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的玻璃可以卷著賣!」
日前,在河北省沙河玻璃技術研究院,記者看到了一款薄如蟬翼的玻璃新產品。「這是柔性玻璃,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院長程金樹的介紹讓人為之一振。
沙河市素有「中國玻璃城」之稱,其玻璃產業始於上世紀80年代。目前沙河年產平板玻璃約佔全國總量的20%,是全國最大的玻璃集散基地,全行業年產值320億元。
河北眾諾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研發的環保玻璃相框吸引了眾多客商。(資料片)記者 趙永輝攝
兩代人的選擇
在河北眾諾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框線條生產車間,一條條像木材、像金屬、像大理石的框線條,從一排排設備裡「吐」出來,如果不是有人提醒,足可以假亂真。
公司總經理劉軍順手拿了一條仿木框線條給記者看,「以塑代木,變廢為寶,這可是真正的綠色產品。」據介紹,這種用來做相框的框線條是用回收的塑料泡沫做原料,目前該公司一年可回收消化近5萬噸的白色泡沫,生產框線條近60萬米,2016年給沃爾瑪等供貨就達300多萬美元,今年開年就籤了2000萬美元的訂單。
眾諾公司還有一個綠色生產項目是玻璃深加工,消化玻璃原片,做節能門窗。「這個項目更富挑戰性,需要成本管理和施工工藝。」劉軍說,他家原來的玻璃廠有5條超薄玻璃生產線,2003年投產,一年10多萬噸的產量,「當時全球載玻片的玻璃原片幾乎都由我們提供」。2013年,劉軍的父親想繼續擴大產能,再建1條生產線,理由很簡單:「原料充足,模式成熟,市場廣闊,躺著就能賺錢。」而劉軍不這麼看:「當時的格法玻璃生產工藝是被國家淘汰的,早轉型早升級早主動。」
「當時想不通,慢慢也就接受了。國家有要求,還得看長遠。」劉軍的父親坦言。最終,兩代人擰成了一股勁,2013年,以深加工和綠色生產為主的河北眾諾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成立,2015年生產玻璃原片的玻璃廠關停。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公司逐步走向成熟。去年北京某商業街的玻璃幕牆設計安裝,工藝非常複雜,當時沒人敢接,眾諾咬牙接了下來,「每平方米玻璃我們賣到了600元,不僅賺了錢還打出名聲,現在公司每月都有近2000萬元的訂單。」劉軍說。
一個人的堅守
「我2006年來沙河,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工作,今年底就要退休了。」在河北省沙河玻璃技術研究院,程金樹笑著對記者說。程院長是江西人,曾經在武漢理工大學當過多年的科技處長,「當時在全國掛了70多個政產學研基地的牌子,但真正做得好,做得成功的就屬沙河,這也是我堅守在這裡的原因。」
在程金樹看來,沙河的發展理念,已成規模的產業集群,包括材料科學與工程、熱工工程、環境工程等多個學科對玻璃產業的支持以及60多人的技術團隊等都是沙河玻璃產業快速發展背後的有力支撐。
為支撐科技研發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先後投入7000多萬元,引進了230餘臺(套)設備建設了各種檢驗檢測平臺。程金樹帶記者參觀研究院的中試車間,寬敞的廠房裡,師生們正在緊張地試驗,「有了中試線,實驗室的項目拿到這裡試生產,成功了,直接推向市場。」
在程院長的主持下,研究院先後申請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55項,獲得授權25項。「浮法建築裝飾微晶玻璃」等項目相繼實現工業化轉化。其中,由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浮法高硼矽耐熱防火玻璃」項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浮法建築裝飾微晶玻璃生產技術」為國內外首創。
而在很多沙河玻璃企業人員眼中,程院長也是他們離不開的。「不只是做了多少科研項目,也不只是培養了多少人才,重要的是,他提升了沙河在全國乃至世界玻璃行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家說。據介紹,研究院組織承辦了3次國際性學術會議,3次全國性學術會議,15次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沒有他,這在一個縣級市是不可想像的。」
沙河市晶誠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在查看高溫釉彩玻璃產品質量。(資料片)陳雷攝
五年專注做轉型文章
「近5年來,沙河主要是在玻璃產業轉型上做文章。」沙河市委書記劉果芳說。
沙河玻璃一度受到高耗能、汙染大、質量低、同質化等問題的困擾。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要加大轉型升級力度,在不增加任何原片產量的基礎上,發展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要讓玻璃產業由中端向高端發展,達到千億發展目標」。
2014年投資15.6億元,在全部玻璃生產線完成了脫硫、脫硝、除塵、料場封閉等環保升級改造,實現了全行業汙染物達標排放。今年又投入4億多元,進行了環保設施「開二備一」(兩條生產線上一條備用環保設施),確保穩定運行。
為實現產品轉型,市裡組織開展了硼矽酸鹽浮法玻璃、微晶玻璃等的研究開發,不斷引領沙河玻璃走上產業高端。迎新集團投資29.5億元建設的金宏陽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填補了河北省超白太陽能電池基片玻璃空白。安全實業公司總投資60億元的「三新」(新能源、新玻璃、新材料)玻璃工業園項目,一期建成投產,技術裝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在其旗下的鋁包木門窗車間,記者看到,全套進口的德國、義大利設備,從原料進廠到產品出廠,都是電腦控制流水線生產。公司行政總監李耀輝說,「普通玻璃用在鋁包木門窗上就身價倍增。2013年項目投產時幾乎沒有什麼訂單,今年銷售8萬平方米沒問題。」
發展玻璃深加工,則提升了沙河玻璃原片的就地消化能力。在彩盛玻璃製品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主要用玻璃飾材裝修的房屋,給人以通透亮麗的感覺。其中有一個以眾多羽毛組成的背景牆,線條流暢,顏色由淺入深,雍容華貴,栩栩如生。總經理李樹剛介紹說,一片羽毛需要雷射製版、高精度印刷等7種工藝,原料則是普通的白玻璃,深加工後,羽毛背景牆要賣到一平方米800元。像這樣的深加工企業,五年來沙河已發展到大小600多家,產品有功能玻璃、節能玻璃、藝術玻璃、日用玻璃、裝飾玻璃等上千種,深加工率達到40%。
推動優質產品和優勢產能「走出去」。目前,沙河玻璃外貿年出口額達1.5億美元,已在韓國、南非建成了兩家海外倉,俄羅斯、約旦兩家海外倉正在抓緊建設。前不久,壯大玻璃廠在坦尚尼亞投資建設了玻璃生產線項目,成為河北省玻璃行業首家「走出去」企業。
點擊進入【砥礪奮進的五年】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