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7月31日消息:第十三屆長春農博會將於8月15日至24日在長春農博園舉行,會期10天。
昨日,記者來到長春農博會提前探營發現,與往屆農博會相比,今年的農博會有30餘項調整創新,重新設計改造了「鮮切花園」和「漁業展館」,新增40多個景觀小品,多種科技含量高的無土栽培技術也將得到廣泛推廣。
漁業展區
可愛「萌寶」斑海豹來襲
距離第十三屆農博會還有17天,農博園內多個展館布展已接近尾聲。
在充滿海洋氣息的漁業展館內,一個水池中晃動著4個黑色身影,見到有行人到來,小傢伙們先後探出頭來——原來是4隻表情超萌的小海豹,瞪著圓圓的眼睛,十分可愛,還有一隻海豹從水中跳到白色的圓臺上,左右擺動身體。
「這裡一共是四隻斑海豹,一雄三雌,它們是一夫多妻制,現在這些海豹還沒有成年,年齡只有1年多,體重約30公斤。」漁業展館負責人李曉偉介紹,他們儘量模擬海洋,因為海洋是海豹原始地的生存環境,在鹽度、水的指標控制、以及溫度、活動的空間,都是按照標準來維護的。
「在農博會期間,我們將派兩名志願者看護這4隻斑海豹,這幾隻斑海豹將成為今年農博會上的亮點。 」李曉偉說,他們唯一擔心的可能有遊人向水池內投放食物或其它物品,如果海豹不小心吃到肚子裡,就可能阻塞海豹的消化系統,不能排出體外,就可能生病。「像塑膠袋、硬幣這樣的東西,千萬不能讓海豹吃了。也提醒市民在觀看時不要擁擠,防止掉入池中。」
除此之外,今年漁業展區還引進了6隻鯊魚、一隻石斑魚和兩隻鰩魚。
無土栽培區
立柱栽培讓植物長成「樹」
在農博園的無土栽培展示區,記者看到,這裡一點兒土都沒有,各種植物卻長勢良好,所有的蔬菜瓜果無一例外,不是長在棚上、架子上,就是長在水裡。無土栽培作為現代農業的新技術,在本屆農博會上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
在無土栽培展區內,記者還看到一種「漂浮栽培」的新技術。浮板上均勻栽培著一棵棵綠色的蔬菜,蔬菜的根系與水接觸充分吸收水中的營養物質生長,遠遠望去好似一個「水上農場」。
在園區另一側,一排「螺旋式」的葉菜長勢良好,它們的枝蔓錯落有致,通過四周豎立起來的柱形栽培向空間發展,這種栽培模式讓植物都長成了「樹」 。據了解,這種植模式叫做旋轉立柱無土栽培,可提高土地利用率3-5倍,同時也提高了溫室設施利用率,是一種資源節約型農業和工廠化高效農業。
「無土栽培區經過重新規劃,引進了立體栽培,像旋轉立柱、可移動的平板栽培方式,還有管道霧培等利用廢棄物栽培的環保模式。」據無土栽培區技術員趙寒冬介紹,今年,無土栽培區新增加了20多個品種2萬餘株果類、葉類菜、根莖類蔬菜植物。
花卉展區
新增「花神」形象景觀小品
「這個花好特別呀,怎麼是倒著長的!」在6萬平方米溫室的鮮切花園,記者被一種粉紫色的花吸引了,這種花的花瓣向外翻,花蕊向上翹,看起來就像是倒著長的。
「這花叫做西番蓮,原產地是巴西,是今年農博園新增的花卉品種。」據花卉園區的技術員趙如玉介紹說,今年農博園對鮮切花園進行了重新設計改造,新引進了茶花、蘭花、八仙花、百子蓮等40餘種名貴鮮切花品種和30多種南方大型特色綠植,包括茶花、蘭花等。
在園區門口,一處壯觀的植物景觀映入眼帘。據趙如玉介紹,這處景觀小品名叫「多彩的夢」,它的形象好似一個美女,又叫做「花神」。這是園區新增加的景觀小品,這座「花神」用了10多種近3萬棵花卉和植被構成,包括海棠、鳳仙、紅綠草、香彩球,從工程到規劃歷經1個多月的時間。
除此之外,今年花卉園區還新建了假山、小橋和一條貫穿南北的水系,讓遊客仿佛置身江南水鄉。
本屆農博會更具科普性與觀賞性
長春農博園黨總支書記張暉表示,與往屆相比,本屆展會調整並優化了室外展場的布局,新設「農村實用型汽車展」,「農業機械展區」、「畜牧展」、「美食展」等也將全面升級。新建的「世界農業風情園」,和正在改造的「花木景觀園」、「創意農業園」等展區更具科普性與觀賞性。
「本屆農博會的展示對農民來說更有實用性。例如茄子和辣椒區,落蔓技術和整枝分離技術,能夠使單棵種子達到高產。重新建了兩棟新農村住宅,農民在田園裡就能享受到城裡人的住宅環境,體現一種未來的農民城鎮化的居住生活。育苗溫室的展示,可以促進培養經營性的職業農民。「張暉說。
「目前,展會招商工作基本接近尾聲,現場種植全部結束,新建的世界農業風情園、新農村住宅和新能源展區也將陸續結束,即將到來的農博會一會給廣大市民和農民一個驚喜。」
推薦閱讀:
吉林:冬季農博會開幕 新「來」花卉別樣精緻
浙江蒼南盆栽活菜亮相2013省農博會
廣東惠州:2萬人擠爆農博會現場
福建:漳浦依託農博會 花博會 不斷發展壯大花卉產業
(來源:吉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