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允許The Athletic在此提出一個理論:曼聯是英超最穩定的球隊。
我們不是想刻意逆大流,也不是想當偽君子,當然也無意撤回之前關於曼聯隊令人困惑的自相矛盾之處的判斷。我們希望向各位傳達這樣一個觀點:曼聯實際上並不是一支不穩定的球隊,反而是英超中最穩定,也最容易預測的球隊之一。
本文也不是想要進一步解釋「曼聯唯一的穩定之處就在於不穩定」。索爾斯克亞即將迎來執教曼聯的兩周年紀念日,球迷、球評以及其他對手的主帥在說到這支曼聯時都會提出同樣的觀點。當曼聯收穫掌聲時,其他人會說他們在反擊時進攻速度非常快,而且得分能力很強;當曼聯遭受批評時,他們會說曼聯在防守端總是顯得相當緊張,而在進攻端,他們缺乏反擊之外的穩定得分手段。
在勝仗和失利之間,索帥可能會對人員做出調整,也有可能更換陣型,但是The Athletic想說明一點:其實曼聯表現「好」與「不好」的比賽之間的區別並不大。儘管索帥上任後曼聯的防守有了提升,其實他們的防線每周都會給對手留下多次得分良機。同樣得益於索帥,這支曼聯每周都能通過轉換進攻創造出大把得分機會。其實球隊的比賽思路是相當穩定的,區別只是曼聯能否把握住機會比對手打進更多球。
「我覺得球隊糟糕的表現越來越少了,我們正變得越來越穩定。你永遠都不可能掌控最後的比賽結果,說到底還是要看雙方能否充分發揮自己的每一分優勢。」索帥本周五在賽前表示。結果這場曼聯3-1擊敗西漢姆的比賽再次證明了這支球隊有多奇特。這支球隊仍是「穩定」的,如果穩定的不是比賽結果,那就是比賽思路。
曼聯上半場的表現相當糟糕,他們無法應對鐵錘幫3-4-2-1陣型帶來的高位逼搶以及邊路重壓。索帥對首發名單的中場組合進行了調整,但博格巴、範德貝克和麥克託米奈組成的中場既沒有提供足夠有強度的防守,也沒能給卡瓦尼、格林伍德和馬夏爾組成的鋒線提供足夠的火力支援。西漢姆的福納爾斯和鮑文頻繁在肋部給曼聯製造混亂,尤其是後者,好好給特利斯上了一課,邊後衛應該做到攻防兼修。
和本賽季一貫表現一致的是,曼聯在防守端還是相當緊張,中場缺乏一位合格的屏障型球員,他們也無比想念費爾南德斯送出那些高難度的傳球將球隊串聯起來(這個問題源於索帥有意讓費爾南德斯休息,所以將他和拉什福德放在了替補席上)。曼聯在定位球防守中還是那麼脆弱(這也是貫穿上賽季的頑疾),第38分鐘讓紹切克利用角球機會在後點輕鬆破門,半場僅落後一球已經算是幸運了。
之後曼聯在半場連換兩人,費爾南德斯和拉什福德替下卡瓦尼(遭遇肌肉傷情)和範德貝克,到了第62分鐘,馬塔又替換馬夏爾(腹股溝受傷)出場。沒過多久,曼聯又展現出自己穩定的另一面,就是出色的抓轉換和反擊能力。
有了費爾南德斯和拉什福德壓陣,曼聯總算有了兩名能通過自己風格直接的跑動打開局面的球員(儘管馬奎爾一直在努力地衝向中場)。費爾南德斯吹響了曼聯反擊的號角,他接下迪恩-亨德森的長傳(這球在空中可能已經出邊線了),然後從右路內切,給博格巴送上助攻,讓法國人扳平比分。
索帥完成換人後,曼聯隊的整體強度有了提升,場上的天賦也更加出色了。特利斯有了更多傳中選項,而他第68分鐘的傳中找到了格林伍德,曼聯前鋒讓球隊取得領先。第65分鐘曼聯扳平比分後,費爾南德斯和拉什福德提供的能量,以及馬塔帶來的傳球,讓西漢姆防線變得更加混亂,也創造出了更大的進攻空間。由於得到了更大的處理球空間,場上也有了更多的突擊手,博格巴也被成功激活了,第78分鐘,他發起了一波反擊,最終由馬塔助攻拉什福德鎖定勝局。
對於本場比賽的一種解讀方式是索帥選擇了錯誤的首發陣容,這套首發沒有一個合適的傳球手(費爾南德斯),也沒有一個能穩定地將球帶入前場關鍵區域的攻擊手(拉什福德)。這種不穩定來源於索帥比較依賴麾下球員的個人能力,而非成熟的戰術體系,但球員畢竟是普通人,會經歷狀態起伏,所以球隊也會經歷高峰和低谷。在周五的賽前新聞發布會上,索帥也談到了這點:「足球還是普通人參與的一項運動,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
不過索帥也暗示了我們的理論,其實這支曼聯是個穩定的團隊,下一句話他就說道:「就表現而論,如果回溯30到40場比賽,我們是英超當中最為穩定的球隊。」
我們經常會用「重量級」一詞來形容曼聯這家豪門在世界足壇的地位。如果曼聯在拳壇有一個對應的大人物,那應該是德納提-懷爾德——與同期的一些拳擊手相比,懷爾德的拳擊技術可能稍遜一籌,但只有狀態合適,他完全有能力擊倒頂級的對手。如果對手能夠避免被曼聯的反擊正中面門,那麼曼聯就像懷爾德一樣,並沒有太多辦法給對方製造麻煩,反而自己的下顎會頻繁經受對手重拳的考驗。
但是和懷爾德類似,曼聯樂見對手在比賽中顯露疲態,或是態度鬆散,或是犯下致命錯誤,讓自己得到揮出重拳的機會。就如我們之前在文章中說過的,索帥傾向於抓轉換的A計劃是個明智的決定,不單是符合拉什福德、馬夏爾、博格巴和費爾南德斯等關鍵球員的比賽特點,而且速度因素是永遠沒辦法徹底被研究透如何防住的。對手也許能發覺曼聯的進攻意圖,並探查他們的動作,但是他們沒辦法做到面面俱到,擋住自己已經知道對面揮出的一拳。
(繼續用拳擊來類比,索帥最近也提到,他們的比賽計劃會根據哪一方先進球相應做出調整,這和拳王泰森的名句差不多:「面門挨上一拳之前,所有人都有一套比賽計劃。」)
這可能也是曼聯在客場的表現如此出色的原因,對手在自家主場會踢得更加主動,嘗試更多進攻,從而給曼聯留下更多的反擊機會。儘管人數不多,西漢姆畢竟是九個月來首次在自家球迷面前比賽,主場氛圍給鐵錘幫帶來了更多助力,莫耶斯的球隊在上半場也確實踢得非常好。周六拿下這場勝利後,曼聯已經取得了客場9連勝,其中7場比賽他們都至少打進3球。
在這支曼聯陣中,有多名球員都是懷爾德式的「一球超人」風格。馬奎爾是一名出色的出球型中衛,但缺乏頂級的回追速度。萬-比薩卡是一名優秀的一對一防守人,但還需要提升自己的進攻能力。弗雷德(本場比賽並未出場,因為索帥希望曼聯的中場能有足夠好的身體素質和身高)擅長攔截但沒法傳出穿透性傳球。博格巴能傳球,但是防守強度沒法保證。布魯諾則是有些太過痴迷於向前傳球。拉什福德的腳下不錯,然而背身拿球時效率就會大大降低。通過一場又一場的比賽可以看出,曼聯球員的特點有時候並不能良好互補,不過他們會堅持自己擅長的事,期待自己的比賽計劃能奏效。
與拳擊類似,你可以通過出色的執教,學習新的技戰術來掌握更好的進攻和防守。索帥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近期他談到了曼聯會練習傳中和更多的進攻套路。儘管外界希望曼聯能拿出比當前更容易復刻的制勝辦法,在曼聯真正掌握其他的進攻辦法前,我們暫時看不清他們能走到哪一步,又有怎樣的後備計劃。在「出色的團隊表現(Good Team Performance)」中,是沒有「我(I)」這個字的,但是在「個人能力(Individual Quality)」和「終結能力(Quality of the Finish)」中有好幾個,被問及球隊上下半場有何變化時,索帥也提到了這兩個詞組。
「通過轉換進攻得分(Score on the Transition)」中也有「I」,更重要的是,「勝利(Win)」這個詞同樣有字母「I」。批評家可以提出合理的質疑,認為曼聯還缺乏成為一支好球隊所必需的戰術體系,不過索帥的球隊似乎足以被排進「足夠好」之列。
憑藉毀滅性的右拳,懷爾德成功守住WBC重量級拳王頭銜長達5年。賽後撰寫本文之時,索帥的球隊成功殺回聯賽前四,距離榜首也非常近。
曼聯是英超最為穩定的球隊。每場比賽他們都希望在自己脆弱的下顎挨上一拳之前先將對手擊倒,有時候他們會應聲倒下,但大多數時候並不會,然後用自己的重拳收下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