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主要地震帶示意圖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地理》雜誌2008年第6期)
中國以佔世界7%的國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陸強震,是大陸強震最多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如果這句話不是出自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的韓竹君研究員之口,我會覺得這是個天大的謊言。
「不是日本嗎?」我脫口而出。
「當然,更準確的說法是:中國和日本一樣,都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
他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佔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中國人常為「我們用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這7%的國土上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陸強震,是世界上大陸強震最多的國家。中國人抗震意識的薄弱,是我國和日本最大的區別。
以地質學家的專業眼光來看,這卻是毫不意外:地震是與一定的地震構造相聯繫的。在中國,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作用,再加上歐亞板塊深部地球動力作用的影響,巨大的晚第四紀活動斷裂十分發育,而這些斷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溫床。有歷史記載以來,中國大陸的幾乎所有的8級和80-90%的7級以上的強震都發生在這些斷裂的邊上。
西部地震頻度高,東部地震影響大
「都說中國發生地震多,可是我們為什麼沒有覺察呢?」我向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鄧乃恭研究員提出了這個問題。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汶川大地震以前,我國近年的大地震是哪次?」「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級。」我仔細想了想才回答。
「不對,其實在2001年就有一場8.1級的地震——東崑崙地震。因為發生在荒無人煙的青藏高原,所以並不被大眾所知了,中國西部的很多地震都是這樣。」鄧乃恭的手指在《中國地震帶分布圖》上自北向南沿賀蘭山、六盤山、秦嶺、大涼山一線划過:「這是南北地震帶,它把我國分成了東西兩部分,西部地區的地震在頻度和烈度上都遠遠高於東部地區。地震『偏愛』西部,往往西部發生5、6場地震,東部才發生1場地震。原因就是我國的『鄰居』印度板塊太『熱情』,不斷北移,把西部地區擠得太厲害了。」 (劉晶晶/文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