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教過乾旱季節的人,對高山流水的極度渴望概莫能述。
但凡聽說有去峽谷穿越的活動,只要是未曾涉足過的地方,只要時間允許,我從未爽約。
上周六,和三人行100餘人,前往萊蕪一個叫龍亭峪的白龍潭大峽谷徒步。好事實在是多磨,從濟南七點出發,到了萊蕪,原計劃從萊蕪房幹的山路行進,司機看到九曲十八拐的山路害了怕,又退回到雪野湖邊,從萊明路一路向東,導航指引的一條路正在施工,還有限高、限重和危橋的提示,只能再度繞行,這一趟給人的感覺就像要去西天去經似的。
終於,在上午十一點多看到一個叫華山森林公園的牌坊。聽說我們要穿越的白龍潭峽谷就在這個景區內。這個景區可真大膽,居然敢以華山命名。「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雖然景區起名誇張了些,但嚮往美麗的那個小心思還是值得稱道。
怕前方沒有能掉頭的地兒,司機在這兒不敢再向前走了。大家只好下車,沿著鄉村公路,步行前往目的地。一路欣賞秀麗的山水田園風光:蔥綠的生薑苗正在茁壯成長,玉米已經吐須結穗,花生已到了收穫時節,溪水在河谷奔騰,村婦在河中浣洗,美麗的彩石上晾曬著花花綠綠的衣服,久違的的鄉土氣息。
向前走不遠,就到了萊蕪大王鎮的龍亭峪村。村委會門前有一個公交站牌,原來這裡還能通公交啊,大家慨嘆連連。村後就是連綿的青山和一道道峽谷。經過一座小水壩,穿越柏樹林間的公路,就到了景區。這是一個開放式的景區,暫時不收門票的,絡繹不絕的遊人帶火了山腳下的農家樂。
七八月份是齊魯大地雨水豐沛的時節,萊蕪華山森林公園的河谷溪水普漲,山上多沙石,少泥土,植被也比較茂盛,很少有水土流失現象,因此,這兒的山谷溪水很是清澈。
景區不算小,有臺階路,也有山坡野線。在遠處時看到的半山腰寺院、塔樓,此刻已被 陡峭的山峰擋住了。當然更吸引人的是白龍潭大峽谷。這白龍潭峽谷,入口看似其貌不揚,越向裡走,卻越有玄機。作為萊蕪市著名景觀,自古享有「八寶萊蕪縣,黑白二龍潭」之說。黑龍潭在萊蕪房幹的九龍大峽谷,白龍潭則是我們今天要徒步之地。整座山谷南北走向,全長5公裡多,分為一、二、三潭。以白龍潭三潭為中心景觀,以照壁山、天奇滑梯、龍潭珠串、白龍廟、觀龍亭、血脖子山、青年林為輔助景觀。
關於白龍潭,還有一個與白龍有關的傳說。傳說這條白龍住在白龍潭,廣布細雨,為庶民耕耘造福,有求必應,極為靈驗。峽谷一側石壁直立,松柏映襯,一側地勢緩平、寬闊,林木遮蔽,遊憩空間良好,自然景色秀麗。
谷口很寬闊,源頭來水被截流成一方形湖泊,湖水澄碧,深不可測。每當夏季大雨之時,瀑布高掛,氣勢驚人。相傳為小龍女梳洗打扮處所,稱為浣沙湖。無數條瀑布如白練從弧形壩體上飛瀉而下,先聲奪人,甚是壯觀。經過浣沙湖,過一座古舊的純木棧橋,沿著臺階路,能上到白龍廟。左邊是深谷,廟旁有小路一直伸入峽谷深處。從廟右側的登山盤道,也可直接登山頂。抬頭看,山勢頗為險峻。
時間關係,大家先用餐,太陽正頭頂,甚熱,峽谷有習習涼風吹來,仿佛在召喚著我們。匆匆結束午餐,然後分頭行動,從白龍潭峽谷穿越。經歷坎坷不平的山腰小道,進入河谷,溪水流過蘆葦叢,向下遊奔去。大家逆流向上,但見峽谷巨石眾多,千姿百態。溪潭相連,或深或淺,水質無一例外地清冽,大小飛瀑更是多不勝數。
河谷裡沒有現成的路,要不時攀爬巨石,趟過溪流,水深處,甚至要踩著倒在河中的樹枝上戰戰兢兢地通過。時間雖然不充裕,但還是擋不住戲水的熱情。中途,浪漫的女士們脫掉鞋襪,濯足清溪,忘記了時間。路遇遊人,甚至在巨石上曬起了肚皮。中途有三道多級潭布,蔚為壯觀。瀑流飛濺,跌流深潭,浪花翻卷,讓我們這些內斂的人也由不得激情澎湃。當然,一路上你幫我扶的團隊友情場景還是很讓人感動。
割捨不了對峽谷情有獨鐘的愛,和友友淡如水合計,倆人決定從最陡峭的瀑布處不撤,沿峽谷返回。聽格格說,攀登瀑布的那一段並不難,哈哈,只是前面隊友們笨拙的表現嚇著我們了,看他們要脫鞋趟過水潭,然後光腳攀登崖坡,當時有點怕怕,看來下次還是得勇敢點了。
聽領隊小河講,他們強隊當天從12點開始徒步,幾乎是一路小跑,最終於下午4點半前全部成功返回乘車點,順利完成了12公裡的峽谷、山地穿越。想像著他們一眾隊員當站在在更高的海拔高度,欣賞更寬廣視野內萊蕪山川沃野之美,那種心曠神怡,也是一種精神上的無極收穫。
我們當天的足跡所至,只涉獵了華山森林公園之冰山一角。據資料介紹,山川溝壑縱橫的華山森林公園,坐落於萊蕪市西北部山區,是泰山的一條支脈。總面積46平方公裡的景區內,分布著96座山頭,其中海拔700米以上的有25座。西部最高點為海拔918.7米的香山,去年已經跟著戶外隊伍徒步穿越過。東部最高點為海拔823米的大山。這兒是也是齊魯大地上的一顆綠色明珠,可圈可點的植物王國。林區內部小氣候特徵明顯,這裡的夏季氣溫比市區低5―8℃,是避暑休閒的理想之地,冬暖夏涼,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景區內喬木種類多達50科200多種,營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野生動物樂園。據統計,有鳥類170種,獸類19種。
位於園區東南部的永寧崮景區,又名小泰山,為其中心景點。這兒地勢較平緩,境內山嶽、緩地、湖塘、林果打造出幽靜雅致的自然環境,是歷代文人墨客、宗教信徒和想遠離塵囂的人們鍾情之地。他們駐足於此,留下了頗多遺蹟和神話故事。景區內的大舟院、志公殿、白龍廟、黑龍廟、永寧崮等古蹟遺址,距今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
這條遊覽路線,沒有難度,強弱均適,普通的團隊遊、戶外俱樂部、自駕遊客都能找到自己遊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