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生活已經接近尾聲,孩子們也即將迎來一個新的學期,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該為孩子做好哪些準備呢?開學在即,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把心收回來,遠離入園焦慮呢?
下面,就為家長介紹6個「收心計劃」,幫助孩子遠離「開學焦慮症」,快速回歸幼兒園。
寒假期間,家裡各種美味佳餚,很多孩子隨意吃、隨時吃,甚至部分家長怕孩子吃少了,追著孩子餵.因此,假期過後,部分孩子就會出現不會自己吃飯、正餐時間吃不下飯甚至身體不適等問題。為了孩子能順利地回到幼兒園,家長要儘快恢復放假前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按時吃,少吃油膩食物和零食,多吃水果蔬菜。
家長在假期的最後一周,儘量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按時午睡,縮短孩子娛樂時間,每天安排一定的學習時間。可以陪孩子讀書或者講故事,這樣既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又可以培養閱讀的興趣,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心沉靜下來,減少浮躁情緒,讓孩子逐漸進入上學狀態。
假期裡,很多家長幫孩子代辦大小事,等到開學,孩子之前在幼兒園學會的東西都不會了,自理能力缺乏,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情緒,還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建議家長在開學前的這一周儘量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獨立大小便等。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的不好而又開始幫他,要慢慢養成其獨立的習慣。
家長最好在開學前一周,時不時地提醒孩子要開學了,還有幾天就要去幼兒園了。讓孩子在潛意識裡知道假期生活快要結束了,隨之而產生的負面情緒也會在假期中到來,在開學前結束。
在提醒孩子的時候,要幫助他回憶上一個學期在幼兒園開心的事情。比如:和小夥伴愉快的遊戲、某個老師說非常喜歡他、或者孩子上個學期取得進步或獲得表揚的事情等。這些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會讓孩子懷著迫切的願望回到幼兒園。
即便孩子在開學之後依然有「假期綜合症」的表現,家長也不要著急,一方面家長積極的引導孩子回到幼兒園的軌道中來,另一方面要積極和孩子的老師進行溝通;讓家庭和幼兒園有效的建立起連接,一起幫助孩子儘快擺脫「假期綜合症」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
家長要做到「三要」「三不」,讓孩子提前做好入園準備!
孩子在幼兒園已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假期很多父母覺得可以讓孩子好好放鬆一下,不按時休息,晚睡晚起,甚至取消午睡,打亂了孩子正常的作息時間。
不良影響:這樣容易使孩子開學時早上因難以起床而哭鬧,中午在園不想午休,下午活動沒精神。
老師提醒:充足的睡眠是幼兒生長發育所必須的,睡眠不足會使免疫力下降,幼兒容易生病。家長要儘量保持和幼兒園一致的作息時間,在晚上避免激動、激烈的遊戲活動,可組織安靜的親子活動,比如看書,聽故事。
堅持午睡很關鍵,如果作息時間已被打亂,那麼在開學前一周一定要恢復作息時間,保證幼兒可以充分休息。
在家裡,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動作太慢,不如自己包辦來的省事,但這樣會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希望爸爸媽媽們可以適當放手,比如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收拾玩具,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不良影響:孩子再去幼兒園的時候自理能力下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受到影響,有可能再次產生入園焦慮情緒。
老師提醒: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耐心,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假期快結束的時候,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多的不安和憂慮。
不良影響:孩子在假期裡過得輕鬆自在,本來就不願意再去幼兒園,如果受到家長焦慮情緒的影響,孩子就更不想去幼兒園了。
老師提醒:首先,家長要相信老師,會照顧好和愛護好每一個孩子。
其次,在孩子快要開學的時候,家長可以提前告訴孩子即將開學,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最後,可以通過憧憬開學後的有趣事件,來激發孩子入園的興趣。
很多家長想利用假期好好給孩子「補補身體」,給孩子吃太多大魚大肉;進餐時間不規律;怕孩子吃不飽,追著孩子餵飯。 不良影響:這樣很容易使孩子再上學時不適應幼兒園的進餐時間,吃飯時不愛吃,獨立進餐能力減弱,嚴重的還會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腹瀉、急性胃腸炎等疾病。 老師提醒:假期中可以給孩子吃一些水果蔬菜,營養均衡,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食,少吃零食和快餐,少喝飲料。
孩子在假期裡難免會有「小脾氣」的時候,父母一時難以解決,經常會對孩子說「你再哭,明天就把你送到幼兒園」等這樣的話嚇唬孩子。
不良影響:孩子聽了當時可能就不哭了,但是這會讓孩子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畏懼的心理,不願意再去幼兒園。
老師提醒:多跟孩子說一些幼兒園和老師的正面話題,孩子會更加喜歡上幼兒園哦。
假期結束,孩子不願去幼兒園,哭得撕心裂肺,大人心疼孩子,讓孩子遲兩天再去幼兒園。
不良影響:孩子用哭鬧「戰勝」了家長的堅持,以後孩子如果還不想去幼兒園或者想要什麼東西時,會變本加厲的用哭鬧來爭取父母的妥協。
老師提醒:如果入園的過程斷斷續續,孩子的入園適應期就會變得更長,因此,家長不能妥協,要堅持送孩子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