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高雄市長韓國瑜將舉行第一場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造勢活動,地點就在臺北「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上,頗有直接向現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挑戰的意味。韓國瑜算是比較晚表態的2020準參選人,卻是第一個舉行造勢活動,就臺灣目前的客觀環境而言,此乃不得不然。蔡英文通過操縱臺灣社會體制,扭曲憲政,壓抑臺灣基層民眾的意願。有壓制就必有反抗。既然臺灣的社會體制無法維持公平,那麼反抗的聲音就只能表現在街頭,而韓國瑜剛好提供人們對臺灣政治不滿的宣洩口,這種局面又有點回到去年臺灣地區地方選舉前。韓國瑜必須謹慎行事。
蔡英文上臺已三年,表面上成功地控制臺灣地區社會體制,用臺立法機構多數將臺灣社會體制「東廠化」,也用鐵絲網圈住了抗議的聲浪,甚至大法官也提名「顏色正確」的人選,但執政失能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讓臺灣社會如同壓力鍋一樣,等待引爆的火種,而個性剛強、能衝能撞,卻被國民黨陳舊官僚體系壓抑多年的韓國瑜,正是那顆火種。當國民黨被打趴的時候,騰出的空間正好讓韓國瑜的火苗冒出頭來,結果星火燎原,燒遍全臺灣島,造就了去年臺灣地區地方選舉民進黨慘敗的結果。
今年初,臺灣社會將經歷一年的2020「大選」過程,首要仍是蔡英文施政的風格,這將決定大勢的性質。遺憾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蔡英文依然迷信操弄臺灣社會體制,把自己信賴的人放在民進黨當局機器的關鍵環結,試圖主導規則的制定,作為政治勝利的法寶。這種手段不可能獲勝,卻會對臺灣社會的民主造成深刻的傷害。
蔡英文言必稱「民主」,宣稱「改變臺灣的社會結構」,問題是,在競選過程中改變民進黨的初選規則,跟臺灣社會結構有何關係呢?壓制國民黨、壓制民進黨內部、漠視反映臺灣地區民眾基本意願的公投結果,其心態和手段,創造了比去年臺灣地區地方選舉更大的人民抗爭的政治空間,也等於提供韓國瑜在2020「大選」勝利的大勢。
從年初以來,韓國瑜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參選2020的正當性,他不能夠違背對高雄市民的承諾,也不能違逆全臺民眾的高度期望,同時還要面對國民黨老派官僚體系的阻擾,更要面對臺灣首富郭臺銘與郭粉的挑戰,無論對內對外,都是困難的局面。但在支持者堅定的援助下,韓國瑜以適當的方式逐步排除了困擾。目前他的參選已無程序上的障礙,主動權逐漸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現在韓國瑜所應該做的是看清大勢,掌握做事的原則,設定贏的步驟,並且以穩健的腳步,不受枝節問題的幹擾,大膽又耐心地爭取最後的勝利。
去年臺灣地區地方選舉之前,如果說韓國瑜尚是一位揭竿而起的草莽人物,今天的韓國瑜市長卻已經是建制人物,必須展現團隊施政的能力,並取得施政成績,進一步提高高雄人民對他的信賴感。因此今天的韓國瑜市長必須滿足兩項政治要求:其一,面對蔡英文扭曲臺灣社會體制公平時,他必須借用街頭群眾的力量,發出臺灣人民要求正義的怒吼,這是打天下的能力。其二,在促進高雄的發展和進步上,他必須展現強大的團隊力量,取得傲人的施政成果,這是平天下的能力。在2020「大選」前,韓國瑜必須同時展現這兩種能力,並在不同面向的議題上做最適當的表現,以取得兩者的平衡。
去年底以來,韓國瑜全力拼高雄市政,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大陸爭取水果訂單,成績有目共睹,這是他民調持續升高的根本原因。至於他在臺灣民眾的強烈期待下,試探2020「大選」之路時,開始涉及到臺灣社會的大政議題時,就顯得的準備不足,或許是兩者交錯之間,形成節奏的混亂,造成中間選民的猶豫,導致韓國瑜市長的民調下滑。
從更長期而言並不必然是壞事,因為它反而提供了韓國瑜認真檢討,穩住腳步,重新出發的契機。就像在球場上,球隊表現不好時就應該喊暫停,冷靜一下,調整打球的節奏,以重新取得主導權,這也是韓國瑜現在應該做的。
大形勢對溫良恭儉不讓、勇於挑戰蔡英文當局不正義的臺灣社會體制的韓國瑜非常有利,他努力不懈地拼市政,謀定而動地提出社會大政,並在蔡英文在扭曲臺灣社會體制的同時,以街頭集會展現人民真正的聲音,韓國瑜已找到三者的平衡與節奏,這是韓國瑜的必勝之道,也是臺灣人民挺他的重要理由。
文:vessel綜合臺媒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