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下歷史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2021-02-13 初中歷史

【課標要求】

知道唐太宗和「貞觀之治」,知道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

【學習目標】

①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實。

②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

③知道武則天的治國措施及其影響。

④知道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

【學習重點】

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開元盛世

【歷史典故】

【教材研讀】

知識點一: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

1、唐朝的建立

①背景:在隋末農民大起義中,原鎮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淵趁機起兵反隋。

唐朝疆域圖

②建立:618年,李淵(唐高祖)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③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號「貞觀」,他就是著名的唐太宗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2、貞觀之治

(1)開明的治國思想:

①形成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

②具體內容:唐太宗勤於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

③具體表現:敢於直言,前後進諫200多次的魏徵死後,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鏡子」;唐太宗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善於謀略的房玄齡和敢於決斷的杜如晦都是貞觀時期的名相。


魏徵去世時,唐太宗曾痛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聯常保此三鏡,以防已過。今魏徵殂,遂亡一鏡矣。」

(2)開明的治國措施:

①政治上:

A、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和決策程序;

B、制定法律,減省刑罰;

「人死了不能再活,執法務必寬大簡約。」——唐太宗

據史書記載,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集權社會法制的最高標準--"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罰。

C、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

D、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

史料:唐太宗即位之初,依據德才兼備和當時官員的職責,制定了選拔和考核官員的嚴格標準,即「四善」、「二十七最」、「九等」。

②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水(人民)能載舟(君主),亦能覆舟。——唐太宗

史料:太宗謂侍臣曰:「……今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貞觀政要 論務農》

③軍事上:先後擊敗東、西突厥,加強對西域的統治。

3、唐太宗時的治國成效

唐太宗統治的貞觀年間(626—649年),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大唐人口從最初的200多萬戶增長至380萬戶,平均每年增長7萬戶,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史稱「貞觀之治」。

知識點二:女皇帝武則天

1、武則天稱帝:武則天原是唐高宗的妃子,成為皇后以後,與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後,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已經做了皇帝的兒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國號為周。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

武則天,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氏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後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2、武則天的治國措施

①政治上: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製度,親自面試考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

武則天愛惜人才。駱賓王寫得一手好文章,曾參加反抗武則天的隊伍,撰寫聲討武則天的檄文。武則天讀了檄文後,感慨不已,惋惜地說:「這麼好的人才,沒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過錯!」

②經濟上: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重視發展生產。

吳澤認為:「武則天當政時,繼續堅持太宗的政治道路,對舊貴族官僚集團勢力進行猛烈的鬥爭,獲得巨大勝利。武則天稱帝後,仍然繼承太宗、高宗對農民讓步的政策,勸農桑,薄賦徭,縮小戰爭範圍……」

3、武則天統治的影響:

武則天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為後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人們評價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武則天無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國歷史上執政21年的女皇帝武則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寬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見唐代所刻一字。武則天為什麼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歷代學者為此爭執不休,眾說紛紜.較為合理的解釋是:

第一種說法:武則天是用以誇耀自己,表示功德高大非文字可表。

第二種說法:武則天自感罪孽深重,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l

第三種說法: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自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說,這是最好的辦法。  

知識點三:「開元盛世

1、唐玄宗:武則天的孫子,在位前期,年號開元。

唐玄宗

唐玄宗名李隆基,又稱唐明皇,是武則天的孫子,唐朝第四位皇帝。不僅多才多藝,治理國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後,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在賢相姚崇宋璟的輔佐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

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2、唐玄宗的治國措施:

唐玄宗在賢相姚崇和宋璟的輔佐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

①政治上:整頓官吏,裁剪冗員。

材料:  唐玄宗非常注重對官吏的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罷免。有一年他親自主持對縣令的考試,結果有45個縣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職。

②經濟上:發展經濟,改革稅制。

③文化上:注重文化,編修經籍。

3、開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摘自杜甫的《憶昔》

【知識小結】

【拓展延伸】

1、「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①隋朝的富庶和繁榮為唐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②唐太宗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勤於政事,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③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發展科舉

2、評價唐太宗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帝王。他在位期間,吸取隋亡教訓,積極採取革新措施,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統治後期,「不悅人諫」,連年用兵,廣建宮室,加重賦稅,使社會矛盾有所加劇。

3、武則天的統治與唐太宗的統治有哪些相同之處?

①都重視人才的選拔;

②都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負擔;

③兩者統治期間,經濟持續發展,國力不斷增強。

4、分析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

唐太宗「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為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唐玄宗重用賢能,發展生產,不斷調整統治政策;人民的辛勤勞動。

5、 中國古代經濟繁榮和發展,出現治世的共同原因。

①繼承了以前的經濟基礎;

②社會安定、國家統一、政治清明;

③統治者調整經濟政策,鼓勵發展生產;

④民族間的經濟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強;

⑤人民的辛勤勞動;

⑥生產技術革新(特別是生產工具的改進)和興修水利。

6、 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統治一覽表

7、如何評價武則天的統治?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人口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為後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武則天是一位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8、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點,以及對我們今天的現實意義。

主要盛世:西漢的文景之治和漢武盛世、東漢的「光武中興」、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共同原因:①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是盛世局面出現的前提和基礎;②政治清明和政策穩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證(如:制度的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外交政策等);③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④統治者的勤政愛民、勵精圖治。

共同表現: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思想活躍,外交開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現實意義:①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保證社會經濟發展;②合理調整統治政策,促進經濟快發展;③重視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任用,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以德治國與以法治國並重,確立民本思想,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創建和諧社會。

【課本問題解答】

1、材料研讀: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他還常引用古人的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為什麼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關係比喻成舟與水的關係?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作為君主,必須在心裡先有百姓,如果以損害百姓來奉養自身,就好像割自身的肉來餵自己的肚子,肚子雖飽了,而身體卻死亡了。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承載船行走,也能夠把船掀翻。

唐太宗認真總結了隋朝滅亡的經驗教訓,所以他將君民關係比喻成舟和水的關係。

2、問題思考:唐太宗給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你認為從哪些方面能夠體現出來?

主要體現在一下兩大方面:

在治國思想方面:唐太宗勤於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廣納賢才,知人善任。

在治國措施方面:政治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和決策程序;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軍事上,先後擊敗東、西突厥,加強對西域的統治。

3、課後活動

(1)閱讀史料並回答問題。自貞觀以後,太宗勵精為理。至八年、九年,頻至豐稔,米鬥四五錢,馬牛布野,外戶動則數月不閉。至十五年,米每鬥值兩錢。

材料中所敘述的社會狀況是怎樣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反映了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原因:唐太宗從隋末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勤於政事,任用賢才,虛心納諫。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發展科舉制。

(2)詩詞賞析。"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說一說:詩中描繪了開元時期什麼樣的情景?

描繪了開元年間,人口增加、經濟繁榮的盛世氣象。

【知識結構】

【易錯易混】

1、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不是唐朝的建立者,建立唐朝的是唐高祖李淵。

2、唐玄宗統治時期,是唐朝的鼎盛時期。

3、唐太宗—貞觀之治;武則天—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唐玄宗—開元盛世。

【自我檢測】

1.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唐太宗國家政治體制方面完善了

A.分封制  B.行省制度  C.金瓶掣籤制度  D.三省六部制

2、《沁園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一句,這裡的「唐宗」是指  

A 唐高祖  B 唐高宗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3、「開元盛世」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統治?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D.唐玄宗

4、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治國舉措的共同之處是  

A 重用人才 B 善於納諫 C 改革稅制 D 輕徭薄賦

5.唐太宗時,任用善斷大事的宰相是(       )

A.房玄齡    B.杜如晦    C.魏徵     D.姚崇

6.後人基本上對武則天的統治給予肯定,主要是因為(       )

A.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幫助有病的唐高宗處理國政

C.她善於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統治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

7、下面有關「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錯誤的一項是(     )

A.任用姚崇為相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輕搖薄賦,減輕人民負擔

C.唐太宗善於用人,重視納諫,政治比較清明

D.唐太宗重視文化教育,增加科舉考試科目 ,鼓勵士人報考

8、李世民做皇帝後的年號是   (     )

A.開元   B.開皇  C.貞觀  D.光武

9、唐玄宗時期重用的賢相是  (     )

A.房玄齡  B.姚崇和宋璟   C.杜如晦  D.魏徵

相關焦點

  • 【知識詳解】七下歷史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微課+知識點+練習
    2.  唐太宗和「貞觀之治」1)名臣:敢於直言的魏徵(鏡子)、善於謀略的房玄齡、敢於決斷的杜如晦2)措施:政治:①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減省刑法③增加科舉考試科目④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經濟: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軍事: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 2019部編版:七下歷史《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單元檢測題
    《資治通鑑》12.小明以「繁榮與開放的唐朝」為主題進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內容中不符合史實的是(   )A.已普遍使用最先進的活字印刷術    B.唐太宗時出現「貞觀之治」局面C.唐玄宗時出現「開元盛世」局面     D.都城長安是國際性的大都市13.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不僅有開放的對外政策,還有開明的民族政策
  • 貞觀盛世與開元盛世,究竟哪個可以代表盛唐?
    一提到古代的盛世,我們心中肯定會想起唐朝,唐朝的繁盛在中國古代是數一數二的也是後世學習的典範。我們也知道唐朝有兩個盛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那麼哪個可以代表唐朝的頂峰呢?我們一起從幾個方面來看一下。
  • 部編版:七上歷史第9課《秦統一中國》
    秦惠王採納張儀的計策,攻下三川地區,西進兼併巴、蜀兩國,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漢中,席捲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昭王得到範雎,廢黜穰侯,驅逐華陽君,加強鞏固了王室的權力,堵塞了權貴壟斷政治的局面,蠶食諸侯領土,使秦國成就帝王大業。」(4)歷代秦王勵精圖治,廣納賢才,知人善用
  • 比唐初「貞觀之治」局面更為萬世矚目的「開元盛世」
    睿宗沒有想到,正是他的無奈的選擇,使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名雄才大略的皇帝,一番勵精圖治,除舊布新,把唐朝歷史推進到鼎盛時期,出現了比唐初「貞觀之治」局面更為萬世矚目的「開元盛世」,這個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 2020年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課課前預習筆記和習題練習
    2020年七下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知識點匯總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必背考點匯總1、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號貞觀,李世民就是唐太宗。3、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進一步發展,稱為「貞觀之治"。4、唐太宗統治時期形成貞觀之治的原因:①勤於政事,虛心納諫。大臣魏徵敢於納諫。②廣納賢才,知人善任。房(玄齡)謀杜(如晦)斷。
  • 開元盛世?其實只是玄宗一個人的盛世,與百姓沒有什麼關係!
    說道唐朝,肯定會有人說那是盛世,有貞觀之治,有開元盛世。其實唐朝的貞觀之治是一個灌了水的盛世,而開元之治,更是唐玄宗一個人的盛世。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唐玄宗的開元盛世真的給力的話,會發生安史之亂這樣的事情嗎?
  • 2018部編版:七上歷史《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2、分析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秘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刑者相伴於道,死人日積於市」。——《史記·李斯列傳》巨鹿之戰(1)項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成語:破釜沉舟)(2)劉邦:前207年,直逼鹹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 比康乾盛世更厲害的貞觀開元,到底厲害在哪裡?
    古之成大事者,必定在各方面都有著過人之處。朝代的更迭交替帶來的是經濟文化軍事的逐步的融合,但是戰亂橫生,使得百姓民不聊生,這是朝代更迭給民眾帶來的最大的創傷,但不能否認的是,中國歷史上確實因為朝代更迭出現過幾個強盛的朝代,今天我們來著重的了解一下唐朝。
  • 部編版:七下歷史第2單元《教材問題解答》
    2.下面是南宋詩人林升寫的《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只把杭州當汴州。這首詩的前兩句,從空間和時間的無限,寫盡杭州的山水樓臺之美和歌舞昇平的景象。「幾時休」三個字,責問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何時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復國的事業何時才能著手?「暖風」語意雙關,既是溫暖的自然風,也是紙醉金迷的靡靡之風。
  • 知識點|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新學期必備!
    意義: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2、1276年元滅南宋,完成統一。意義: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3、明清時: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三、時代特點:a隋唐: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 唐朝貞觀之治時期社會究竟是什麼樣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唐太宗對內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對外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這種盛世局面被後人稱之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也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通過圖文材料,了解隋朝的建設成就和貞觀之治、武則天統治、開元盛世的措施及影響。相關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歸納和展示。⑶物極必反、盛世之下隱藏著種種危機。由於不能妥善解決封建制度下的種種問題,隋唐終究避免不了走向衰亡的命運。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指出隋朝滅亡的原因、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起義、五代十國等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
  • 中國唐代的貞觀之治,是知識分子最嚮往的時代,它有何特別之處?
    如果小編問一些專家學者,最想回到中國哪個朝代生活,小編不用猜他們一定說:唐朝貞觀之治。這也是中國知識分子唯一最嚮往的時代,沒有之一。公元627年開始的22年間,正值大唐貞觀時期,這一時期社會穩定、生活殷實、民族之間和睦,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唐盛世,史稱「貞觀之治」。
  • 揭秘唐朝貞觀之治:君臣協作的典範和盛世之中的遺憾
    從此李淵被軟禁老死,除了參加過貞觀年間兩三次大型宮廷聚會,基本他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李世民登位,除了對李建成、李元吉家人嚴酷外,像魏徵、王珪等原來太子身邊的人都大膽啟用,原來秦王府的文臣武將,大部分人都在貞觀盛世留下重要的印記,如著名的凌煙閣上就號稱有二十四人,整個貞觀盛世一直被形容為古代最理想完美的時代,取得輝煌的成就。
  • 「貞觀之治」是虛假盛世?從長安米價來看,這僅是李世民的手段!
    而這一時期也被稱為「貞觀之治」。那麼事實上「貞觀之治」真是一個繁盛的局面嗎?還是僅是史書杜撰出來的「虛假盛世」?事實真相到底是怎樣?一起來看看吧。圖片:唐朝繁盛的局面劇照在《新唐書》中有著這樣的記載:「貞觀四年之時,糧市上一鬥米的價格在四錢到五錢上下,百姓外出時大可安心,就連房門都無需緊閉,甚至外出千裡也不需自備乾糧」。從這段話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一時期唐朝的生產力大有提高,而且治安穩定。
  • 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話說中國歷史上的八大盛世!
    歷史上的盛世: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先秦文明、漢唐盛世、兩宋明清,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輝煌、巔峰的時刻是絕對存在的。談起中國歷史上的巔峰時刻,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康乾盛世等歷史文化名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下面按照時間順序簡述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八大盛世。
  • 口碑最好的五部歷史題材電視劇:貞觀之治墊底,第一不是三國演義
    口碑最好的五部歷史題材電視劇:貞觀之治墊底,第一不是三國演義5.《貞觀之治》片長50集,是根據《唐書》、反映唐太宗貞觀之治編劇的歷史劇,由張建亞執導,阿城、孟憲實編劇,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北京中影元申影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由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中視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聯合出品。該片於2005年拍攝,2006年12月播出(華視)。
  • 2018部編版:七上歷史《課本重要作業題參考答案》
    第7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1、第35頁材料研讀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戰國策·秦策一》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樣推行改革的?2、第37頁課後活動題2: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死後,商鞅被害,然而新法並沒有被廢止,你認為這說明了什麼?答:變法改革必然會遭到舊勢力的強烈反對,要付出代價;但只要順應了歷史潮流,改革終會推行下去,並取得成功,得到後世肯定。
  • 2019部編版:七下歷史第8課《金與南宋的對峙》
    2019年中考歷史核心素養特訓卷  30元一套,共16份2.最新部編人教版七上下、八上下、九上下道法、2、女真族的興起(1)11世紀末,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2)12世紀初,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把遼軍打得節節敗退。(3)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即金太祖)國號大金,定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