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科幻作品歷程碑的《三體》即將出海。9月1日深夜,據多家外媒報導,《三體》英文系列劇集將由三體宇宙、遊族集團與Netflix聯合開發製作。作者劉慈欣本人和英文版譯者劉宇昆將擔任本片製片顧問,《權力的遊戲》編劇負責劇本改編,執導《星球大戰:最後的武士》的導演萊恩·詹森以及布拉德·皮特旗下的B計劃娛樂等任執行製作。據悉,Netflix 已預訂整季,具體上映時間尚未公布。
《三體》艱難的影視化歷程
資料顯示,2014年11月,遊族網絡成立子公司遊族影業,在成立儀式上宣布公司買下科幻小說《三體》的影視改編權,單片投資約2億元,將拍攝6部影片。2015年,《三體》電影開機,導演為張番番,主演為張靜初、馮紹峰,原定於2016年上映,但在公布了劇照和海報後,逐漸沒有了下文。
此後,遊族影業曾宣布將啟動《三體2》電影籌備工作,但該片在經歷了製片人離職、特效團隊撤換、原CEO孔二狗離職等一系列波折,更加石沉大海。
今年6月,《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創立的「十月文化」發微博,稱田曉鵬導演將拍攝真人院線電影《三體》。8月2日,騰訊視頻舉行年度發布會,宣布《三體》電視劇版將由楊磊執導,張魯一、于和偉、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等主演。
相比這些遲遲未見效果的影視化動作,《三體》動畫化倒是先與觀眾見面。2016年起,《我的三體》同人系列動畫番劇開始了B站的連載之路。目前在B站上已經能可以看到三部作品,包括《我的三體》、《我的三體之羅輯傳》、《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儘管劇情截取了小說中精華部分,但該系列動畫存在畫面粗糙、集數較短的問題,仍顯美中不足。
從2014年到現在,整整6年時間,《三體》在國內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均未正式上映,足以體現其影視化歷程之艱辛。直到三體宇宙、遊族集團與Netflix聯合開發製作《三體》劇集的消息曝光,並公布了陣容豪華的製作團隊,才讓粉絲們再次看到影視化的希望。
科幻IP改編難度不止於特效
同樣是劉慈欣作品的《流浪地球》,2019年上映,票房累計突破46億元,創下了多項行業新紀錄。從創意來看,帶著地球一起搬家,與以往科幻電影中只有極少人乘坐方舟的模式,有著較大的不同。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特效製作完全由國內公司完成,並達到了國際水平,當時有評論稱其創造了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
不過,這樣的成功很難複製。同時在2019年上映的還有《上海堡壘》,該片堪稱陣容豪華,導演為滕華濤,主演為鹿晗、舒淇。據稱耗資2億元,特效鏡頭1600多個,籌備時間長達6年,一度被市場寄予厚望。但上映後卻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雙重失利,最終票房僅為1.23億元。
從科幻劇集的製作水平來看,國外的產業發展水平依然領先於國內。但除了技術,故事內容也是劇集能否成功的關鍵。從這一點來看,此次擔綱《三體》編劇的是《權遊》主創大衛·貝尼奧夫和D.B. 威斯,讓不少人為改編捏了一把汗。
眾所周知,在《權遊》劇集進度超越原著後,兩位編劇便開始放飛自我,並在最終季爛尾,引發眾多粉絲不滿。不過,儘管最終季口碑下滑,卻依舊刷新了該系列的觀看人數,為HBO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聲音
IP出海有利於推動國內科幻產業發展
影評人鴻水告訴記者:「此前國內團隊傳出過要打造《三體》劇集和電影的消息,但後續都沒有什麼下文。因此,有實力雄厚的國外團隊接手《三體》,未非是壞事。從作品來看,改編存在著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改編能夠打破東西方文化壁壘,是很好的事情,但能否做到還有待觀察。」
他認為,《三體》作為中國標誌性科幻IP,此次能夠走出國門,對於中國科幻IP影視化將帶來推動作用。目前中國科幻產業,無論是技術還是文化,仍處於初級階段,通過與國外團隊合作,可以起到交流的作用,加速產業發展。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唐小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