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東工大的幾段「緣分」
我與東京工業大學(東工大)頗有幾分淵源。80年代中日關係尚處在蜜月期。作為知名學者的父親,因參加中日雙邊交流經常往來於日本,父親回來後自然要與我們分享與日本學界的各種交流體會,所以最早聽到「東工大」的名號是從父親那裡。當時,中國學生去日本留學大多為公派,在日留學生數量極少,其中攻讀理工科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特別是博士層次的女生。所以,包括東大、東工大的一些知名教授經常會拜託父親推薦國內學生去讀博,抑或進行聯合培養。我因為學文科,自然無緣承受父親的「庇蔭」。但從那時起便知道了這所與國內清華齊名的日本名校。
開始從事留學生海外諮詢工作後,與日本院校有了各種交集。幾年前,日本留學生教育學會成立,我作為正式會員受邀去東京參加會議,那屆的會長廣瀨幸夫(工學博士)便出自東工大,也算是有緣。作為日本乃至世界名校,東工大在海外交流方面態度積極。果不其然,在其後的中國國際教育展上也多次見到東工大的展臺。
之後,學生中開始有人考取東工大。當年一位來自來浙江的「學霸」龔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著對我的信任,她放棄了國內大學去了日本。放榜的日子,聽聞她先後為四所知名院校錄取:筑波大學、御茶水女子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文化女子大學。這其中就有東工大。很為她感到高興。只可惜,她最終選擇了文化女子大學學設計,為此包括我在內的幾個朋友還感慨了一番:其實,她更適合做學問,東工大似乎更適合她。但人各有志,唯有祝福的份兒了……
當年龔怡同學的錄取喜報
本月24日,春季中國國際教育展巡迴上海,在東工大的展臺上,我見到了生命理工學研究科的丹治教授。一番攀談,感覺中國學生赴日前申請海外院校還是有機會的。東工大設定的「留考」分數並不高。但50個計劃招生名額與每年報考人數的不確定,使競爭加劇。
東工大丹治教授研究室成員合影
小牧老師與東工大招生代表在教育展合影
小牧建議:一些對本科進入東工大不是很有信心的學生,可退而求次之,避開本科,在研究生階段「殺回」東工大。歷來,研究生進入名校的機率要大許多。日本政府(JASSO)每年公布的數字,很能說明問題。外國留學生(本科)進入國公立大學的人數比例僅為20%左右,而研究生進入國公立大學的人數比例則超過60%。
在學階段日本國公立私立外國留學生人數最新統計
——數據來源JASSO
東工大世界排名(2014-2015年度)
東京工業大學在《2014—2015年度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第141位
2016年4月起,東工大將實行新的教育體系。東工大現有3個學部23個學科、大學院有6個研究科45個專業,從2016年4月起,所有學部及大學院將全部合併為「學院」,即6個學院17個系。這在日本大學史上尚屬「首創」。
通過學院(學部+大學院)一貫制教育,學生可以從入學之初直接預見大學院畢業。此外,學校還將根據專業領域重新設計課程,旨在充實大學院專業教育及教養教育。同時在實行新教育時,會導入分配製及達成度評價,整備教育環境及教育支援體制。
未來目標:成為世界前十的研究型大學。即培養具有「卓越的專業性及領導力」的人才。
目前六大研究領域
編號
研究領域
1
數學、物理、地球行星
2
化學、材料科學
3
電氣、電子、信息、機械
4
環境、土木、建築
5
生物、生命科學
6
社會、人文科學
工業設計學部大樓內部
他們眼中的「東工大」
小長井 誠(大學院理工學研究科教授、環境能源機構長):我的夢想是把太陽能發電作為日本今後的主要能源。我是從1972年開始研究太陽電池的,當時本科剛畢業繼續攻讀修士課程。我的導師高橋清先生對我這樣說過:「以後就是太陽電池的時代了。小長井,你來研究太陽電池吧。」現在看來,高橋先生是非常有先見之明的,他的這句話成為我從事太陽能研究的契機。而能夠在東工大利用研究設備,支持我的研究,我非常感激。包括現在位於環境能源開發大樓的研究室,都提供了最好的研究環境。正因如此,才得以推進最先端的研究。
2050年為止也許可以實現太陽能發電的生產,我將竭盡畢生餘力,看看太陽能發電的世界。為環境能源領域發展助一臂之力。
丸山 茂德(地球生命研究所 教授):我的專業是地質學,研究有關生命與地球的歷史。五六年前,岡真教授任職理學部長時,每年年末會進行一次聖誕談話會。其中有一次,我被指名為講師。當時我對於地球溫室效應的主張,得到了理解但也遭到了批判。在談話會之後,我作為一名純粹的科學家的驕傲和尊嚴,以理學部長為首獲得了大家的共鳴。我在東工大的研究生活中深切的感受到科學家的社會責任,作為學者,除了感謝我無以言表。這是我一生中的寶物,我將永遠銘記在心。
李 吳寧(工學部國際開發工學科4年制):小學時在電視上看過一個節目,說的是有關中國年輕人去日本留學的留學生活。自此,我對國際交流及留學生活充滿憧憬。在選擇升學學校時,想學習理工科的我首先考慮了日本理工科最高水平的東工大。被東工大的國際開發工學科所吸引,這個科目其他學校尚未設置。
我所研究的是多語言翻譯機器。大學院畢業後我將作為工程師在日本就職,利用在大學所學知識,不放棄海外工作機會,繼續努力。為此,我會繼續攻讀東工大修士課程,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能力。
「有想法就要付諸行動」,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麻煩都不能退縮,這是成事的關鍵。東工大完善的環境設施為學生體驗社團活動、留學、學習專業知識、交流以及工作提供了便利。行動吧!世界會瞬間開闊!
山崎 浩也(理學部數學科4年制):在進東工大之前,曾聽學校前輩談及東工大的高度專業性,對此我深感其魅力。我從高中一年級開始就以東工大為第一志願,高中三年一直憧憬著在東工大的學習及生活,當知道自己得到入學資格時非常興奮。在東工大的第一年可以廣範圍的學習理工科科目然後再選科,這對於喜歡理科全部科目的我來說實在是太好了。我的畢業研究課題是位相幾何Morse理論,主要是證明及應用Morse理論基本定理。畢業後將在一個電動機製造商工作。很多大學同窗都繼續讀大學院,而我將在企業的工作過程中不斷學習。將來,或許會考慮做一名高中數學老師。對於熱愛數學及理科的人來說,東工大是座寶山。圖書館典籍無窮無盡,可以閱覽活躍於世界的老師們的講義,還可以與傑出的理科系同窗、前輩、後輩交流。畢業之後發現:大學生活真的是太精彩了!
學部
學科
日本留學考試
備註
工學部
國際開發工學科
①日語成績260分以上(滿分450)
②基礎學力理科成績280分以上(滿分400)
基礎學力理科成績達350分以上者,可免除學力檢查及面試
生命理工學部
生命科學科
生命理工學部
生命工學科
中國學生(赴日前)可申請的東工大研究生專業編號
研究科
1
理工學研究科 理學系
2
理工學研究科 工學系
3
生命理工學研究科
4
綜合理工學研究科
5
信息理工學研究科
6
社會理工學研究科
7
創新管理研究科
申請東工大的學生請直接與陳小牧工作室聯繫
聯繫方式如下:
【附】東京工業大學概況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東工大,是一所校本部位於東京都目黑區,以工程技術與自然科學研究為主的日本頂尖、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學。
自1881年建校以來,歷經130餘年的發展,學校培養出了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白川英樹博士等眾多的為日本及全世界的科技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傑出人士。
伴隨著130年的光輝歷史,東工大一直向著引領未來尖端科學技術的世界級理工科大學邁進。作為研究型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在學術研究、科研成果和教育教學等許多方面不僅在日本,在世界也享有盛譽。
網址:http://www.titech.ac.jp
學校榮譽東京工業大學於2006年4月開發出亞洲最快的超級計算機「TSUBAME」(2007年6月)。這一計算機系統是日本國內大學首次由本科學生所研究和創造的,並可以自由使用。該系統的作用主要是,以較低的收費被校內的教育和研究所廣泛使用。「大家的超級計算機」是它的暱稱。
東京工業大學十分注重產學研結合,並且持有很多專利。在日本專利廳最新發表的統計數據中,作為理工大學(沒有文學部,法學部,醫學部等)的東京工業大學,在日本所有大學(包括綜合性大學)中專利註冊數量排名第一。
著名校友白川英樹: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巖田聰:任天堂社長
大前研一: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世界商業及企業策略領導者之一,以其開發的3C模型而知名
土井利忠:機器人科學家,世界首個雙足跑的機器人Qrio與Sony機器狗AIBO的開發者
廣瀨茂男:仿生機器人領域的權威科學家
土光敏夫:東芝董事長,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主席
菅直人:日本第94任首相
河津秋敏:知名遊戲開發者,代表作包括《最終幻想》系列
山下徹:NTT DATA社長
遠藤信博:NEC社長
藤沼彰久:野村綜合研究所社長
石見利勝:姫路市長,政策科學部長
濱田庄司:知名陶藝家
橋本元一:原日本放送協會(NHK)會長
鈴木登夫:日立物流社長
文章版權歸「陳小牧工作室」所有,
如要轉載,請標明轉自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