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人物簡介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他原是一位著名的小說家,留美期間開始正式習舞,1973年創立雲門舞集。1983年創辦藝術學院(今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1999年創立雲門。他經常從亞洲傳統文化與美學汲取靈感,編創充滿當代意識的舞作,是受人推崇的編舞家。
2013年,林懷民繼馬莎.葛蘭姆、模斯 康寧漢、碧娜 鮑許、威廉 佛賽之後,獲頒有「現代舞諾貝爾獎」美譽的「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劇場機構邀請他在巴黎舉辦的「國際舞蹈日」,代表全球舞蹈人士發表獻詞。
《白水》劇照 圖據網絡
今年,雲門舞集46歲了。
46年裡,林懷民帶領雲門舞者走遍世界各地,大大小小演出將近4000場。《夢蝶》《白蛇傳》、《薪傳》《紅樓夢》《九歌》《流浪者之歌》《水月》《行草》《松煙》《狂草》《屋漏痕》《稻禾》《微塵》《竹夢》《白水》《秋水》《關於島嶼》……林懷民為雲門編舞的作品超過90部,部部叫好又叫座。
「這些作品,長的、短的,各個類型都有,能一個晚上的節目大概都有20個,印象深刻的作品太多了,它們對我的意義跟大家看到的不同,有些舞真的很好,有些有紀念意義。」這些作品,大都取材於林懷民的生活。「所有作品都是從生活裡面來找材料,你讀的書,你看的戲,你想到的事情,都可以變成體裁。一路的琢磨、斟酌,就這樣子來的。」
這次在成都演出的《交換作》《秋水》就來自於林懷民的生活。四年前,林懷民重訪京都時,修學院離宮附近山區的小河令他流連忘返。
《秋水》劇照 攝影:劉振祥
《秋水》,是林懷民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之前的最後一部演出作品。「《秋水》是2015年的作品,我最後一部編舞作品是2017年創作的《關於島嶼》,2019年英國衛報將它選入『21世紀頂尖20舞作』。」 林懷民的編舞作品屢獲國際重要媒體年度佳作。2019年2月18日晚,英國「國家舞蹈獎」揭曉。這一在英國乃至全世界舞蹈界都極具分量和指標性意義的獎項,將2018年度「最傑出舞團獎」頒給了雲門舞集。
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46年,林懷民獲頒美國洛克斐勒三世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德國舞動國際舞蹈大獎之「終身成就獎」,國際表演藝術協會卓越藝術家獎等,並獲選時代雜誌「亞洲英雄人物」。作為享譽國際的現代舞蹈大家,林懷民卻從來不會給「現代舞」下定義。 「現代舞是沒有程式的,它不應該有程式。所謂現代舞,有多種說法,『現代舞』這個名字在不同時代有不同定義,說到最後,它是一個創作性的,希望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一個東西。實際上創新這個事是現在大家的共同點,那我就做我的事。」
《水月》劇照 圖據網絡
林懷民說,做雲門不是為了舞蹈,而是為了一種奇怪的東西,也許這個東西就叫「社會」。「一個舞團應該跟社會有互動,有衝擊。舞蹈就是一個生命,生命在那裡,你是一個好的東西,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那就有一個新的思考、新的東西在走。我們不是在傳遞什麼樣的主義,或者什麼樣子,沒有。我想舞蹈是一個現象,它不是社論,不像一本書可以帶回家,但如果生活裡面沒有,就不好,有,就可以多元,可以豐富。」
《松煙》劇照 攝影:劉振祥
2019年12月31日,林懷民將正式退休。他對繼任者鄭宗龍評價很高,「他總是能把野的東西變得很美,這非常有趣。期許?沒有什麼期許,鄭宗龍做的很好,他做事一定沒有問題。我離開以後,就看風怎麼吹,看水怎麼流。我就摸索自己的退休生活,刷刷劇,做做菜,挺好。」
相關閱讀:
雲門舞集林懷民 一濠《秋水》的告別
雲門舞集林懷民 一濠《秋水》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