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漸漸長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2020-12-11 中華網

2018年8月知乎完成2.7億美元E輪融資以後,開始全面布局商業化用戶付費知識分享平臺。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知識付費看起來依然處於隨時可以起飛的「風口」。

但隨著知乎商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勢必會阻礙知乎精英知識分享平臺的進一步搭建。「海鹽計劃」發布會上,白鬥鬥將一直以來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總結為「知乎三問」:如何保障良性討論氛圍?如何兼顧內容的質和量?優秀創作者能否獲得收益?而隨著知乎日益壯大,哪怕發展到已獲E輪融資的今天,我們卻驚奇地發現,這三個問題,知乎竟然一個都沒有解決。

雖然知乎的商業化道路越走越寬,但卻與初心漸行漸遠。瀟湘財經認為,其核心問題在於平臺質量不斷下降,但知乎姿態卻依然高不可攀。

知乎,正在逐漸失去自我

一、知識性內容正在腐化,並且有了銅臭味。

也就是幾年前,知乎一直被認為是生產「穩定而高質量內容」的殿堂,是知識青年的好夥伴,好幫手。但隨著知乎過於激進的商業化,其內容迭代愈發向市場需求和用戶喜好靠攏,為了獲取更多的點讚量,用戶不再分享誠意滿滿的乾貨,而是開始「抖機靈」「灌雞湯」,很多高贊回答看似有理有據但卻經不起推敲,全部都是教科書式的抒情和說理,雖然可以短暫引起讀者共鳴獲得支持,卻無法告訴讀者真正的方法論。而真正有價值的但可能沒有那麼引人共鳴的答案卻被淹沒,久而久之真正的技術大神收拾行李跑路,剩下一群只會口嗨的人圈地自萌,知識性內容沒有了內核,終於走向了腐化的道路。

與此同時,隨著知乎社交化環境的不斷建設,知乎也變得越來越生活化和無腦化。越來越多的「知道」「經驗」正在取代「知識」,越來越多的段子正在取代乾貨。「你怎樣發現自己男/女朋友出軌?」「大學生意外懷孕,該怎麼辦?」這類讓人無法直視的問題也能在知乎出現,甚至引起了極高的討論度,所有的知友在情感領域全部變成了福爾摩斯偵探,編的故事讓人嘖嘖稱奇;越來越多的話題成為了軟廣和流量營銷,「你如何看待XXX?」「怎樣看待XXX的演技」下面全部都是一面倒的讚美,似乎所有的明星都應該拿道德風尚獎,喵喵喵?這明明和微博上的操作不一樣啊!

而「值乎」,付費live,timeline等的出現,更是讓知乎這個純知識社區充滿了金錢的問題。雖然值乎,付費live等本身沒有太大問題,但是某些不良用戶為了賺快錢,吸引用戶訂閱和付費,濫用標題,卻又不認真準備自己的課程,讓參加過課程的用戶大呼人間不值得!

而知乎也沒有建立健全的課程篩選機制,課程質量不一,因此知乎Live上線一年,復購率一半都不到,最終不得不推出7天無理由免費退款的政策,這樣平淡無奇的業績與得到專欄僅憑20多個付費專欄短短一年營收即破2億的輝煌戰績相比,可謂相去甚遠。

二、知乎放棄形象,廣告讓人不忍直視。

(1)平臺內廣告泛濫的讓人噁心。

隨著2015年某期知乎日報出現了一條關於因特爾的廣告《我們來聊聊你這輩子用過的那些電腦》,自此以後知乎裡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廣告,從剛開始的偶爾一條,到現在的隨處可見,知乎的廣告總會出現在你不經意的瞬間,出現在各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角落。

而據瀟湘財經了解,過去一年多,知乎的收入增長則主要來自平臺內部的廣告銷售,2018年上半年商業廣告營收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40%。我們都知道現在掙錢不容易,平臺內部為了做利潤做收入,推送廣告觀眾老爺們也都能理解,可知乎作為一個知識分享平臺,針對的用戶群體一般為生活偏向小資的知識青年,卻頻繁推送網絡貸的廣告,這就有點不合適了吧!這種胡亂推送廣告,頻繁推送廣告,影響內容觀看的行為被廣大用戶詬病良多,不僅消磨用戶好感度,更模糊了知乎一直以來的產品定位。

(2)平臺外廣告沒有絲毫誠意。

除了內部廣告的混亂不堪,近兩年知乎向外推出的廣告,也失去了知乎原本的色彩,變得平淡無奇,讓人看到了開頭就猜到了結尾,知乎再也不是那個讓無數人誇獎的優等生了。

2017年,網易雲在地鐵投放樂評獲得了巨大成功,隨後知乎效仿,卻效果平平。原因在於知乎捨棄了最好的廣告文案即平臺擁有的內容本身,而去寫一些不知所云,經不起推敲的的雞湯,只顧吐槽生活,卻沒有告訴受眾知乎是一個怎樣的社區,來知乎可以得到什麼。知乎這波操作,學到了網易雲的皮毛,卻丟掉了知乎的特色和價值。更為可笑的是,知乎一直標榜為知識社區,原來最反感這種情懷牌,結果自己打卻東施效顰,打的稀巴爛。坐擁華語世界最棒的UGC寶庫,知乎,你們的廣告部到底在想什麼?

而在2018年6月,世界盃賽事牽動全世界人民心的時候,知乎又聯合劉昊然推出了一則連續15秒的廣告,在廣告中,劉昊然連續提問:「你知道嗎」「你真的知道嗎」「你確定你知道嗎?」「你真的確定你知道嗎?」等問題,廣告文案設計低劣,即使是劉昊然的顏也無法拯救這條無聊到驚天地泣鬼神的廣告,令無數等待看球的球迷心煩不已,被評為「俄羅斯世界盃最爛廣告」。

三、高質量用戶遠走高飛,留知乎原地垂死掙扎。

(1)曾經引以為傲的公知開始嫌棄貼著知乎標籤的自己。

由於知乎平臺自身眼光不足,戰略不當,導致平臺方商業化現象嚴重,與此同時,知乎又想自己一個人掙錢,因此嚴厲打壓內容方商業化的行為,導致知乎平臺方與內容方的矛盾愈發激烈,終於在一個時間節點爆發。

2017年8月底,一位名為「惡魔奶爸」的知乎用戶爆料,自己將與超過300名知乎大V一起轉投今日頭條,一些人已與頭條籤了內容「買斷」協議,這次大V集體出走事件,人數之多,影響力之大,可謂十分少見,隨後,更是有很多大V陸續離開了知乎。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自知識中堅出走,知乎再也稱不上一個高質量的內容社區,缺少內容支撐,用戶流失率大量提高,形成惡性循環。

(2)新進用戶質量參差不齊,知乎環境烏煙瘴氣。

而隨著知乎輻射範圍的不斷擴大,逐漸被一些微博段子手盯上,這些段子手瞅準知乎的巨大商機,先後入駐知乎,但他們卻沒幹什麼好事,不認真回答問題不說,還一直發布一些毫無意義的流量內容,軟文推廣,抖機靈的搞笑段子等,同時也通過自身引流,招蜂引蝶,吸引了很多質量參差不齊的新用戶。

這些用戶進入知乎以後,不注重社交禮儀,成為了「無腦噴子」,幾乎每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下面都會出現掐架情況,問題回答質量也愈發下降,知乎似乎變成了瑪麗蘇段子和雞湯的聚集地,與之相伴的便是各種罵全家的粗鄙之語,嚴重影響了知乎的交流環境。

知乎問題依舊,概不整改

儘管知乎目前存在如此多的問題,但知乎的態度也十分鮮明,即問題存在,概不整改。無論是對用戶還是對平臺本身,知乎的管理團隊都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和莫名的優越與傲慢。

在與大V的生態共處上,知乎始終沒有足夠的誠意。大V是知乎的靈魂,知乎之所以可以從一個小型的社區做到今天規模如此之大的知識分享平臺,大V的自發分享功不可沒,但當知乎打算走商業化道路時,別沒有打算分他們的老朋友一杯羹。知乎平臺允許自己通過廣告、機構帳號等獲得收益,卻禁止一切用戶自發的商業行為。

為了方便管理大V,獲取其自帶的粉絲和流量,知乎甚至實行瘋狂打壓政策。具體體現在不讓大V打廣告,不讓放二維碼,甚至不讓關注的粉絲看到其創作的內容等。在知乎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影響力較大的大V,比較好的文章基本不會出現在熱門裡。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難怪大V會紛紛出走,另尋他路

知乎管理任性刪評,隨意禁言。由於知乎管理全部為人工操控,因此在禁言方面經常會遭到用戶詬病,如沒有用敏感詞彙卻被禁言,而一些諷刺性言論甚至該被禁言的言論卻沒有得到處罰,雖然經過用戶多次反映,但知乎並沒有給出行之有效的措施,造成用戶體驗差,多有負面評價。

完成E輪融資的知乎,正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看待過去與未來,可是如今關於知乎的段子卻讓我們對於知乎的險境有所窺探,「槓乎」「逼乎」「知乎,分享你新編的故事」。知乎已經從原先的知識點殿堂變成了如今人們口中的笑料。不知從何時期,知乎終於變成了他討厭的樣子。

聲明:本文內容和圖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藍鯨TMT網立場,轉載需註明本文出處及原創作者姓名!

相關焦點

  • 知乎,做不了自己,卻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
    多年以來,知乎的每一次改變都被用戶看在眼中。也正因為如此,在許多用戶看來,知乎早已不再是曾經那個純粹的知乎,就像成年人最後都不得不像生活低頭,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一樣,知乎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跑越快,它也在離那個最好的知乎越來越遠。
  • 起跑線,長成啥樣子?
    問題是,起跑線長成啥樣子?這個才是關鍵。小學生、幼兒園的孩子,上課時,能夠隨老師教學進程完成任務的比較少,需要家長適當輔導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孩子必須依賴家長或課外老師輔導,才可以跟上教學節奏,就不正常。其中的原因,要麼是孩子注意力不能適當的集中,專注力不夠;要麼是老師不合格,教學方法或組織教學進程的能力有問題。多數情況,如果孩子成績在班上最後十名及以後,專注力都是有問題的。
  • 知乎900萬人討論:突然討厭自己的孩子,我是生病了嗎?
    最近,知乎上有一個話題非常火,引發了900萬人次的討論:突然開始討厭自己的孩子,不想再愛他,我是病了嗎?有不少人在話題裡表示,時常會覺得孩子非常討厭,不想給他母愛,想扔下孩子不管;有時候也會覺得孩子特別欠揍,怎麼說都不聽,真想下手打他;還有很多時候會後悔生孩子,覺得自己的時間都被佔用了。
  • 「我討厭自己的樣子」 為什麼你總是對自己不滿
    「我討厭自己的樣子」「我真難看」,當你說這樣的話時,就意味著有太多的焦慮或憂愁正佔據著你的心靈。當你的思想開始沉澱下來,你會體驗到冥想的第一階段,也就是「靜思」。我更喜歡稱它為「盤存階段」。你的「真我」,就能從嫉妒、憤怒、貪婪、憎恨中掙脫出來,你將以這個「真我」的面貌去生活,從而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潛能。你會發現自己在這一階段同時也會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盤存」要是你有懶散的習慣,你會在這一階段意識到,要是你的肚腩開始變大,你會在這一階段意識到,要是你的背部或是關節長期緊張,你也會在這一階段意識到。
  • 人到中年,終於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我現在的樣子,像極了我那無恥又無能的老爸。可他是我最討厭的人啊!我特麼的活得像什麼啊!」說完後,他又咽下一大杯酒,眼神迷離得像是遠處縹緲的街燈。誰人年少沒有夢?人到中年一場空!多少中年人,在生活的重壓下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
  • 生活中,我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曾經歲月輕狂,曾經豪情萬狀,在那不知愁苦的日子裡,總是幻想著自己最美好的未來,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最能擊碎,人最美好的夢想。昨日和老朋友聊天,聊著聊著,聊到了我們的青蔥歲月,聊了很多內容和話題,到最後,她感嘆了一句,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活成這個樣子,我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話語中有幾多心酸和無奈。是啊!
  • 媽媽,請不要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有,媽媽的愛就這樣,為子女能付出自己的所有。這樣的愛,孩子喜歡嗎?不喜歡。無縫隙的愛讓孩子壓抑,讓自己失去自我,最終彼此都難過。收拾一部分自己的生活。我報名了弘丹老師的課,開始學寫作。不要求寫得多好,最起碼我有事做了,而且是我童年的夢想。我和兒子談了一次,我向他道歉說,不該撕掉他的書,不該催著他寫作業。以後,我漸漸的放手,他漸漸的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兒子答應了說,他也有錯,應該先完成作業,再看書,以後一定儘量先完成作業,讓我在他沒做好的時候還是要提醒他。
  • 一個好的論文摘要究竟長成什麼樣子?
    那麼,一個好的摘要究竟長成什麼樣子?怎樣才能寫出好的摘要呢?今天,我請來了我們科研團隊的小顧老師,請他專門就這個問題,做一場講座。希望對大家擁有底層能力,學會構思和撰寫論文摘要有所啟發、有所幫助。有些作者錯將文章序文當作摘要;摘要中稱謂使用不當;摘要中作者對自己文章的評價過高。重複某研究領域已經成為常識的內容;摘要內容語義不連貫,缺乏邏輯性。為提高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摘要的撰寫質量,需要在準確理解摘要涵義的基礎上強化作者及編輯重視學術論文摘要規範化撰寫的意識。
  • 杭州雲谷學校招聘教師:鼓勵每一位老師長成自己的樣子
    「我們鼓勵每一位老師長成自己的樣子,相信老師的眼界即學生的眼界。」近日,由馬雲等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投資創辦的杭州雲谷學校,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教師招聘廣告。雲谷學校的使命是「讓每一位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強調「育人」和「培養終生幸福力」,以素養為導向,注重品格、能力的養成。在培養目標上,雲谷學校注重培養具有仁愛精神、獨立意志、社會擔當、終身學習力和幸福感的地球公民。
  • 不知不覺我們都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我們所有的不甘,其實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明明想改變,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與懶惰之心。幹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明明想做很多事情,卻總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明明說好只玩十分鐘的手機,可總是一玩就玩好幾個小時。
  • 世代教育大調查:你是否慢慢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父母的樣子?
    這個短片想揭露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代際教育傳遞的問題,節奏很平緩,沒有扣人心弦的劇情,但是卻真實的讓每一個父母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是的,很多時候,我們走著走著就變成了曾經自己討厭的父母的樣子。短片第一部分是家長接受問卷調查《回想學生時期,你最討厭哪些事》。問卷上的每一個選項讓家長們深有共鳴,「幾乎每一項都要打鉤」。
  • 大多數自媒體,最終還是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自從手機行業的高速發展開始,人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生活。每個人都能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讓個人或者大多數人了解到自己所知所見所聞。自媒體本身的經濟不足和從業人員決定其發展方向難以維持,會在各個階段不斷地出現新的問題,最終他們會在不斷出現的問題下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 大老師成了現充,最終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作為「四大校霸」之一的比企谷八幡從小便特別孤僻,身邊幾乎沒什麼朋友而他總是一副「死魚眼」的樣子,有時候還喜歡自言自語和玩自問自答的遊戲,在思想上比較成熟對於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對於很多事情都是不屑一顧看一眼便失去了興趣,然後嘴裡自顧自的說著什麼。
  • 《知否》:盛紘,我們最後都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劇中,盛紘是自己父親一個不受寵的妾侍所生,因為他的親生母親沒有本事,所以他們一直被另一位得寵的妾侍所打壓,盛紘的日子非常不好過。若不是盛家正妻盛老太太當初偷偷地扶持,盛紘可能和他的親娘一樣早早的就去了另一個世界。因此,盛紘最討厭寵妾滅妻之事。
  • 千萬別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手機總是讓我們欲罷不能,拿起手機就像看到了整個世界一樣,快速穿梭於手機裡瀏覽信息,以為自己收穫很多,可放下手機發現什麼都沒記住,甚至連剛剛看過很贊同的一篇文章裡最有感觸的一句話都沒記清楚。 你既沒有完成定下的目標,又沒有獲得什麼有用的東西,你誠惶誠恐,你懊惱自己不該如此浪費時間,於是你又給自己定了第二天的目標…… 如此往復,你終究離定下的目標還差很遠。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在上大學之前滿腔熱血,勇敢又天真,認為我就是剛下凡間的小仙女,文武雙全,才華橫溢,世界還等著我去拯救呢!
  • 我又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生孩子之前討厭自己是因為自己拿起刀差點自殺了和肚子裡的孩子,兩次吧。懷孕的時候胎位很好,孩子十八周開始就一直在盆位,胎盤後置下位。家裡冷清清的。丈夫下班回家會順產買菜買肉回家。丈夫回家後會在床上,沙發上看手機,聽手機。我提出過我的訴求,你回家和我認認真真說十分鐘的話幹好不好。丈夫什麼回復都沒有說,任然看他的手機。
  • 「我,二本畢業,今年奔三,卻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那些小時候喊著當科學家、當航天員的夢想小孩們,卻在大學畢業,社會中工作幾年的年輕人,卻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就被改造的面目全非。我問過5位年輕人,發現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早已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清爽和富有活力:「我,二本畢業,今年奔三,卻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 羅志祥發文總結2020「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引來網友激烈討論
    羅志祥發文總結2020「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引來網友激烈討論羅志祥在12月25日社交平臺更新,放出自己在家陪羅媽媽一起過聖誕的照片。此外,他配上了一張黑白風景的照片並感慨寫道:「2020經歷過悲傷挫折,難過失落!
  • 四部門約談馬雲,螞蟻是否終會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央行等四部門聯合約談馬雲等螞蟻集團有關人員 螞蟻是否會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螞蟻集團11月5日即將上市,市值眼看著就要超越 A 股股王茅臺榮登第一,在這個節骨眼上,證監會剛剛發布消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
  • 對不起,活成了你討厭的樣子
    「對不起活成了你討厭的樣子」「餵~請幫我連接五年前的我」……「你好呀,五年前的我,很抱歉打擾到你,你休息了,我是五年後那個糟糕的你,我是來跟你道歉的,我...活成了你最討厭的樣子了...五年後的你真的好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