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午11點半,距中午放學還有20分鐘,位於河北省寧晉縣的米家莊村小學門口早已聚集了前來接孩子回家的家長。自行車、電動車、電動三輪車等近百輛交通工具,自學校門口一直綿延到村裡的大街上,構成了一條長約100米的「長龍」,場面壯觀。
隨著我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逐年增加,農村人口出生率持續降低,農村學齡人口不斷下降,各地對農村小學和教學點進行適當合併,實施學校整合撤併政策。米家莊村小學就是由米家莊一村、二村和三村3個小學合併而來的。合併後,來自全村的小學生們都要匯聚到一起上學,這樣就增加了不少學生們的上學路程。同時,隨著現在村民們的安全意識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
相比城市,農村裡的小學門口在上下學時,基本上看不到汽車排隊的場景,更多的則是自行車、電動車和電動三輪等交通工具。時下正值寒冬,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一旦保暖錯失不到位,出門上下學很容易被凍傷。為避免凍傷,穿著上除了裹得嚴嚴實實外,家長們也開始在交通工具上注意了起來,他們為電動自行車和電動三輪車安裝了遮陽棚,並在車上鋪上厚厚的棉被。「給電動車裝上棚,封閉好了,孩子的臉和手就不會凍了。」一位家長說。
在學校門前的馬路一側,停滿了安裝有遮陽棚的電動三輪車。
村裡的年輕人常年外出打工,而照看孩子的活兒就落在了爺爺奶奶的身上。通常,他們會提前將午飯做好,然後駕駛著電動三輪車到學校接孩子。圖為一位奶奶帶著未上學的小孫子,在寒風中等待著孫女放學。
自行車、電動車、電動三輪車等近百輛交通工具,自學校門口一直綿延排到村裡的大街上,構成了一條長約100米的「長龍」。圖為村民在大街上,悠閒地坐在「敞篷」三輪車上,等待孩子放學出來。
11點50分,學校按時放學,回家心切的學生們猶如放飛的「籠中鳥」,從學校門口蜂擁而出,現場不時聽到家長們叫孩子的呼喊聲。
前來接送孩子的家長,也有一些是騎電動車的。電動自行車在農村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到了冬天,村民們就會在電動車的兩個把手上,綁上一副厚厚的手套,身上再穿上厚厚的棉衣,戴上帽子和口罩,這樣在路上就可以風雪無阻了。
有些接送孩子的電動三輪車,雖然安裝有遮陽棚,但四周透風,在寒冷的冬天僅僅起到遮陽的作用。
放學後的學生們將沉甸甸的書包順手扔到車上或遞給爺爺奶奶,裹得嚴嚴實實地坐在車子後面回家了。
現在,隨著村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購買帶棚電動三輪車,來接送孩子。雖然封閉性較改裝的三輪車大大提升,但帶棚電動三輪車在行駛中也存在著很多盲區。最後,小編在這裡提醒各位家長,在方便生活的同時,也要注意行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