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017年11月21日,首套200W@4.5K大型氦制冷機系統出口韓國商業合同正式籤約。
②研發人員現場展示L40B氦液化器性能。
③L40B氦液化器
■本報記者 沈春蕾
11月30日,我國首套對外出口的200W@4.5K氦制冷機宣布研製成功,經調試,製冷溫度達到4.5K(-269攝氏度),製冷量超過240瓦(W)。該套制冷機系統由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理化所)及其產業化公司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製,將應用於韓國國家核聚變研究所大科學裝置KSTAR-NBI(中性束注入器)升級改造項目中,為低溫泵冷板提供冷量,保證系統獲得並維持超高真空。
多年來,我國在大型低溫製冷領域一直缺乏成熟的氦液化器產品,幾乎全部需要依賴進口。「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洪朝生,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周遠,再到如今的理化所低溫工程與系統應用研究中心,通過幾代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今天國產大型低溫製冷技術終於取得突破性發展。」低溫工程與系統應用研究中心主任龔領會告訴《中國科學報》。
突破「卡脖子」困境
近年來,我國對穩定、高效的大型低溫製冷系統需求急劇增加,但缺乏大型低溫製冷系統、關鍵子設備及集成技術的問題日益突出,處於一種「卡脖子」的困境中。
為打破國外相關技術領域的封鎖,不僅國家加大低溫製冷技術的研發投入,科研團隊也從過去只做關鍵技術,轉變為開始做成套技術。這兩年來,理化所低溫工程與系統應用研究中心先後攻克了液氦溫區高達25萬轉的高速氦透平膨脹機技術、緊湊型低漏率換熱器技術、高穩定性的低溫調節閥門技術、多級複雜制冷機系統集成調控技術以及高效氦螺杆壓縮機技術。
2015年,理化所研製成功液氫溫區萬瓦級大型低溫製冷系統,實現了10kW@20K的既定目標,該項目成果獲中國科學院「十二五」優秀重大突破獎。2017年,理化所自主研發的250W@4.5K液氦溫區低溫制冷機通過了國家專項的中期驗收,標誌著我國液氦溫區大型製冷系統從設計、製造到穩定運行技術與能力的全面提升,也為與韓國的合作打下了技術基礎。
2017年,「中國—韓國大型低溫製冷系統」應用合作協議籤約。此前,韓國國家核聚變研究所(NFRI)技術總監Dongseong Park在介紹K-STAR低溫系統應用現狀和未來需求時,談到目前韓國使用的K-STAR超導低溫系統主要從瑞士林德公司和法國法液空公司進口。
「韓國方面發現進口產品不僅價格較高,而且售後服務也不好,這恰恰給我們的大型低溫製冷系統出口提供了機會。」龔領會說,此次大型氦制冷機系統的成功出口,不僅打破國外低溫公司長期壟斷國際低溫市場的局面,還標誌著理化所多年積累的大型低溫製冷系統核心技術逐步走向成熟,得到了國際合作夥伴的肯定和信任。
四代人的低溫事業
龔領會表示,當前,理化所已經研製出系列化的千瓦級大型低溫制冷機,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下一步正在著手推動萬瓦級超大型低溫系統的研製及其製造基地落成,在2030年將打造成功擁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的世界低溫產業第三級。
理化所在大型低溫制冷機領域取得今天的成就並不容易,它凝聚了四代人的心血與努力。
1951年,洪朝生回國後帶領科研團隊開拓新中國的低溫事業。1956年,洪朝生帶領團隊研製出了我國第一臺能夠生產液氫的液化器,並在1959年成功實現了氦的液化。這些技術的掌握,不僅打破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術壟斷,也邁出了我國低溫物理研究的第一步。
另一位與中國低溫技術結下不解之緣的院士是周遠。20世紀60年代初,畢業於清華大學熱能工程專業的周遠,被分配到中科院從事低溫技術研究,轉眼間半個世紀過去了。周遠引以為豪的是:「以前我國的低溫製冷設備大多從國外進口,現在我國60%~70%的低溫製冷產品不僅實現了自主研發,還頗具競爭力。」
1999年,理化所成立後就將「推進低溫工程與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寫進了研究所發展定位中,並組建低溫工程與系統應用研究中心,致力於重點突破大型超低溫製冷離心式冷壓縮機等6項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大型低溫製冷裝備設計和製造能力並建立技術體系,推進產業化。
低溫工程與系統應用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先後在2009年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項目的研究2000W@20K氦制冷機取得初步突破;在2010年獲得「大型低溫製冷設備研製」國家重大科研裝備專項的支持,自主研發了液氫溫區大型低溫製冷系統、相關核心技術以及成套集成技術;在2015年參與「液氦到超流氦溫區大型低溫製冷系統研製」國家重大科研裝備專項,旨在建立更低溫區大型低溫製冷系統。
2015年,液氫溫區高效氦制冷機在理化所自主研製成功,得到了國內眾多用戶的關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北京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國內航天系統和大科學裝置牽頭單位,先後與理化所籤署了大型低溫製冷系統應用戰略合作協議,以滿足國家相關科研領域的重大需求。
主動出擊展望未來
2016年8月,依託於兩期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專項的核心技術,理化所聯合社會資本、科研團隊共同創立了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3億元,目標是實現大型低溫製冷裝備總體集成及應用。這項大型低溫製冷裝備成果轉化的成功範例也榮獲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轉化特等獎」。
歷時6年,理化所低溫工程與系統應用研究中心研發團隊相繼自主研製出40L/h氦液化器L40A、L40B,以及250W@4.5K氦制冷機(即80L/h氦液化器),實現了中小型氦液化器的系列化。
據悉,L40A氦液化器目前已成功投入寧波健信核磁技術有限公司商業運行,生產液氦應用於寧波健信生產線。L40B氦液化器目前已移交至理化所液氦技術發展室進行示範性生產運行。250W@4.5K氦制冷機擬用於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磁體性能測試平臺,為大科學工程應用助力。
理化所低溫工程與系統應用研究中心在開展技術攻關、研發成功國產大型低溫製冷裝備的同時,著力培育了一批我國自己的高端氦螺杆壓縮機、低溫換熱器和低溫閥等製造企業並使其技術得到提升。同時,成立專業的低溫科技公司,從而奠定了全國產大型低溫製冷裝備製造的國家工業基礎。
龔領會希望,大型乃至超大型低溫製冷裝備能為我國大規模高效綠色氫能的應用以及未來月壤氦-3這種清潔聚變能源原料的獲取助力,實現從洪朝生和周遠到現在四代人的中國低溫夢。
《中國科學報》 (2018-12-17 第5版 創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