005年一個歐洲客戶到佳盟參觀,他的手機殼引起了諶建平的注意,諶建平留下了客戶的手機並馬上開模他的系列保護套,這一產品給諶建平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由此諶建平開始了他漫長的手機殼生產之路,由最初的底端個人定製手機殼,到如今定位高端,品牌手機的量身定做,諶建平和他的團隊一次次研發,一次次創新,公司有了上百項的專利技術,諶建平可謂是貨真價實的「手機殼大王」,把手機殼的生產做到了極致。
4、傑美特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但仍有客戶集中風險
從2016年以來,傑美特的手機殼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不斷提升,從2016年的1.53%提升到了2019年的4.94%。由於近幾年移動智能終端行業的快速發展,大量企業加入到行業內,競爭者魚龍混雜。儘管如此,根據預測,到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年出貨量將達到15.7億部,移動智能終端配件的市場空間仍然曠闊。
但公司的大客戶集中情況也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了風險。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公司對華為的銷售收入分別為 12,697.48 萬元、26,517.85萬元和37,711.47萬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3.47%、40.99%和45.47%。也就是說,如果華為的手機等產品出貨量下滑,對傑美特來說影響也較大。
5、科技創新不斷,智能終端發展保證行業市場增長
傑美特除了在防摔、防撞等功能性方面做出了創新,在個性化、時尚化的方面也下足了功夫。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投入為3,212.13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3.87%。公司目前的技術儲備足以支撐未來業務的發展。
未來,隨著 5G 技術產業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以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傳統移動智能終端仍將保持較高的更新換代頻率,以智能手錶等為代表的新型移動智能終端仍在不斷湧現和發展變化。這樣的情況保證了移動智能終端配件行業仍具有良好的收入增長空間,傑美特作為行業內十分成熟的企業,前景也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