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國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2021-03-01 基本書院

人的一生,是不停地出走,卻又不停地渴望回歸,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寧的心靈。在老師的課程中讓我在疫情的假期中渴望回歸大自然心靜下來,人都是在行走中迷失自己的,在繁華中行走得越遠,就把自己丟失得越多。而大自然中綠色的森林和湖水,未嘗不是老師課程體系的召喚,一種回歸自然的召喚。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很喜歡陶淵明這樣的詩句,通過老師的課程讓我腦子裡出現了這首美妙的詩,他那從仕而後隱的一種淡泊寧靜,讓我們在美妙自然的畫卷中洗去眼中的塵埃,用一雙明澈的眼睛看這一山一水的悠然,用一顆空靈的心裝這一季一層天的悠遠。

很多時候,我們會尋找時間,去走進山林湖泊,走進一種幽遠的寧靜,走進一種空闊的曠野,讓塞滿了紅塵的心在大自然的悠然洗滌下丟掉一些俗塵重負,變得空靈起來,或許洗滌得越多就越接近心靈。老師的課程就是這樣給我們走進了寧靜心靈。

聽著老師的話語好像一個人獨自走進了一座山林,讓自己的身影消失在熟悉的空間,讓不堪於紅塵喧鬧的心棲居於青山綠水環繞的幽靜中,順著山路,一步一步地在潮溼的青石板上度量過往的時光,那些紛亂的思緒,散落在石壁上細小泉水的滴嗒聲中,慢慢地被一層層綠葉過濾後蕩漾開去,那遠處一灣湖水的寧靜,讓我尋覓到一種出世的喜悅!一片幽靜的森林,一面安靜的湖水,疏漏的陽光在起伏的層林間跳躍,自由的風穿過茂密的枝葉追趕陽光的影子。山坡上蜿蜒起伏的層林向上依次展現出不同季節的顏色,時光仿佛就在這一片天地間停留。一條彎彎的山路,青石板上的苔痕是時光留下的印記,一步階梯,仿佛就是一片光陰。一座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小木屋,仿佛是紅塵遺失的一片時光,安詳地落在一片蒼翠之中,恬靜而從容。

走進一道一階,你會觸摸到一種寂靜,你可以聽見泉水流動的聲音,可以聽見清脆的鳥鳴,可以聽見搖動枝葉的風聲,甚至連花開葉落的聲音你都可以聽到,只要你的心是安靜的。你會發現生命無時無刻不在演變,而唯有時光永恆。



相關焦點

  • 「心遠地自偏」——從2021上海三區一模都出現的陶淵明說起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從解題的角度看,答案應該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我想,對於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人來說,「心遠地自偏」這句話卻對我們更有現實意義。
  • 陸遊的一首描寫秋雨過後鄉村景色的詩,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在偏安妥協的主流中,主戰派的陸遊、辛棄疾等都遭到不停的打壓和排擠,政治主張不被採納,個人不停的遭打壓,鬱郁不得志,最終年老是辭官,回鄉歸隱不在問朝堂之事,滿腹的憤懣和無助是可想而知的。不同於早期的詩詞,慷慨激烈,立志報國,雄健蒼涼,晚年的陸遊詩詞回歸日常生活,閒情雅致,生活百態,一覽無餘。
  • 問君何能爾?教書即讀書
    問君何能爾?教書即讀書。從閱讀教材開始,讀出專業的素養與教書的智慧。作為讀書人的教書人,閱讀教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會把教材讀得很深,教得很淺,此之謂深入淺出。深度閱讀教材,是為了搞清教什麼。教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不是看看教學參考書、看看優秀教案集那麼簡單。