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0年高考,莘縣本科上線3777人。該縣用三個月時間,基本完成84個學校建設項目,為破解大班額爭取了時間,贏得了主動。近年來,莘縣把教育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的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科學謀劃,頂層設計,綜合施策,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教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學區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校長職級制改革獲得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縣管校聘工作正在籌備……今年4月,莘縣教育和體育局新一屆班子上任以來,莘縣教育革故鼎新、攻堅克難、勇於進取,在不斷改革創新中,突顯特色,莘縣教育高質量發展蓄勢待發,創造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聚焦基礎設施堅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
新時代賦予了教育前所未有的重任。唯有銳意改革、激勵創新,才能讓教育改革發展持續深入,才能朝人民滿意的目標穩步邁進。近年來,莘縣縣委、縣政府高位統籌,堅持把推進教育事業發展作為改善民生、建設幸福莘縣的重要內容,將其始終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縣教育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美麗的校園環境,先進的教學設施,完備的運動場館……如今,在莘縣,無論是縣城中小學校還是農村中小學校,辦學條件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莘縣雖然財力較為薄弱,但縣委、縣政府堅定信
念,再窮不窮教育,再苦不苦孩子。在依法保障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的基礎上,該縣積極籌措資金,優先安排教育投入:投資6.27億元,建成中小學、幼兒園建設項目115個,消除了66人以上超大班額,提前完成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驗收;4月份以來,投入資金1.6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學校項目84個,新建115處學校宿舍、餐廳,對全縣所有中小學進行維修改造,確保其基礎設施更加完善。2020-2022年,該縣計劃建設莘縣一中新校一期、陽平路學校、北街學校、國棉學校二期、青少年校外實踐活動基地;高標準籌建魯西農業農民職業學院;實施特殊學校搬遷。2021年,該縣規劃建設電廠學校、高鐵新城部分學校,完成43處農村中心小學餐廳宿舍和50處鄉鎮完全小學附設幼兒園的建設。
同時,該縣不斷加快教師周轉房建設進度。為吸引優秀教師在農村長期從教、安心從教,該縣計劃完成408套農村教師周轉房建設,2021年完成300套,2022年完成108套,並配齊配全各種生活學習用品。建成後,農村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將得到有效改善。
聚焦立德樹人堅持教育高質量發展
2018年,畢業於莘縣張魯初中的呂玉生,參加了蘇沃洛夫國際軍事比武競賽。作為第二車組駕駛員,他所在的車組斬獲單車賽第一名、接力賽第一名,同時打破了該項比賽記錄。呂玉生被組委會評為「最佳駕駛員」,被所屬軍區記一等功。
呂玉生取得的成績,正是莘縣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通過推進「中小學生體育聯賽」(籃球、排球、足球、桌球、羽毛球、田徑「聯賽」)活動,舉辦全縣中小學生、教師合唱大賽,中小學生書畫大賽和文藝演出等活動,促進學生藝體發展。該縣開展中小學生「創新發明之星」評選活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創新熱情、創新能力的養成,創設創新型人才的成長空間。
莘縣還充分發揮紅色教育優勢,定期開展紅色教育研學,讓學生能夠認識到祖國的繁榮昌盛是由無數先烈前赴後繼、英勇犧牲得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形成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該縣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職能,為下崗再就業、崗前培訓、在崗人員提供知識更新服務,每年培訓人數達1000餘人次,有力推動了莘縣新農村建設和縣域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該縣職教中心新設3D列印、無人機、高鐵、新能源汽車等社會急需專業,並與臨沂大學聯辦「3+4」本科貫通培養,定向培養人才。
該縣深化課程改革,重視教研科研,構建先學後教、靈活開放的教學模式,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環境,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近年來,全縣中小學畢業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中考、高考成績始終位居全市前列,一大批學子步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等全國重點院校。
聚焦教師待遇「真金白銀」提升尊榮感
落實生均50元的教師績效工資增量,為義務教育階段班主任每月增加津貼100元,落實教師生均80元的小學生課後延時服務費……8月21日,全縣教育工作大會上縣委書記王峰承諾,將加大投入,提高教師職業尊榮感,增強教師職業的自豪感,吸引教師安心從教。
近年來,莘縣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師工作待遇,增強教師從教的吸引力。今年6月底,該縣教體局組織全縣9000多名教師到優質醫院體檢,有效保障了教師的身體健康。莘縣正將「花『真金白銀』,大力提高教師地位和榮譽感,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這個目標,逐步轉變為現實。
據悉,莘縣將加快農村教師周轉房建設進度,配齊配全各種生活用品,讓教師們工作舒心、生活溫馨。「為教師配備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腦等生活學習用品。」在全縣教育工作大會上,王峰擲地有聲、信心十足,「建設古城鎮中心小學等12所學校408套農村教師周轉房。2021年建設300套,2022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解決農村教師住宿問題。」
莘縣出臺的《推進教育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優化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辦法,城鎮中小學教師晉升職稱必須具備農村一線執教經歷,城區優秀教師到農村中小學任教可根據任教年限,給予一定的政策鼓勵。
「始終將教育投入作為全縣財政的『第一投入』,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王峰表示,要嚴格遵守「三個一」理念,上一個項目也要建學校,有一個編制也要留給教師,有一元錢也要花在孩子們身上,向全社會發出重視教育、大抓教育的鮮明導向和強烈信號,「崇文重教、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努力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倍受尊敬的職業。」
聚焦教育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
在城區任教的教師張彩傑今年來到燕店聯校支教,目前,莘縣有近200名城區學校教師和她一樣分別到農村學校支教。
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在於今年全縣教育工作大會後,莘縣積極推進了教師職稱評聘改革。該縣出臺政策要求城區教師晉升高一級職稱,必須有一年農村學校經歷,有效促進城區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合理流動,實現了教師隊伍均衡配置和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同時,該縣還積極探索鎮(街)學區制改革。該縣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探索推進學區制管理改革,實現了學區內資源配置、師資調配、教學管理、教學研究、學校招生、質量評價「六統一」,形成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新格局。
「學區制有效統籌了九年一貫制招生,保障適齡少年兒童就近對口入學。」新任柿子園學區主任王炎冰說,通過聯合共建,實現了學區中小學教師資源共享,整體提升教師學科技能和專業素養。
昂首步入新時代的莘縣,處處洋溢著幹事創業的激情,書寫了後發趕超、化育桃李的新時代璀璨篇章。「教育興則莘縣興,教育強則莘縣強。我們將加倍努力,負重拼搏,聚焦重點,謀劃突破,推進莘縣教育高質量發展!」莘縣教體局局長田丹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聊城日報
責任編輯:胡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