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封城,踩完中國轉頭就吹義大利?《紐約時報》「雙標」現場

2020-12-17 英語世界

3月8日,《紐約時報》在其官方推特上先後發布了兩條推文。

第一條發布於上午10點30分,講述中國封城情況:

To fight the coronavirus, China placed nearly 60 million people under lockdown and instituted strict quarantine and travel restrictions fo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others. Its campaign has come at great cost to people’s livelihoods and personal liberties.

為了抗擊冠狀病毒,中國隔離了6000萬人,並對數億人實施嚴格的檢疫和旅行限制。這場戰『疫』極大損害了人們的生活與個人自由。

1.place…under lockdown: 將…置於封鎖之下

2.institute: vt.建立、設置

3.quarantine: n.檢疫隔離

4.come at great cost to:讓…付出巨大代價

20分鐘後,《紐約時報》又發推文報導了義大利的封城情況:

Breaking News: Italy is locking down Milan, Venice and much of its north, risking its economy in an effort to contain Europe’s worst coronavirus outbreak.

突發新聞:義大利正在封鎖米蘭、威尼斯、以及北部大部分地區。他們冒著犧牲自己經濟的風險來遏制這場歐洲最嚴重疫情的蔓延。

1.breaking news:突發新聞

2.lock down:封鎖(名詞:lockdown)

3.contain:遏制

很快,義大利推文下的評論一片翻車,被「雙標」(double standards)「偏見」(bias)等字眼淹沒……

Amazing double standards compare to a tweet right before this one.

China: at cost of people's livelihoods and liberties

Italy: risking its economy

跟前一條推文相比,雙標太明顯:

中國:「以民眾的生活和自由為代價」

義大利:「冒著經濟風險」

這一事件也在引發了中國媒體的熱議,人民日報更是稱其為馳名「雙標」。

今天借這個話題,就跟大家聊一聊「雙標」的英文說法:

「雙標」是網絡流行語,完整說法是「雙重標準」,翻譯為「double standard」。 指「對同一性質的兩件事情,使用不同的評判標準(a double standard implies that two things which are the same are measured by different standards)。

例句:

The governor is being accused of (having) double standards in being tough on law and order yet allowing his own cabinet members to escape prosecution for fraud.

州長被指責「雙標」,他一方面要求嚴格對待法律和秩序,另一方面卻縱容他的內閣成員逃脫欺詐起訴。

There are double standards when it comes to men and women appearing on screen as they get older.

人們對於螢屏裡的男性和女性變老這件事有著雙重標準。

再回到《紐約時報》,兩篇推文對「封城」一事的講述也被指責為「雙標:

New York Times is being accused of having double standards in criticizing China violated its people’s liberties yet praising Italy for risking its economy to contain coronavirus outbreak.

《紐約時報》被指責「雙標」,它一方面批評中國侵犯民眾自由,一方面又讚揚義大利敢冒風險抗擊疫情。

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成立於 1851年,至今已獲得127個普立茲獎,在美國乃至世界報紙品牌中影響巨大。這一次的兩篇推文你覺得是否「雙標「呢?

「PS:有條件的同學可以點擊連結閱讀兩篇文章再做出判斷:

中國篇:https://www.nytimes.com/2020/03/07/world/asia/china-coronavirus-cost.html

義大利篇:https://www.nytimes.com/2020/03/07/world/europe/coronavirus-italy.html」

相關焦點

  • 國際馳名雙標!同是「封城」,紐約時報猛踩中國20分鐘後狂贊義大利
    義大利封城,是「冒著犧牲自己的經濟風險」;中國封城,是「極大損害人們的生活與自由」……這是《紐約時報》在同一天內先後發布的兩條推文內容。同樣是「封城」,同樣是特殊時期採取的特殊措施,《紐約時報》如此拉踩分明,實在有違新聞媒體基本的職業操守。3月8日,《紐約時報》在其官方推特上先後發布了兩條推文。
  • 紐約時報雙標現場 猛踩中國20分鐘後贊義大利
    【#紐約時報雙標現場#:同樣是封城,#紐約時報猛踩中國20分鐘後贊義大利#】近日,《紐約時報》連續發布推文,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義大利封城則是「為遏制冠狀病毒肺炎,冒著經濟風險」。兩條信息發布時間僅僅相隔20分鐘。同樣是「封城」,為何中國就是「反人權」,義大利則是「崇高的」?
  • 這一回,《紐約時報》的「雙標」20分鐘就玩砸了
    來源:參考消息這一回,《紐約時報》的「雙標」20分鐘就玩砸了……義大利封城,是「冒著犧牲自己的經濟風險」;中國封城,是「極大損害人們的生活與自由」……這是《紐約時報》在同一天內先後發布的兩條推文內容。▲《紐約時報》推特截圖同樣是「封城」,同樣是特殊時期採取的特殊措施,《紐約時報》如此拉踩分明,實在有違新聞媒體基本的職業操守。3月8日,《紐約時報》在其官方推特上先後發布了兩條推文。
  • 《紐約時報》的「黑色20分鐘」:踩中國贊義大利
    「如果你沒見過雙標,那麼就讓我帶你來見識一下;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紐約時報》可以說是一家比較權威的報紙了,而這樣的媒體給自己的標榜也是「客觀公正」。可能是我年紀大了,在他所發的兩條想間隔20分鐘的推文裡邊,我看不到他的標榜,只能看見什麼叫雙標,什麼叫做黑色20分鐘。為什麼這麼說?對於新冠病毒所導致的目前狀況,很多國家為了抑制情況向壞的方向蔓延,所以選擇了封城這種舉措。
  • 《紐約時報》:中國「封城」帶來巨大損失,20分鐘後不惜自打耳光
    自中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一些西方媒體便不遺餘力地對中國進行「抹黑」,不久前,美國《華爾街日報》發文稱中國為「亞洲病夫」,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不滿。之後,中國外交部宣布,吊銷《華爾街日報》三名駐京記者的記者證。
  • 看到封城下的義大利,才知道中國是真的好!
    3月7日,義大利政府發布了緊急法案,11省列為紅色隔離區域;關閉全國範圍內電影院、劇院及博物館。9日夜間,義大利總理孔特宣布,因新冠疫情嚴峻,人員流動緊急管控措施將推大至義大利全境。和平時期的歐洲,還從未見過這麼嚴厲的措施。封城,而且是全球首個全境封城,對於義大利是多麼重大的事件,因為義大利人的性格天生自由、散漫慣了的。
  • 中國控制疫情犧牲了「自由」?老「陰陽人」《紐約時報》又來了!
    新年伊始,儘管中國出現了一些零星的疫情,但是與西方世界相比,中國成為世界的「安全島」。美媒《紐約時報》也承認這一點。它在1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稱,當許多國家仍飽受新冠之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中國在2020年全年報告的感染人數不到10萬人。自去年11月初以來,美國每天報告的病例都超過了這個數字。
  • 《紐約時報》贊韓國「不封城」,可做「民主範本」,網友:重點難道不...
    後半句矛頭突然指向中國,說「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a contrast to China)」……而在標題下的摘要部分,《紐約時報》點名表揚大邱市(Daegu),稱其雖然成為韓國疫情暴發中心,也沒有限制人們的行動,堪稱範本(template)。
  • 紐約時報筆下的中國疫情,給我們結結實實上了一堂西方「新聞課」
    顯然,《紐約時報》記者和編輯的眼光是十分「挑剔」的,有一套不可撼動的思路,只吸收他們想要的資料。他們就像一條強大的生產線,或者說是一套製作工藝,不管什麼東西,都會被他們磨碎、重組,加工,生產出一套「快消品」。《紐約時報》總部 圖/視覺中國這些「快消品」隱含著「正義-邪惡」、「繁榮-貧困」、「自由-禁錮」這一系列反義詞。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友發覺不對勁了
    說起2020這一年,新冠疫情無疑是一項焦點議題,全球眾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而在這其中,中國取得的成績可謂是相當顯著的,依靠著迅速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目前中國境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社會各行各業也已經基本恢復了正常運轉,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媒體卻仍然不死心,想要對中國進行抹黑和攻擊,不過美國網友面對這次的報導
  • 義大利小哥:我也一度覺得中國抗疫舉措太強硬,可現在……
    在中國居住過的齊遠航告訴中國日報記者。疫情期間,中國有很多快遞小哥充當「擺渡人」,幫助維持城市的正常運轉。但義大利跟中國不同,雖然義大利也有快遞小哥,但在當地網購和快遞並不方便。在義大利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網購。網購、收快遞都不太方便。所以就是只能走路去超市買吃的東西。
  • 視頻|起底外媒:「新冠」報導的偽善與雙標
    中國日報推出調查紀錄片,起底西方媒體的偽善和雙標。片長20分鐘,來不及看的小夥伴可以先收藏。03政治化一切問題再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紐約時報》作為國際馳名「雙標」是如何報導封城的。紀錄片片段《紐約時報》相隔兩周的兩個標題,第一個批評了中國的封城策略對湖北省的影響,第二個涉及到義大利採取的中國式封鎖,則讚頌義大利的做法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雙標」的背後,不僅僅是意識形態「有色眼鏡」看問題的表層驅動,更重要的是,服務於西方政治利益的媒體「專業化」的表現。
  • 全國封城下的義大利
    再過幾天,我們的處境就將成為你們的處境……」3月18日,法國《解放報》刊登了一封由義大利作家弗朗切斯卡·梅朗德裡寫給法國人的信。信中,他以經歷者的角度向法國人預言即將發生的場景:封城禁足、上網課、在陽臺奏樂、空蕩的街道。疫情席捲義大利的速度堪稱驚人:2月21日前,義大利公布的確診病例僅為3例,且確診病例的接觸者並未感染。此後確診數量陡然上升,情況迅速惡化。
  • 默克爾落淚德國封城,英國病毒變異大面積封城,當初嘲笑武漢封城的...
    在疫情剛剛爆發時,中國抓住了十分短暫的有效防疫處置窗口,並第一時間採取了極大力度的隔離措施,包括對整個武漢市進行封城隔離。而後來的經驗也表明,封城和隔離做法對於疫情防控來說萬分重要。
  • 紐約, 封城
    3月15日紐約市長白思豪表示正在考慮封城以控制新冠疫情的爆發
  • 鍾南山全程英文與歐洲分享中國經驗,網友:您太帥了!
    (新聞來源:浙江新聞) 贊義大利猛踩中國 近日,《紐約時報》連續發布推文,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義大利封城則是「為遏制冠狀病毒肺炎,冒著經濟風險」。
  • 一個義大利人的「封城」日記:見到中國專家 我充滿希望!
    義大利人格蘭代索·費代裡科是新華社的一名報導員,綽號「老費」,自3月10日義大利實施全國「封城」後寫起了日記。老費居住的地方正是疫情重災區帕多瓦。今天「老費」特別興奮,因為他在故鄉採訪到了援助義大利的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以下是新華社記者翻譯的老費「封城日記」第4篇。
  • 餘亮:忍不住寫封信給你,《紐約時報》
    親愛的《紐約時報》,在這個夜晚,我難以遏抑想要給你們寫信的衝動。《New York Times》,a certainly sexy name,是你們讓這份久違的閒情雅致重回我懷抱。你們太愛寫信了,尤其愛給我們的男一號寫信。據我所知,胡錦濤先生、習近平先生都收到過你們的公開表白。
  • 紐約時報年度照片回顧:2020年,很特別
    紐約時報在幾日前公布了這一年的年度照片回顧,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這特別的一年。 1月1日,紐約的時報廣場,人們正在慶祝新年。此時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接下來的一年將會發生什麼。 .........................
  • 《大連Happy之旅》亮相紐約時報廣場 百萬人現場觀看
    人民網1月3日電 據大連旅遊網消息稱,2013年12月31日,由大連市委宣傳部聯合國域無疆傳媒策劃的《大連Happy之旅》宣傳片以及現場活動正式亮相紐約時報廣場,來自現場近百萬人次以及全球約10億觀眾觀看了這一宣傳片。 紐約時報廣場舉行的水晶球迎新慶典,是全球迎接新年最盛大的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