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河兩岸成了親水樂水的好去處 高新區黑臭水體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
渠底的石頭在水中隱約可見,渠中不時有成群的小魚遊過,渠邊栽種的梭魚草、水生美人蕉等植被奼紫嫣紅,渠兩岸有供居民休閒歇息的人行步道、水吧、書吧等設施,除此之外還建有供孩子玩耍的沙池……只要天氣晴朗,幾乎每天早晨,家住雞山社區的唐阿婆都會帶著孫子沿雞山排洪渠散步,並不時停下腳步,欣賞河渠兩岸的美景。
令人難以想像地是,幾年前這裡還曾是一條令人望而卻步的「黑水河」。
在高新區,發生同樣巨大變化的河渠還有唐家灣鎮的東岸排洪渠。「以前,生活汙水和雨水在這排在一起,夏天最臭的時候我們都寧願繞遠路走!」東岸社區居民陳阿姨表示。現在,東岸排洪渠上有橋梁,沿岸有親水平臺及3000米的周邊配套步道,已成為「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堤固」的親水休閒娛樂場所。
採寫:本報記者廖明山蔣毅槿攝影:本報記者吳長賦
多措並舉
實現城市黑臭水體「不黑不臭」
雞山排洪渠和東岸排洪渠,兩條河渠早年一度因周邊無市政管網,沿線舊村、臨時建築等雨汙混流直排入渠等造成水域汙染,引起周邊群眾對水體質量的很大意見,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如今,雞山排洪渠、東岸排洪渠水體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不僅實現「不黑不臭」目標,部分地段還與城市景觀結合建設生態廊道,成為周邊居民親水、樂水的好去處。
為確保各項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有效落實,高新區堅持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作為重要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通過領導掛帥、徒步巡河、專題督辦等方式,「一河一策」定方案、「一河一臺帳」定措施,按生活、工業汙水分類施策,統籌考慮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重點抓好沿河截汙、水質治理,並與城市景觀結合,修復建設生態廊道,著力打造良好水生態。
「我們開展了對非法畜禽養殖、非法搭建、非法排汙口的清理,建設截汙管網並對渠底做了清淤疏浚。」說到治水,高新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景觀營造方面,我們還建設了慢行步道和園林景觀等。」
據介紹,針對雞山排洪渠,高新區在2014年至2019年期間,分別開展了非法養殖清理、唐家水廠提標改造、截汙納管及汙水管網建設、兩岸景觀提升等一系列整治措施,依法關閉整治24家養殖場,截汙整治26個沿岸排汙口,新建汙水管道約1200米,新建汙水提升泵站3個,完成一河兩岸景觀工程建設,累計投資3000萬元。
在東岸排洪渠,2015年到2019年期間,高新區對其實施截汙納管、渠底清淤、水質提升、兩岸道路景觀提升改造等工程,並依法清拆臨時建築、違法排汙管及清理用地約4.2萬平方米,完成沿線23個排汙口的截汙整治,建設汙水管道約4100米,橋梁、親水平臺與周邊配套步道3200米,累計投資1.45億元。
創新治水
採用「EPC模式」治理問題河道
高新區在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中大膽創新,採用「EPC模式」對包括雞山排洪渠和東岸排洪渠在內的10條問題河道實施綜合治理,將河渠整治、新建汙水提升泵站及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管網建設及病害修復等工程「整體打包」納入整治,縮減採購施工中間環節,高效、系統、專業化推進河渠整治。
據了解,「EPC模式」即指工程總承包模式。相較於傳統承包模式,該模式不僅可以強調和充分發揮設計在整個工程建設中的主導作用,還能有效克服設計、採購、施工各環節相互制約和相互脫節的矛盾,通過設計與施工並行實施,實現優化項目管理、有效縮短工期。
與此同時,高新區還嚴格執行水汙染防治納管制,落實排水戶雨汙分流,出臺《高新區河長制河長名錄》《高新區河長工作手冊》,建立「一河(湖)一檔」。除了定期對轄區內城市黑臭水體進行日常監測,還將城市黑臭水體重點渠段納入水質在線監測,水質數據實時反饋,發生異常即時預警通知,確保監測預警做到位。
全力以赴
實現雞山渠東岸渠「長治久清」
截至目前,高新區城市黑臭水體各項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19年通過了城市黑臭水體「初見成效」整治效果驗收,今年7月高新區順利通過省住建廳和省生態環境廳聯合開展的城市黑臭水體專項排查,實現了高新區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百分百的階段性目標。
「為進一步做好我區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我區將根據省、市關於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工作要求紮實推進各項任務。」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為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成效,高新區將加強監督,認真梳理水環境治理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做到立即查、迅速改,明確工作重點、堅定不移抓好落實,並強化日常巡查管理、保持河道整潔、行洪通暢、設施正常運行,營造河道良好生態環境。
此外,高新區還將全面開展東岸留詩山片區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和「一河兩岸」生態廊道景觀提升工程,持續鞏固河渠兩岸「清四亂」「五清」專項行動成果,以「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為目標,全力以赴實現雞山排洪渠、東岸排洪渠「長治久清」。
(文章來源:珠海特區報)
(責任編輯:DF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